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这个地球上已经生存和发展了几十万年,一部人类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
今年5月18日约2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在瑞典首都,呼吁全世界紧急行动起来拯救地球,并指出人类目前的生产与消费模式都没有可持续性,地球的恢复能力正面临挑战。可是,国与国正忙于博弈,人与人正疲于竞争,大家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奔波,有多少人能为这么一个宏大的目标既动心又尽责呢!
人类在这个地球上已经生存和发展了几十万年,一部人类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
人类与自然的物质联系就是不断地索取,不断地弃置。漫长的古代文明、农牧业文明,虽有索取和弃置,但于社会环境系统的生态没有大碍,但进入工业文明的近代,人们追逐物质享受的欲望如洪水猛兽,以科技为手段,以消费为目标,索取的速度越来越快,直至疯狂掠夺,弃置的物品越来越多,许多无法消纳。于是,自然资源持续耗竭,生存环境日益恶化。我小时候一条黑色条绒裤子,掉色了染,穿破了补,一直穿了好几年。可现在,旧衣服多的都不知怎么处置。假如全世界的人都每个月换一件新衣,扔一件旧衣,厂商高兴了,消费增长了,GDP也上去了。但资源从哪儿来,垃圾怎么办?假如中国的纸张消费达到美国的水平,地球上的森林就会消失。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已经造成70%的水域和9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土壤、空气的质量也严重下降。城镇化的发展,使更多的人远离田园,孩子们的童年中,还会有池塘边的大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的情境吗?
人类与自然的相处关系就是不断地适应,不断地改造。中国古代讲“天与人,一也”,那时生产力低下,科技水平低,对天地十分敬畏。几千年的农耕社会诞生了古典、精准而优美的二十四节气,人们按天仪物候来生活生产,知道自己是大地的孩子。近500年来,人类的胆子越来越大,不知天高地厚,开始肆意破坏大自然,以自己的意志改造征服大自然了。于是,自然生态被破坏,生物链条被断裂,草场沙化,植被减少,围湖造田,截流改水,城镇黄土不见天,地下水超量开采。水该从何处蒸腾升空,又该在何处行云布雨,这一循环路线渐被搅乱,各地区的降水、气温频频出现极值,也就不足为奇了。不久前长江中下游的大旱,使洞庭湖、洪湖、鄱阳湖仅剩一块水洼,庐山瀑布成了游丝,江南水乡一时脱水变色,接着,又是暴雨洪涝,千年凤凰古城山体滑坡,道路阻塞。时闻这里是几十年未见的高温天气,那里是几十年未见的大雪覆盖,什么海水上涨,冰川融化……
1972年,联合国也是在瑞典,召开了第一次国际环境会议,并发布了《人类环境宣言》,现在时髦的“地球村”、“共同的家园”等词汇都是当时提出的。从那时到现在已经近半个世纪了,尽管环境的会没少开,又提出了低碳的目标,但环境继续在恶化。人类到了该反思我们是在走向更高级的文明,还是在走向灭亡,工业文明时代必须转向环境文明时代。地球造就了人类,人类要善待地球,否则,我们在地球上可真的无法持续发展了。
我们需要让人类持续发展的GDP
评论
编辑推荐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