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楼市“旱涝逆转”的一些想法 文/兰洪海


关于楼市“旱涝逆转”的一些想法   文/兰洪海

 

春夏之交的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历经长时间的特大旱情,就连昔日的鱼米之乡的洞庭湖、鄱阳湖也不例外,看着湖底龟裂的土地和疯长的杂草,很难想象仅仅是昨天,这里还游弋着自由的鱼虾。自然界所做的,只能说是对人类所有一切所做的“回报”。造成如此极端的气候现象,这在近几十年来,似乎也是比较少见的。有人将之与三峡大坝对长江上游的截流,因此而改变了流域内的小气候联系在一起,然而就是在砖家们的口水仗还没有尘埃落地之时,这些深受旱情影响的地区又突然暴雨迭至,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情,这多少让人有些始料不及。

对于天气和气候诸类的高深学问,吾辈难能知晓。想一个基本的通识,既连亚马逊森林里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的气流,都可能引发太平洋上的一场飓风或者北京的沙尘暴,我们的砖家们怎么就能断语:三峡截流或者其它等等不会对上述地区的气候造成影响呢?我只能这么猜想:一切皆有可能!

不管怎样分析,造成如此结果的原因,必然跟人类“积极”的活动是密不可分,以假设某个恒定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自然环境也应当以一种可能的稳定状态维持,只有当新的条件产生并刺激或影响了原有的条件,原有的格局才可能改变。有人说冰川世纪的到来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也有说是跟恐龙灭绝前对森林资源肆意破坏有关,总之,这必然是有原因的。

楼市经历几轮的调整修正,仍然没有按照一部分人期待的方向发展,房价越调越高。如果我们能够将楼市的需求比作是自然界内的一种平衡,那么楼市过去这些年基本都是“大旱”需雨的“艳阳天”,中间虽偶有小雨淅沥,人们似乎也已习惯了这种“久旱缺雨”的气候。一旦狂风骤雨,人们反而不习惯。

某种程度,原有的旺盛需求因人为政策的刺激,达至“日日高潮,天天炎夏”的节气,实在也是有违经济基本的规律的。政策的出台,在某种程度上,也恰似杭州炎夏中的一次台风,没有台风,杭州的酷夏基本上让人难以度过的。所以,有时候台风看起来是可怕的,可对于沿海的人们来说,也成了一个忧患与共的“朋友”。

就住宅市场而言,我想一种极端转化成另外一种极端,要想完成一个基本的“旱涝”平衡,必须有一个时间段才能满足。从需求总量的提前“满溢”到“刚需不足”,这也需要房产商做好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更好的研究客群、产品以及推盘的时机,做好“胜利大逃亡”的市场准备。从监控数据能够看到,目前不少城市住宅市场的阶段土地供应和存量大大超出市场有效需求,这就为房产企业提出一个新的问题:谁能够在这样的洪涝天气里,提前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