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中国历史(四三):中国文化,早就已经“空空荡荡”


发明中国历史(四三):中国文化,早就已经“空空荡荡”

——中国人有文无化,中国人有史无学

——中国人其实早就已经没有了哲学

——中国人的“文史哲”,根本就不合真正人类“文明”的格

——中国人的“文”没有希望,只有无望的哀号

——中国人的“史”没有真理,只有礼乐(永远不平等)的咆哮

——中国人的“哲”没有逻辑,事实上根本就没有“哲”理

——一个“文史哲”不合格的民族,不可能产生合格的“科技艺”

——所谓“合格”的“科技艺”是指具有内在文明进步动力的“科技艺”

——中国人永远诞生不了人类近现代的科学,因为它只能是真正“文明”的产物

——两千多年来的中国人始终都只处于人类“前文明”的时代

——中国人之中真正的“文化”——伏、老、墨,没有人继承

——中国人之中有害的“文化”——孔儒,中国人抢着去认领

——两千多年来的中国“文化”有什么?

——几个绝望的诗人,以及一些同样绝望的诗篇、散文、戏剧、小说……

——历代中国人就只有对于“人”的哀叹,而已,而已,而已

黎 鸣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指出,中国人的真正的“文明史”,是从“五四”开始的。为什么?因为正是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人才真正在自己的“言、行、思”之中融入了对于“人人平等”的精神的追求,虽然这种“追求”接着又弯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小径”,而偏离了人类真实文明的“大道”。但不管怎么说,即使是“马克思主义”的“小径”,也毕竟是人类“文明”的“小径”,而不是两千多年来完全取消了“人人平等”的任何希望的孔儒的反“文明”的“邪道”。说白了,之所以中国人会走“马克思主义”的“小径”,关键也在中国人内在孔儒的“情感性思维”的原因,中国人最缺乏的恰恰是近代西方人类的哲理性的文化基础。

中国人在过去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历史之中,实际上是始终都在孔儒的“反文明”的“邪道”上蹉跎岁月,而毫无任何真正人类“文明”的进展。正是因此,才有我今天文章的主题:两千多年来的中国文化,实际上只不过是人类“文明”的“空空荡荡”。

什么叫做人类“文明”的“空空荡荡”?

我的解释是:中国人仅仅有“文”,而却始终都没有“化”,没有文明进化的“化”;中国人仅仅有“史”,而却始终都没有“学”,没有历史科学的“学”;最严重的是,中国人根本就没有真正建立起自己的能够成为系统的“哲学”。说穿了,两千多年来在中国孔儒的意识形态的垄断之下,中国人的“文史哲”,全都不够格,不够什么“格”?不够人类“文明”——具有“人人平等”的精神追求的人类“文明”的“格”。正是因为中国人的“文史哲”不够“格”,所以中国人的“科技艺”也同样不够“格”,中国人的科学水平固然不高,因而技术水平也不可能高,而中国人的艺术水平,则几乎完全都只围绕着统治者们的需求转,中国人的艺术是皇宫艺术和陵墓艺术,而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东西,永远都只能是“下里巴人”。正是因此,中国人根本就没有能力自己创造出来近现代人类的“科学”,何止是“科学”?也包括没有能力创造出来近现代人类的“技术”和“艺术”。

什么叫做人类的“文化”?人类的“文化”的最本质的内涵首先即必须包括人类从“不平等”的经验现象走向超验的“平等”的精神智慧“化”,没有这个精神智慧“化”,就将没有资格叫做人类的“文化”。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历史,即是一个严重的有“文”而无“化”的非文明、前文明的历史。

什么叫做人类的“史学”?“史”是人类对于自身生活历程的记录,“学”是贯穿这种记录的相关真理、规律、逻辑的发现,这种“发现”首先即应该是对于人类从经验现象的“不平等”走向超验的精神“平等”的真理、规律和逻辑的发现。尽管中国人的《历史》多得简直充斥了全部中国人的文献,可是贯穿在这全部《历史》之中的,却没有半点关于上述真理、规律和逻辑的“学”的“发现”。严格地讲,中国人的《历史》根本就没有资格叫做人类的“文明史”的“科学”,而只能叫做人类的“前文明史”,或索性叫做人类的“非文明史”。

中国历史学界所认识到的中国古代长期以来历史的停滞,不是一般的停滞,而是“前文明史”或“非文明史”的停滞。我今天的文章即是要特别地强调这一点。看不到这一点,今后中国的历史就将仍旧难以取得真正的进步。而造成中国过去历史的“前文明史”停滞的“根源”,即在于完全垄断了中国人的意识形态的孔儒。我真是非常不能理解,为什么两千多年来的中国的文人们,甚至包括今天的大多数的中国文人们,竟然是那么痴心不改地崇拜孔儒,他们除了会背诵孔儒经典的说得非常“好听”的种种章句之外,难道就真是丝毫都看不到其中的思想的腐朽和对于中国人精神的败坏么?而它们之所以会如此腐朽和如此败坏的最大的根源,即在它的顽固地坚持“人人永远不平等”的黑心肠呀。

请问,一种始终都在顽固地坚持“人人永远都不能平等”的孔儒黑心肠的“思想”,为什么就能对于中国的文人们具有那么巨大的吸引力呢?难道作为中国文人们的“良心”竟然也是败坏到了如此的地步了么?难道他们就不明白,一个明明白白顽固地坚守“人人永远不平等”的“礼乐”的孔儒的意识形态,他们能够为今天的中国人提供什么样真正“有价值”的“文明”的东西呢?他们的“价值”究竟是在哪里呢?我非常奇怪,台湾的“新儒家”的“教师”先生,走遍全世界去宣扬“读经”,他们的“文明”精神究竟表现在哪里?“亲亲尊尊长长”吗?“忠孝节义”吗?还是乖乖地任凭国内国外的“大人”、“洋大人”们对于中国人自身的宰割呢?孔儒的“平等”精神、“自主”精神、“自由”精神究竟表现在哪里?他们能够具有这些“精神”吗?两千多年来的中国“文化”能够具备这些“精神”吗?

在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之中,惟一只有老子的《道德经》是主张“人人平等”精神追求的,可惜,老子的“人人平等”精神的追求从来就没有任何人真正认识到它的价值。我可以非常“武断”地告诉大家,在人类所有的思想意识系统之中,凡是绝对地匮乏任何一点“人人平等”精神追求的思想意识,全都将不可能是人类的真正“文明”的意识。换言之,在中国古代众多的思想家之中,几乎就只有老子的思想意识,才真正具有人类“文明”的意识的价值。而孔丘及其众多的徒子徒孙们的思想意识,则根本就没有丝毫的“人人平等”精神的追求,所以,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追随孔丘及其儒家的思想意识,本身即是被导入了反人类文明的“歧途”。

为什么西方人的思想意识的历史是“文明史”?因为他们的无论“希伯来文明”和“希腊文明”的“源头”,全都不乏“人人平等”精神价值追求的雏形,然而在中国人的孔丘及其儒家的思想意识之中,则是根本就没有丝毫的“人人平等”精神价值的追求。为什么中国人长期以来就只能在“前文明”历史的苦难之中挣扎?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即在这里!!!直到今天还仍旧看不到这一点,而还要继续追随孔儒的人们,他们所受的全部现代教育就基本上等于白费了!!!

两千多年来的中国“文化”,究竟给为全世界人类以及今天的中国人留下了什么呢?如果还不挽救伏羲、老子、墨子等真正有价值的古代中国人的精神遗产,而还仍旧继续孔儒的“非文明”的“传统”,那么就将很显然,中国古代能够真正具有一点点供给今后全人类记忆价值的东西,无非就只有几个表达了绝望情绪的诗人,以及他们的部分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等等等作品而已,而已,而已。说白了,两千多年来,孔儒基本上就是中国人的精神累赘。我要坚决地反对它们,彻底地把他们从中国人的记忆之中冲淡,以便今后的中国人能够以全新的文明的精神基础,创造自己全新的文化和文明。(201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