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马云今年很不顺。首先是公司CEO卫哲、COO李旭晖引咎辞职,引发巨大舆论风波。有人揣测他这是在借机巩固自己在阿里巴巴集团的地位,因为他个人的股份很少,在与股东尤其是雅虎的博弈中地位不利;还有人判断此时与价值观整肃毫无关系,卫哲在某种程度上是马云的替罪羊,也有人分析,这是阿里集团内部政治斗争和权力平衡的结果,阿里高管的出走似乎也是个惯例。舆论更多的倾向于说马云卸磨杀驴,是马云把坏事变好事的一场公关秀。
就在“卫哲风波”逐渐被人淡忘之际,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又将马云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马云究竟怎么了?
媒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在风青杨看来,马云的成功,一半是媒体给力;一是受风投靓睐。或者说今天他的地位是媒体给的,钱是风投给的。但中国古人常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年媒体给马云面子。把他抬上了“神坛”!俗话说:爬得越高,摔的越重。今天媒体也像约好一样,都想把马云扯下来。而风投——不论是和大股东雅虎,还是与第三大股东软银孙正义。他们的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卫哲事件马云公关还是很成功的,有以下几点:1.老板亲自出面而不是公关部通告,显得坦诚又直接。2.情感攻势,把自己写得非常可怜,赢得同情。3.彰显责任,承担一切后果,赢得客户。4.价值观是杆旗,动辄拿出来摇摇,显得骨子没问题,主流是好的。5.大谈理想,画大饼策略。6.多用排比句,增加语言的力量。每次遭遇危机,有人说马云式公关不是他的拿手戏吗?为什么失灵了?一定是狼来了喊多了也就没人相信了。今天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舆论也不再是那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了。观点输出、强力引导,也总有人会按常识去分析,再高明的公关也架不住分析。俗话说,有初一就有十五,有高峰就会有低谷,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从繁华走向堕落,马去输掉的是什么?
有人说,男人面对权力与地位的诱惑,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在这种双重考验下。还能坚持自己的良心和道德操守。用周鸿祎的话说:我觉得阿里巴巴B2B的业务做得很好,淘宝也做得非常不错,阿里巴巴能上市,是情理之中。但我给马云两个忠告。第一更加务实,把创业说得很神话,很传奇,故事听起来很好听,但实际上他会误导年轻人。比如马云从来只说自己风光的东西,如何过五关斩六将,从来不提自己如何走麦城。我很了解阿里巴巴,早期也是什么也不懂,浪费了很多钱,遭受了很多失败,最后才找到方向和模式,并不像他吹得那样,我觉得应该跟年轻人多讲这些东西,而不是去吹嘘。
第二个,马云认为自己比较成功,即使这样,也要保持谦虚的心态,人在成功的时候,过于张狂,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的时候,可能就是你开始自我毁灭的时候。比如马云用一种很谦虚很坚韧不拔的心态做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做得很成功,当后来接收雅虎中国的时候,他已经不可一世,用这种很狂妄焦燥的心态做雅虎,同样是这个人,一个传奇人物,为什么雅虎中国和阿里巴巴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并不是马云的智力退步了,而是他的心态出现了问题。导致他在雅虎上遭受重大的失败。
最受伤的不是“教父”
就像NBA停摆危机一样,最受伤的不是球员和NBA的老板。而是成千上万支持他们的球迷。互联网走到今天,马云在神坛上影响了多少中国人?多少人视他为偶像,用他的经历来激励自己。如今偶像因为期骗而走下神坛。最伤心的肯定不是马云本人。
马云与其说是一个企业家,不如说是一个精神领袖。他的思维是政治家的思维。所以他敢于冒险。就像当年“人有多大产,地有多大胆一样”。创业的人是需要这种勇气和毅力的。但是当阿里巴巴己经有所成就之后。他却依然践行着“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的政治家思维。这将把阿里巴巴拖向毁灭的深渊。
相对这一点,风青杨更佩服牛根生和王石。大丈夫能屈能伸,能进则能退不易,懂得激流勇退更是不易,尤其是在中国。中国的企业家永远要学会给自己找最合适的位置。比尔盖羡最高明的是知道什么样的位置最适合自己。而马云为了自己的“神话”、“谎话”不至破灭。只好不断的用另一个“神话”、“谎话”来掩盖。这背离了当初互联网的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的风范。所以当能力限制他不能再创造更大的谎言时,只能以期骗作为达成目的手段。
马云在回复胡舒立时说:“我从不怕被批评。我皮厚但我怕你们会误导年轻人。对于马云先生的人品,时间会很快地给我们答案。我们相信公众也一直给他留着证明自己的机会。同时批评也是一种压力,一种让他自我反省和尽快向公众澄清的压力。如果说关心一个人有两种方式是赞美和批评。也许批评对马云先生更重要,这些年把马云当神一样顶礼膜拜的文章还少吗?当然,如果他己经充耳不闻的沉浸于他的商业帝国的龙椅上时,我依然誓死捍卫我说话的权利。
马云是风清杨还是会武术的流氓?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