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周老师《肇论选读·不真空论》,朱居士精语甚多,颇有启发。……
朱居士又言空观如何不碍因果轮回——既然空不是“无”而是“缘起”,那么空就自然包含了因果。因此中国佛教学者认为“空”与“因果、轮回、涅槃”相矛盾,都是错误。此理论也许可以自圆其说,然而关键在于,空观只是一个框架,里面可以容受的东西太多太多。纯依缘起性空,既可以安立因果、涅槃、轮回,也可以容受无数其他各色理论,故而必然导致类似经济学中“多均衡”的结果(例如,善因生恶果;再例如,因果的不确定性——有时善因生善果,有时生恶果……,这些都与缘起性空不发生逻辑矛盾。固然,中观学者可以以“正世俗谛”剔除不合意的理论,但其剔除的理由并不能纯粹依据“缘起性空”这个大原则,而必须依赖其他的假设,例如,圣言量、社会的公序良俗、宗教仪轨等等)。
中观虽然与因果、涅槃不相矛盾,但纯粹的“缘起性空”这只是一个消极的涵容,并不足以正式地、积极地、直下地肯定因果学说,因此,一般佛教学者解释“因果不乱”的时候,说中观不如虚妄唯识或如来藏系,是有道理的。而采用唯识的种子说,或如来藏系的“一心开二门”,则相对更为合适。
朱居士之精语,我所叹服者(未必尽合朱居士原意):
圆成实性即是依他起上不起遍计所执。此言最精。依他起之“似有”,近于自然规律,在凡夫“心不能转物”的前提下,岂能疾速断除?但承认依他起性的前提下,消去遍计所执,虚妄分别,然后如其本来面目以观察世界。此是东西方圣人,如儒家、佛家(禅宗)之所同揆,值得记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