
混世猫王的世内桃源
一、你让我看到的世界,美好得没有瑕疵……
肯‧威尔伯在他的日记《一味》里说:大多数的人长到成年时,都会遭受各种形式的身心解离之痛——他们与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感觉、自己的丰富性和生命力失去了连结。
这个“大多数人”里,有“混世猫王”她的主人吗?混世猫王在偷偷地读罢肯‧威尔伯的《一味》之后,开始学着人类,有了这个问题的思考。
马克‧吐温那个年代,跟着画家混的那个《看画》里的著名的猫同志,是我们混世猫王的爷爷的爷爷。到了混世猫王这一代,画家的子孙,不再是职业画家,画画,成了他最大的一项业余爱好;画家的孙子的孙子,真正的兴趣,是做他自己,做他的“混世猫王户外俱乐部”;隔一周期,组织一大帮“驴子”,去登山或徒步。画家的这个孙子的孙子,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心理工作者常说到的那个词——“个人成长”。这就是为什么他的书架上总是放满了混世猫王不太能看懂的《正见》、《一味》、《零极限》、《万物简史》、《与神对话》、《当下的力量》、《少有人走过的路》此类书籍的缘故。混世猫王是在读到其中的第N本书之后,福至心灵地突然明白,她那颗和她爷爷的爷爷一样,被人类同化、以至于越来越惯于头脑、活在一颗硕大无比的脑袋里、被脑袋捆绑、被强迫性思维捆绑,成为“小我”的“人质”的脑袋,需要重新“洗一洗”了。混世猫王在一个很冷的天,把脑袋放在水龙头下狠狠地冲了又冲,但是,打着哆嗦度过那整个面壁的下午之后,她发现,效果不佳。
“混世猫王的世内桃源部落”,是该俱乐部创始人、一直单身的混世猫王的主人,N年前、在一次户外途中意外拣来、相依为命至今的“混世猫王”而得名。可见,混世猫王在主人心中的情感份量与特殊位置。这个里面的故事留待后话。混世猫王经常在主人的书架前踱步、瞌睡,瞌睡、踱步……那是一张刻满了岁月痕迹的旧书架。无论是上面搁置的那些奇形怪状、被主人用他设计的各种造型与材质的托座、读出不同内涵与生命的石头,还是那尊被用来收藏、也不知道从哪个大户人家被抄家时流出、反面仍帖着没有被剥去的查封用的封条,盖着“文革……”红色图章字样的木制佛雕,都浸满了被岁月尘封、让所有语言都即刻苍白的故事。书架上曾经来来去去的书很多,但能够不被清理、不被送人,在读过之后还能继续留在那里的不多;在肚子的温饱已经不成问题了之后,这个空间,主人只会是留给那些需要未来漫长岁月、用生命去共鸣、而不是头脑去一页页品读与展读的心灵之养。所以,除了一些让混世猫王昏昏欲睡的陈年八股的历史书,和布满了稀奇古怪地名与风光的地理杂志之外,基本上那里就是不同人、不同角度,对所谓生命真相的探索与体悟之类的分享了,换句话说,就是和人的“自我成长”有关的东东。
混世猫王非常庆幸自己能在猫的有生之年,遇到她的这位男主人。主人曾经的心理咨询师身份,决定了他在认知之外的觉知能力上,超出一般普通人、乃至所谓“成功人士”的修为与修养。这让他们之间从建立关系开始,到后来的亲密关系的维护,始终充满了各种大大小小水滴般让她为之耳热为之心头柔软的回味。他们之间的沟通,几乎没有任何障碍。一个善解猫意的人,怎么能不善解人意呢?混世猫王甚至相信,她家的主人,能解万物风情,能读懂万物的心灵与语言,包括那些个看上去有点丑陋的石头和破旧的木雕,就如同菊之陶渊明,梅之齐白石,无憾矣。抱着某种崇拜的心理,混世猫王也相信,如果她的主人不是因为某种意义上经历的那次“劫后余生”,从此在事业热情上变性,而改做户外俱乐部,改变了一个原本看似很令人称羡的正在抛物线往上的人生轨迹,毫无保留地,像个单纯的孩子那样,把自己彻底地抛向大自然,用这样一种入世的方式出世,他也一定可以毫无悬念地成为助人职业里最好的社会工作者与最好的心理咨询师。人类有一句话:近水楼台先得月,混世猫王自然和她的爷爷的爷爷一样,因着这个缘故,颇得人类智慧与思想的浸染,领会其他动物伙伴所不能领会的这个世界的真要。尽管人类意识能够穿越抵达之悟证到的生命与世界的实相,未见得就是这个浩瀚世界与生命长河的所有实相,但对一只猫来说,那已经足够足够。以一只没有文凭的猫来说,这也足以令她的小我极度膨胀,虚荣得到极大满足,和当年在一帮孤陋寡闻的家伙面前卖弄见识、被一只不合时宜的驴子弄得“阴沟里翻船”的爷爷的爷爷一样(http://wuwenjun.blshe.com/post/8376/683075),要忍住那点小小的沾沾自喜,不出去倒卖炫耀,还真不容易。
这些天,我们的混世猫王沉迷于《正见》,难得一本宗教书如此的行云流水、笔触优雅;放下这本迷人的《正见》,差点没把她痴痴捧读、以至于两只前爪眼看着快要累断的,是那本跨心理学,哲学、神学三大领域,被誉为“意识研究领域的巅峰之作,身心灵成长最佳指导手册”的《一味》。它有两本《正见》这么厚。但即便是柔弱的两只前爪,因为这样的一本书而残废,也是值得的。混世猫王每每看到激动处,就忍不住大叹,唉,朝闻道,夕可死啊。她说不来这句中国古人的话,但那个意思是一样的。
只是,混世猫王在读肯‧威尔伯的《一味》时,有一个名词看不太懂。什么是那个目光炯炯、戴眼镜的光头的家伙所说的“身心解离之痛”呢?
被誉为“意识领域的爱因斯坦”的这位光头作者说:大多数的人长到成年时,都会遭受各种形式的身心解离之痛——他们与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感觉、自己的丰富性和生命力失去了连结。
什么是和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感觉、自己的丰富性和生命力失去连结呢?混世猫王愁肠百结地在肚子里打了一个问。
后来混世猫王终于明白了一些。那天,混世猫王的主人在和他的正在读初中的小外甥发生对话。那是一个头发有点卷卷、喜欢唱许嵩的“断桥残雪”、“清明雨上”、周杰伦的“夜曲”以及看《火影忍者》的高大男孩。混世猫王的主人将一篇和他们家小外甥同龄、并在同一届全国作文大赛中得奖的孩子的作文,给到那个男孩看;混世猫王当时就坐在他们旁边。好奇心使得她也很想探头探脑地知道,那篇作文里都写了些什么。何以值得在那么一本获奖集子里,独独挑出来推荐?那个在三年前的一场事故里失去了爸爸的初中男孩,久久地背对着混世猫王,足足五分钟,没有说话,没有任何反应。
混世猫王不确定主人家的男孩是否已看完,中学生的作文,少的600到800字,多的也就二千到三千吧。
混世猫王知道,平时在学校附近的出租屋里和妈妈一起过,周末和双休日的两天,必要来舅舅家玩的这个喜欢逻辑和化学的初中男孩,一直很鄙视所有影视文学作品、以及身边的人里,动不动就被感动、眼泪哗啦、糟践掉很多餐巾纸的感性;他认为一切泛滥的东西,都是廉价的。所以在他的认知里,有些珍贵的东西,本来就应该稀有。他接受这种可遇不可求的稀有。并越来越对自己在所有那些他梦寐以求的稀有物之前,不可得的可能性、安之若素。有一次拿着压岁钱的他路过一个福利彩票中心,身边的同学心血来潮地想邀他一起买一张玩玩,被他拒绝。他冷冷地说,天上掉馅饼和天降横祸的概率是一样的。我不想中什么彩。无论它是福还是祸。父亲在出事那一年,居然在单位的一次聚会上,被抽中一等奖,那个奖品至今还躺在他的抽屉里——是一只曾经下了许多他喜欢的歌、而今他再也没有拿来听上一支的MP3。不喜欢抒情的他,记叙文并不见长,但他的议论文有着他这个年龄学生难以企及和表达的独立思考与锋利思想。评委老师说,他这次获奖的议论文,是这一届作文大赛中,所有议论文里,独树一帜、逻辑严谨,旁征博引涉猎之广,观点鲜明意喻之深,之最棒的一篇。评委老师在电话里给到他这个褒奖的时候,他的妈妈在旁边非常激动,可是男孩本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
男孩从不掉眼泪,他不允许别人轻易触碰到他心底那根最柔软的神经,并以这方面神经的足够强壮和理性之大为傲。
他曾经很不屑地对他的“为情所困”过的舅舅说,我和你是两个极端。
弄得他的舅舅哭笑不得。
他不知道他的舅舅,是不是为了解决自己的一些内在问题,学了一些心理,顺便而从事了心理咨询,成了一个解决别人问题的专家。
从他和他舅舅一些观点、理念、性情的南辕北辙与碰撞上,可以看出,并不是经常同吃一锅饭,同住一个屋,同为一家人,同在生命中的某一事件中留下一丝耿耿于怀……就能长出同样的思想。
孩子身体里的那个灵魂,未见得不比你身体这所房子里住的古老。有时候,他的思想的成熟度,和你看到的年龄是没有关系的。男孩所崇拜的人,都是一百年前的人物,他不能理解他的同学为什么会迷于这个星那个星,他不无自嘲地跟他的舅舅说,我生下来就是一个老人,我所喜欢的东西,都是一百年前最繁华的。譬如……譬如……
他的一眼就能了然对方的种种“模式”、深谙人心与人性的舅舅,拿他没辙。
显然,这一次,事情好像有了一些变化。主人家的男孩,自以为是的某些“武装”,没有管用。
这个连混世猫王都看出来了。
那是一篇初三同学写的半命题作文,混世猫王后来知道,在这个“触摸——”题目的参赛里,有学生写《触摸历史》,有学生写《触摸星空》,有学生写《触摸雪花》,但,男孩的舅舅推荐给他读的这一篇,写的是《触摸心痕》。混世猫王在这一大一小二个男人睡着了之后,偷偷拿着书本来到阳台,月光下,一双如炬的猫眼,在男孩用目光走过的文字上面,走了一遍——那是由一个孩子的笔触,真实而刻骨铭心地道来,一个放弃了自己生命、用永不再回来的方式,表达了最后一份对前妻与孩子的“放不下”的父亲,在孩子心中,留下的心痕故事。
同样的参赛,同样的得奖,一个失去爸爸的孩子,读到的是另一个失去爸爸的同龄人的文字——爸爸的葬礼,妈妈和我都去了。妈妈哭得厉害,就如那天我告诉她“爸爸来找过我”一样。爸爸给妈妈的纸上,只有银行(存折)密码的6个数字。因为爱,爸爸终究因长久的抑郁而选择了自杀。我曾一度将他怨恨到了极点,恨他轻而易举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恨他把所有的痛苦都留给了我和妈妈……但我终究还是不舍,无论怎样,他都是我爸爸,曾经是,现在是,未来也一直是。他给我的温暖,他给我的疼爱,他给我的名字,他给我的生命,每一件都如此绚烂,他让我看到的世界,美好得没有瑕疵……
当混世猫王的目光在月光下停留在这一段的时候,她一下就明白了主人家的男孩,为什么此前,捧着这本作文选,足足有五分钟,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像呼吸都没有了一样,一动不动。
男孩是过了很久很久,才说话的。由于他是背对着屋里的另一个比他大的男人,和另一只比他小的猫,说那句话的,所以看上去像是在对他眼前的空气述说:你知道吗,那一天起,我就发誓要让自己变得有力量,我觉得所有类似我爸爸的不幸,都是因为没有力量才造成的。我要摆脱这种任命运摆布的命运,就要比命运更有力量。我绝不臣服它,也绝不允许自己掉泪,可是,你知道我现在这一刻的感觉吗?
什么感觉?混世猫王在这个世界上最最熟悉、同时又怀着一丝担忧的那个声音问。
我觉得我的心,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一块吸满了泪水的海绵……
这句话混世猫王好熟悉,想了半天,记起来了,她以前听到过人们励志的话里有说到,要像海绵吸水一样,贪婪地吸取大海一般的知识,做一块浸透知识的海绵之类;可不,这一刻,对男孩而言,真实的“泪水”比技能的“知识”更重要。
说老实话,这篇文字,在叙述那个家庭悲剧的故事的时候,混世猫王没有掉泪。
我们有太多的“惊回空叹寻无处”的故人与无处可拾的温馨旧语。
我们对太多的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种种悲剧,已经有了免疫。
它不过是所有悲剧与不幸中的一个。顶多一声唏嘘,换不来眼泪。
但,一个小小的何其无辜的女孩,在经历了这样的人间惨痛,可以不解,可以怨恨的她,却在那样的痛苦之后,重新接纳了这个事实,并且,接纳了这个事实里面的残酷,她用的是第三人称,但她何尝不是在对那个曾经被她唤作“爸爸”、留给她如是心痕的人在说,你让我看到的世界,美好得没有瑕疵……
就是这句话,仅仅就是这句话,混世猫王一下就涌满了猝不及防的泪。
什么是一个人内心的力量?是什么让这个女孩,可以拥有另一个男孩梦寐以求的力量?
可以说,男孩的舅舅把这个故事用心良苦地放在男孩面前的时候,为的就是,同样经历丧父之痛的他,能穿越整个故事,读到这十五个振聋发聩的字,尽管如此,“你让我看到的世界,美好得没有瑕疵……”
在月光下读完这篇同样也让混世猫王久久屏息、不能语言的文字之后,混世猫王有了一个领悟——我们无论是此生为人,还是此生为猫,我们所经历过的所有事件,我们爱过恨过付出过情感的所有人,我们所写下的所有文字,唱过的所有歌曲,都是为了铺垫这么一个事实,都是为了让我们折翅的心灵可以重新有力量振发,去感受那十五个字:你让我看到的世界,美好得没有瑕疵……
显然,主人家的男孩收到了。一个长时间拒绝和自己的感受发生任何连结、拒绝与任何可能的疼痛发生任何连结的男孩,正在用他感受到的共情与共鸣,舔舐那个深藏于心不愿示人的伤痕。女孩触摸的心痕,也触痛唤醒了另一个男孩的心痕,女孩在她文字里传递的力量,也唤醒了另一个男孩压抑一座火山一样潜藏在他身体里的能量与力量。让这个男孩终于可以重新开始学着面对自己的感受,面对那些曾经被他引以为耻的感受。让这个以为自己不再会哭的男孩,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释放所有被他判了无期而“囚禁”不去的伤心。
冲去卫生间,把水龙头开到最大,停留过片刻,然后平静出来的他说,“你知道吗?我也曾经有过和那个爸爸一样的绝望。虽然我们绝望的东西可能不一样,但那个‘绝望’,是一样的”。“那个爸爸”,他不无遗憾地,“要是能像我一样,走过来就好了。”仿佛他经历了多少沧桑;仿佛他刚刚正从地狱般的日子里,一点点爬将出来。带着一身“灰烬”,无尽感慨。那是一个和初中生年纪,很不对称的成人世界的感慨。
《触摸心痕》里的那个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爸爸和妈妈的女儿,以及那个女儿的父亲,那个女儿的无比优秀的妈妈,还有在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的混世猫王,与主人家的、终于可以允许自己不再铜墙铁壁地拒绝“感性”的男孩,以及主人自己,他们中的每一位,何尝不都带着不为己知的那其中一笔深刻到心,沉重到肉的注解?就是那个光头所说的“身心解离之痛”。
要治疗这个“身心解离之痛”,需要一些什么样的“心药”呢?
混世猫王知道,身外寻心,终不可得。
混世猫王想,既然大多数人,在他们漫长的成长岁月里,是那些记得或不再记得,被我们遗失一路的大小“水滴”,让我们不知不觉,与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感觉、自己的丰富性和生命力,失去了连结,那么,就从寻找那些“水滴”、回溯最初的那个事件开始吧。也许它里面藏有我们需要的所有线索。找到那个线索也便找到了那个意义。
1997年至1998年,一个在日本被视为一派宗师、被誉为“后人本心理学”最重要的思想家、叫“肯‧威尔伯”的家伙,在一本叫《一味》的日记体书里,用文字笔录和分享了他这一年的修行、工作与日常生活。有意思的是,那一年,混世猫王的主人,正沉浸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的人间爱河里,幸福得差点没被“淹死”。
“你让我比相信死后的天堂,更相信生前的天堂”。
结果,这个“生前的天堂”还没让两个人滋味穷尽地呆二天,就变成了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