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号转网是社会福利吗?
文/毛启盈
6月16日,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表示,自2010年11月22日在天津、海南两地启动号码携带现场试验以来,截止到2011年5月底,天津和海南两地约有5万人成功实现携号转网。
随后,中国移动集团成员陈志刚博文《携号转网未来政策取向逻辑性分析》50多万人申请,14万人咨询,却区区仅有5万人成功,转换率不足一成!在携号转网上,貌似最激进的韩国也没有成功,进而改变市场格局。世界上大多数主流国家也只是把携号转网作为一项改善用户福利,激励运营商有效竞争的工具而已。
期间,看到相关资料,携号转网业务从1996年首先在美国实施号码携带以来,每年都会有一批国家开展这项业务,且增加的国家和地区的数量越来越多,至今已有将近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携号转网的业务,美国、欧盟、中国香港、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和地区陆续引入了这一政策。下一个市场热点可能会转向发展中国家, 特别是亚太和南美地区将成为号码携带的热点地区。
来自官方评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刘涛撰文称,试点期间天津和海南的转网用户数量并不高,因而,工信部适时放慢了携号转网的步伐,推迟全面推广的时间也是时所必然。将初始制定的“大踏步前进”计划改为采用“小步慢跑”的形式,更多的是希望试点阶段能够充分暴露问题,解决问题,降低未来推广的风险。
【毛启盈携号转网观】
1,目前携号转网举步维艰,现状异常糟糕,透视津琼双城试点,前景不容乐观。
2,携号转网试点对运营商造成巨大损失,成功率不高,拉动了GDP的增长。主要是来自运营商自身竞争,如,人为设置转网壁垒,增加转网流程,拖延转网时间等。还有用户对转网的认识不足,只考虑自己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对运营商应尽的义务。如,营业厅签署的协约就是走形式。
3,工信部没有办法协调运营商之间的利益,仅三家电信运营商互转,甚至两家网络竞争,携号转网应尊重市场选择,而不是政令干预。但是,市场选择的前提是充分竞争,而非恶性竞争,仅仅竞争很激烈,但大多是恶性竞争,而非市场化竞争。所以,“小步慢跑”的提法是对的。
4,我国携号转网条件不成熟。其一,运营商数量太少,转不过脸,最少5家以上,用户才有选择。其二,用户对运营商熟悉程度低,并不对自己通讯消费规划,而是随波逐流,盲目转网。
5,国外的成功经验在国内市场是邯郸学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可比性,资本调节和政令调节结果大相径庭,所以,要学习人家经验就要从体制上改革,而不能头疼医脚。
6,携号转网不是社会福利,也不是用户福利,而是通信市场成熟的前提。如果配套政策不完善,漏洞百出,社会诚信体系也跟不上。即便在全国放开携号转网,顿时就会乱成一团。用户很快就会集中于某一个运营商,说不定两年后中国联通很快就变成今天的中移动。用户好像获得了自由,但是,却失去另一个自由,这就是选择最好的服务。对用户来说,盲目地选择某一运营商并不是享受福利,而是陷入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