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商子雍印象


原文地址:商子雍印象作者:贺绪林

                                      商子雍印象

 

    与商子雍老师相识已近三十年。

    那时我受伤致残不久,终日躺在土炕上思考着“死还是活”这个命题。我想:上苍没有让你摔死,那就是不让你死,既然这样,我为什么要去死呢?活吧,不但要活下去,还得想法好好活下去。

    后来,我萌发了学习写作的念头,于是,没黑没明地写,渴望能拼出一条生路,活出个人样来。稿子投出去,退了回来;再写再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嘴上给自己鼓劲加油:坚持!坚持!再坚持!绝不气馁!却心火渐渐熄灭。

    一日,乡邮递员送来了一个牛皮纸袋信件,我一看就知道又是退稿,心里不禁一凉。打开一看,果然是退稿,却还有两本稿纸。往日千篇一律的铅印退稿单却没有出现,代之的是一封编辑亲手写的信,字里行间充满了鼓励和关切,并希望我不要气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署名:商子雍。

    我虽居偏僻小村,孤陋寡闻,但是“商子雍”这个名字却十分熟悉。我经常在许多报刊上读过他的文章,没想到他在《长安》杂志做编辑,而且亲自给我这个初学写作者写了一封信。我又惊又喜,那封信犹如一桶汽油浇在我的心头,渐熄的心火又熊熊燃烧起来。我奋力再战,一有新作就寄给商老师。

    清楚地记得,八二年九月的一天,我正在屋里爬格子,忽听有人问话:“这是贺绪林的家吗?”我抬头一看,屋门口站着一位陌生的中年人,戴一副眼镜,气质不凡,含笑看着我。我疑惑地看着他,点了一下头。他笑着说:“我是商子雍,给你写过信。”说着伸出手向我走来。我急忙握住他的手,一时竟不知说什么才好,只是傻笑。

    商老师跟我想象中的他差不多,中等身材,文质彬彬,风度翩翩,一身的书卷气。

    

    商老师说,编辑部委托他来看看我,并告诉我,我的两篇小说将在12期《长安》上刊发。我惊喜万分。我的作品终于登上了正儿八经的文学刊物,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浑身顿添了勇气和信心。

    商老师详细地询问了我受伤致残的经过及现时的处境。我一一作答。他热情地鼓励我,中肯地指出我创作上的得失,并殷切地告诫我要坚持写自己所熟悉的生活。

    年底我收到了12期《长安》杂志,上面不仅刊发了我的两篇小说,还刊载了商老师一篇介绍我的文章——《在逆境中奋飞》。手捧着散发着墨香的刊物,我激动的心情无法言表。

    时隔不久,商老师又写了篇关于我的文章——《贺绪林素描》,发表在《当代青年》上,向社会介绍我。

后来,在省文联和省作协召开的几次创作会上,我都见到了商老师。每次见面,商老师都给予我热情的鼓励。

    九九年冬季,省电视台“周末俱乐部”栏目《文坛光点》板块为我制作一个节目。制作节目之前,编导来家采访我,问及在我的创作上谁都对我有过帮助。我提到了商老师,后来编导打电话告我,他们聘请商老师做此次节目的嘉宾主持。得知此消息我十分高兴。

    制作节目时,我又一次见到了商老师。商老师一点也不见老,依然风度翩翩。更让我感到惊奇和敬佩的是,在摄像机前商老师声情并茂,娓娓道来,挥洒自如,再次把我介绍给更多的读者,那水平完全可以与电视台名牌主持人相媲美。

    回首往事我有说不出的心酸和苦恼,也有道不尽的欢欣和喜悦,但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当我在人生的路口徘徊之时,是商老师最先向我伸出援手,扶我上战马,使我下定决心在文路上坚持不移地走下去。为此,我常怀感恩之心。

    

    不久前,在“陕西著名作家走进杨凌”的采风活动中,我再次见到商老师。他风度依然,不减当年,红光满面,精神矍铄,步履稳健,完全不像是年近七旬的老人。闲谈中,我提到他过去对我的帮助,他淡然一笑,说道:“那是一个文学编辑的职责,也是应该做的事,不值一提。”话虽是这么说,可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这一点?

    两天的采风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分手时商老师握着我的手关切地叮嘱,要我多保重身体。我又一次被感动了。

    在这里我衷心地祝愿商老师笔力常建,宝刀不老,健康长寿!

 

                                                                2011.4.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