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纪行之三
彩虹是铺设出来的
30日上午,在中国驻希腊大使馆的安排下,我们与文学和人文科学欧洲翻译中心专家座谈。中心主任E.Zerva女士和p中国驻希腊大使馆一等秘书陈晓博士参加了座谈。
中国与希腊的合作在近年发展很快,去年,中国派来庞大的作家团参加希腊国际书展。但遗憾的是,至今,中国翻译了大量的希腊作品,而将中文译成希腊文的文学书籍却一本没有。
我们在探讨中发现了两个问题,一,中国的大学有多种外国语言的文学专业,更有汉语言文学专业,但是没有一个翻译专业,因为翻译者不但要懂得外国文学,还要懂得外国政治、经济、文化状态,这样,才会翻译出让外国人喜欢的中国文学作品到国外,也会有读者。而要让外国人翻译中国作品到他们国家,在西方,他们会得到社会或国家资助,一般来说,一千字一百欧元。同时,出版社还要付版税给翻译家,出版社对翻译家的版税10%到15%。而在中国,出版社给翻译者的稿费是千字一百元人民币。能够翻译的人就很难有积极性。在法兰克福书展上,一位外国翻译家翻译了中国的一本书,在上海出版,上海某出版社给的稿费是五千元人民币。外国翻译家自然没有欲望翻译中文作品。因为翻译一本书,大都要一年多时间。而五千元,一般情况下,是欧洲人工资的四分之一。
在希腊,学习翻译专业,要经过严格遴选,有严格的考试。每周授课七小时,亚里斯多德大学教授代维基克诺雷说,他教授的学生需要有一定的翻译基础,听他课的学生,在一百五十左右。培养两年。
希腊每年有三次希腊文与外文的对译。这是需要国家互相资助的,收效很好。
第二天上午,我们在与希腊出版商及书商联盟董事会成员座谈时,出版商和书商都急于将希腊文学作品尽快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翻译到中国去,对中国的作品翻译到希腊,他们对中国政府给予多少资助进行翻译,多少经费用于出版很关心,但对于他们能否发行出去,没有信心。我们想知道希腊目前的读书人群,他们说:希腊一共有一千五百万人口,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人是不读书的。
我想,中国有一半人读书吗?所以,一半人读书,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文学作品互译,是不同民族的文化彩虹,而架起这座彩虹,需要全社会、特别是政府的支持。这样,不同的民族,才会踏着彩虹,走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