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经营报报道,2010年财年,联想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1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400亿元),净利润2.73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7.7亿元)。柳传志据此表示:“经过六年的磨合,联想收购IBM PC业务可以说是大获成功。”
我将联想集团和格力电器进行了简单比较,发现2010年联想营业收入是格力电器(608亿元)的2.31倍,利润却只有格力电器43%,一半还不到。
有人说不能这么比,因为它们是完全不同的行业,这话的言外之意是,拿格力和联想比有辱联想。那我就把产业相同度很高的美国苹果公司和联想比较了一下,发现联想差距表现得更为突出。同样是IT企业,联想集团2010财年营业收入是苹果公司的33%,而利润仅为苹果的1.9%。以具体产品为例,苹果公司的ipad最低售价499美元,而成本不到240美元,毛利超过100%。我相信联想拳头产品thinkpad利润率不会超过10%。2010年联想集团平均利润为1.26%;苹果公司2010财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7亿美元,利润34亿美元,利润率为21.6%,约为联想集团的17倍。
实际上,和什么样的企业比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据说,柳传志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过去6年的艰辛,换来未来100年的理想发展,还是很划算的。”在我看来,柳传志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因为6年的努力不能保障联想未来100年的发展,甚至10年也不能。相反,在理性人士看来,联想收购IBM PC业务算不上成功,更谈不上因此而保障联想基业长青。
假如柳传志说了这样的话,我认为柳传志还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因为他不具备真正企业家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即忧患意识。比尔盖茨说“微软离倒闭只有18个月”,微软并没有在18个月之后倒闭;任正非时常提醒各界“华为的冬天已经到来”,而华为真正迎来的却是春天。这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虽然联想因收购IBM PC业务而一跃跻身全球电脑4大IT企业之列,但是综合评判,联想和惠普、戴尔、宏碁相比,差距仍然是明显的。
而联想最大的劣势体现在其创新能力不足,联想至今并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能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在当今IT产业领域,来自联想的技术微不足道。在创新决定市场的今天,联想“上不去下不来”的处境在情理之中。和大多数国际企业相比,联想仍然停留在“营销主导型”公司的层面,而不是一个技术型公司,从这一点讲,联想和大多数中国企业没有本质区别。而这类企业普遍被认为缺乏后劲,不可能成为令人尊敬的领袖型企业。
我把联想与格力对比,意在提醒联想领导层要认清自己的位置,不宜盲目乐观,与真正的国际企业相比,联想还有很大差距,远未到举杯庆贺的时候。格力被视为传统制造型企业的代表,但是,即使这么一家传统制造型企业,其盈利能力也足以让联想汗颜,这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在自己的领域做到最好。
对于联想而言,始终围绕营销做文章显然是剑走偏锋,不是一个真正国际企业应有的战略风范,向华为、格力学习“技术立企”,恐怕才是联想的第一要务。
为什么说联想还称不上真正国际品牌?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