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旁边的农贸市场,有家熟食店,窗口大广告写着“过事大全”。橱窗里都是各色卤制肉食,烤鸭烧鸡之类,外地人基本不懂这个“过事”是什么意思。原来在陕西关中地区一带家里有老人去世、过寿、小孩满月、完灯、娶媳妇、嫁女子、盖房上房梁,入庄等都有一个很隆重的仪式,称做过事。这时亲朋好友乡里乡亲都要前来祝贺,场院里大摆宴席,请戏班子唱大戏,像这些卤肉熟食自然是宴席上必不可少的菜肴,因此这熟食店就从本地民俗出发,广告上打着“过事大全。”意思是我这店里猪肉羊鸡鸭都有,要办宴席的大菜就来找我。而西安的坊上穆斯林习俗中,只有结婚才被称作过事。另外在一些北方方言中“过事”就是办婚事的意思。例如:《吕梁英雄传》第九回:“﹝ 地头蛇 ﹞随手脱下个金戒指,又掏出三百块鬼子票,递给张老汉 说:‘这是彩礼,一应花消齐由我出。唔,初五过事吧!’” 孙犁 《白洋淀纪事·正月》:“他们明天就过事,我们贫农团叫我代表,向你提出来,这件亲事,我们要热闹热闹。”
过事这种风俗有上千年历史,陕西地方还有一种以古法酿造的酒就被称作“事酒”,这种酒喝之前要筛过,古典小说话本中动不动就筛一碗酒,说的就是这个。在粮食金贵的古代,酒一般用于祭祀婚庆,也就是过事时候才能喝到,这才有了事酒。
过事在乡间民俗中是非常隆重的事情,代表一家人在村子的人缘、富裕程度,有时候甚至关系到整个同姓家族的体面。人多、热闹、菜做的好、席面讲究、戏班子唱得好,司仪讲得好,这就是事过的好。
我参加的唯一的“过事”是外子姨妈去世的丧事。关中的丧事保留了古代的五服制度,也就是说各类亲属直系旁系都要穿孝服,作为外甥媳妇的我也得披麻戴孝,穿整套孝服。
孝服由白麻衣服、麻编的帽子和腰带组成,根据亲疏远近孝服在腰带和帽子上有一些差别。而我国大部分地区,一般旁系亲属是不用身着孝服的。直系旁系亲属中晚辈除了要在灵前拜祭,下葬时候还得跟着送灵队伍一遍遍在村中走。边走边磕头,以示对逝者的哀思。村中关系好的人家会在送灵队伍前来时候出门拜祭,关系特别好的会跟在亲属的送灵队伍后一起去送灵。因姨妈去世时候60多岁,所以过事宴席上请的戏班子要唱哭戏,越悲伤越好。吃饭时候,身后女演员唱得肝肠寸断,眼泪汪汪浑身颤抖。这戏班子演员都很卖力,给家属添了面子,结账时侯大表哥就多给点钱表示感谢。
如果逝者在80岁以上,就是喜丧,不兴哭,家属笑呵呵,拜祭的上门也都说老人福气大,儿孙孝顺,能得高寿。这时候一般就要请戏班子唱一些大团圆喜庆的剧目,或者请歌舞团之类唱流行歌曲,还要不停放鞭炮。在关中乡镇,要是半夜时分忽然鞭炮大作,无需惊讶,这说明有高寿的老人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