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洪良:美元区间震荡,方向依旧不明


     

在昨天的外汇市场上,美元继续保持小幅回落整理的走势,美元指数收盘在74.33,非美货币的走势分化,其中欧元与英镑较强,日元与瑞郎较弱。英国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数据显示,英国5月消费者物价指数月率上升0.2%,年率上升4.5%,均符合此前预估。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5月房价指数下滑至-28,4月为-21,为1月来最低水平,结果远逊于经济学家此前预期的-20。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委员德拉基昨天表示,货币政策必须著重于中期物价稳定。欧盟货币与经济事务委员瑞恩表示,相信将于6月底以前达成希腊援助协议。美国商务部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5月零售销售月率下降0.2%,预期下降0.4%。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表示,如果无法提高债务上限,美国评级或遭到下调。日本央行宣布将指标利率维持在0-0.1%不变。该央行行长白川方明表示,从中长期来看,预计日本经济仍存在一些负面因素。

  从技术上来看,美元指数在75.00之上的阻力仍然会限制美元的反弹,但在74.00美元跌破之前,美元指数还会保持在75.00—74.00之间震荡整理。后市美元指数突破并站稳在75.00之上的话,将会向75.50左右的目标反弹,若跌破74.00并收盘其下的话,将会向73.50甚至73.00左右的目标继续寻底。

6月14日我们《智能交易》会员在1.4413左右做多欧元/美元最高上涨到1.4497,在1.6375左右做多英镑/美元最高上涨到1.6440,短线净盈利超过40--50个点以上,是一个成功的短线交易策略。以上做单情况都是如实总结,我们会员客户可以跟踪。

今天投资者需要关注的经济数据有:

08:30 澳大利亚 4月份西太平洋银行领先指标 前值0.5%/月;市场影响★
08:30 澳大利亚 6月份西太平洋银行消费者信心指数前值-1.3%/月;市场影响★
09:00 澳大利亚 6月份消费者通胀预期前值3.3%
10:00 澳大利亚 联储Stevens讲话
13:00 日本 央行公布月度经济报告;市场影响★
13:30 法国 5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前值0.3%/月2.1%/年;市场影响★
14:00 日本 5月份机械工具订单
15:15 瑞士 5月份生产者/进口物价指数 前值0.3%/月,0.1%/年;市场影响★
16:30 英国 5月份失业率前值4.6%;市场影响★
16:30 英国 5月份失业人数变化前值1.24万
17:00 欧元区 4月份工业生产 前值-0.2%/月,5.3%/年;市场影响★
19:00 美国 6月10日当周MBA抵押贷款申请
20:30 加拿大 4月份制造业新订单 前值0.3%/月;市场影响★
20:30 加拿大 4月份制造业未完成订单前值-0.2%/月
20:30 加拿大 4月份制造业装船 前值0.2%/月
20:30 加拿大 4月份制造业库存 前值0.3%/月
20:30 加拿大 4月份制造业库存装船比 前值1.33
20:30 美国 5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 前值0.4%/月,3.2%/年;市场影响★★
20:30 美国 5月份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前值0.2%/月,1.3%/年
20:30 美国 6月份纽约联储制造业指数 前值11.88
21:00 美国 4月份长期资本净流入 前值240亿美元;市场影响★★★
21:00 美国 4月份国际资本净流入前值1160亿美元
21:00 美国 4月份外资净买入美国公债 前值268亿美元
21:15 美国 5月份工业生产 前值0.0%/月;市场影响★
今天短线以逢高做空美元为主,破位止损,有盈利30个点以上就设好止赢,在美国开市前撤出所有没有成交的挂单。本策略适合保证金,实盘可作参。

美元指数:可以在74.60----74.20的区间上限卖出,有效破位30个点止损,目标在区间的下限。

欧元/美元:可以在1.4510----1.4400的区间下限买入,有效破位40个点止损,目标在区间的上限。

英镑/美元:可以在1.6430----1.6340的区间下限买入,有效破位50个点止损。目标在区间的上限。

美元/瑞郎:可以在0.8480----0.8380的区间上限卖出,有效破位40个点止损,目标在区间的下限。

美元/日元:可以在80.70----80.10的区间上限卖出,有效破位30个点止损,目标在区间的下限。

      

(以上汇率点位出自于我的短线操作系统,请跟单者注意可能的盈利与止损,若是想详细了解建仓点位请致电垂询。)

QQ  :595260321

大连汇集投资网站:www.fxhjtz.com

沈阳汇集投资网站: www.fxhjzx.com

外汇博客:http://whszczzn.blog.sohu.com/

          http://whszczzn.blog.163.com/

           http://blog.sina.com.cn/dlhj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