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本篇将会对数字标牌形态的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类型、表现形式、广告形态、内容制作等方面进行探讨。也许可能并不专业、也许可能会出现不少错误,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二、新媒体平台的表现形式
1、当前新媒体平台的表现形式
当前的新媒体平台主要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视频、音频、图片、文字与应用五种。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形式为视频与图片,而音频与文字仅仅只是作为补充。至于应用则目前来说刚刚兴起,指的是新媒体所提供的各种互动类的服务。
2、根据表现形式划分新媒体
标题1介绍了新媒体主要的表现形式,那么根据这些类型我们就可以从内容上对新媒体平台进行划分。主要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视频媒体,指的是以视频播放为主的过渡性新媒体平台。它主要是靠视频作为广告的载体进行传播。其中有纯广告的分众,也有靠在视频节目中穿插广告的航美、华视等。
这一类新媒体主要介于传播的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之间。因此,优势就是在现阶段可以借助传统电视媒体的营销手段来进行营销,使得广告投放商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如继续沿用传统电视媒体的覆盖面、千人成本等量化数据来进行广告效果的营销。但是缺点也比较明显,一方面它们不仅仅是营销手段比较单一,而且对于场所渠道的依赖性比较强,没有办法很好的体现广告效果。翻来覆去的仅仅只能炒“分众”模式、强制收视与闲时收视。另一方面,部分的诸如航美、华视等运营商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采用播放视频节目并在节目中穿插广告的形式。期望于依靠节目内容来吸引受众的眼球,达到广告传播的效果。可这一方面增加了很多的节目制作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很多的地方是听不到节目声音的,这就不但导致了节目的制作难度加大,而且依靠节目来吸引眼球的实际效果也并不理想。所以,在市场化需求不能满足的前提下,这一类的单一视频新媒体将最终被淘汰,也许留下来的仅仅只有那么几家因电视台制播分离而出现的具有国家背景的视频媒体运营商。当然,这也不排除一些特殊渠道场所的视频媒体运营商,因为他们所占据的场所比较特殊而存在。
第二类为图片媒体,指的是以播放图片为主的过度性新媒体平台。它主要是依靠高清晰的静态图片作为广告的载体进行传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各种的框架广告与海报广告了。这一类的新媒体所具有的优势就是价格低廉、制作成本低、广告表现效果好等优点。但是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个市场虽然有分众培养了好多年,但是仍旧是一个混乱的、不成熟的市场。因此此类媒体没办法像上类媒体一样的借助于电视媒体的概念与营销手段来进行营销。所以广告投放商对于这一类媒体的接受程度仍旧比较低,价格自然没有办法提上来。而且此类的媒体表现形式比较单一,就相当与数字化的滚动灯箱一样,因此广告效果收到安装场所渠道的影响比较大。但是未来可以预见的就是他们肯定将会取代传统的海报、招贴与户外广告等平面形式广告媒介的存在。就算传播发展到了第三阶段,仍旧会是一种生命力强的新媒体形式。
第三类为具有视频与图片内容的混合新媒体,它把整个屏幕分成几个区域,既显示视频广告或视频节目又显示静态图片广告。它可以说算是以上两种类型的综合改进体,既能借助于传统电视媒体来让客户比较容易接受,又能在很多的情况下依靠图片广告来增强广告传播的实际效果。这样看来它应该算是一种比较完美类型了,可实际上仍旧具有上面两种类型的局限性。所以我们仅仅只能说它的生命周期会相对比较长一些。
第四类为具有应用服务的新媒体,这类新媒体应该就是上文基础篇中所讲的严格意义上的数字标牌了。它不但具有播放视频或者图片广告的功能,具有互动性、网络化与实时性而且还提供各种服务给受众。从而以服务来吸引受众主动的获取广告信息并进行传播。这是属于传播第三阶段初期的新媒体类型,它将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3、渠道场所决定表现形式
如上文中分析表现形式时,我们发现每种类型的分析都要对比他们所处于的场所或者渠道。这就表明了表现形式与场所渠道是相互关联与密不可分的。根据不同类型的场所或者渠道我们就需要采用不同类型的内容形式来做为载体。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体现出广告效果,达到有效传播的目的。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分别从几个方面探讨下它们之间的关系:
与场所空间是否密闭的关系
根据场所空间来分,我们可以把场所分为密闭式空间与开放式空间。密闭式空间就是指诸如电梯内、地铁内、公交车内、飞机内、餐饮娱乐场所包厢内之类的具有相对封闭式空间的场所。在这样的场所内,我们相对活动范围比较小,出现闲置时间点时可以做的事情也相对比较少。因此自然而然的会去关注一些动态的、显眼的东西,也可以说这就是广义上的“强制收视”。因此,这类的场所基本上应该算是新媒体终端效果最好的场所。它适合于上文中的所有内容形式的新媒体。但是相比之下图片类广告机与应用类广告机的效果会更好,原因就是之前提到的“强制收视”。动态的东西太多,容易让人感到疲劳与厌倦,特别是在没办法忽视的情况下,更加容易引起受众的反感,而图片类广告机则相对比较静态,容易让人当作装饰品或者海报一类的,反而比较容易接受。另外如果处于一个诸如楼宇电梯口、酒店与银行大厅之类的相对空间开放的场所内,由于受众的流动性大、闲置时间点少以及相对活动范围比较大,所以更加适合于漂亮、美观且广告体现直观化的图片内容新媒体、混合内容新媒体与能够提供各种服务的应用内容新媒体。反而动态的视频新媒体的效果并不会很好,特别是在采用视频节目中插播广告的视频广告机的效果会更加不好。
与受众距离远近的关系
这里我们在上一条的根据场所空间来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在结合受众通常与广告机之间的距离进行划分。如果是在密闭式环境内,那么广告机的大小不可能做的很大。此时视频广告机的效果会随着受众与广告机之间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小。毕竟视频是动态的且不停变化的,所以随着距离的增加,受众就有可能会看不清楚广告机所播放的内容,或者跟不上广告机内容的变化,而放弃观看。特别是在一些不允许广告机发生的场所,那么内容的体现除了视频外更重要的是文字,而随着距离的增加,文字大小对于受众的影响更大。而相对来说,具有图片类型的广告机受制于这方面的影响会比较小。毕竟图片广告属于静态广告,它主要依靠图片内容与文字来传播广告信息,那么相对来说画面会比较简单,文字比较大也比较少,同时处于静态的时间也会相对比较长,这样受到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自然广告效果会比较好。而如果处于开放式的环境下,相对限制比较少,可以根据距离来增加广告机的大小。但是,这又会导致成本的增加。而应用类广告机则也跟距离有关系,如果通常受众距离应用类广告机太远,那么根本就不能实现互动,只能实现视频或图片广告机的功能,那么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与受众闲置时间长短的关系
我们可以简单的去理解为受众闲置时间越长,代表着我们可以采用信息量更大的表现形式来传播广告信息。这虽然并不算是很准确,毕竟受众闲置时间的长短并不能直接等同于他们所能接受信息量的大小,还需要考虑上文中所提及的空间是否密闭、距离远近等条件。但是如果单单只是按照此推论,我们就可以得出当我们广告机所处于的场所受众的闲置时间比较长,那么我们采用视频广告机、应用广告机、混合广告机的效果就越好;反之受众闲置时间比较短,则采用图片广告机的效果就相对比较好。
根据场所类型来分
不同的场所中受众人群的类型也是不一样的,一方面是他们具有不一样的职业类型、教育水平、年龄段与性别等属性;另一方面他们所进行的活动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在足浴内与在咖啡厅内的广告机类型就肯定不一样,因为这两个场所的受众类型是不一样的。足浴内的广告机可以充当受众在享受足浴时这个空闲时间段的娱乐,所以这个广告机应该是互动的或者是具有娱乐节目的。让受众在娱乐的同时,主动的接受到广告信息的传播。例如可进行视频点播的广告机,在观看点播的节目或者电影的同时插播广告。而咖啡厅内的受众,多半是谈事情或者是去工作学习……那么对于他们来说,他们除非在等人,否则闲置时间段相对比较短,因此直观的图片式广告机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根据关注时间来分
除了上文所说的针对“个众”,让受众主动去获取广告信息传播的数字标牌之外,其他的视频广告机、图片广告机都不可能取得受众100%闲置时间的关注。因此它们的广告传播效果受到关注时间的影响与制约。那么采用何种的内容表现形式,则应该根据广告机所处于的场所来进行判断。总的来说,图片广告机更加适合于关注时间比较短的场所,而视频广告机更加适合于关注时间比较长的场所。例如在酒店大厅的广告机,可能我们平时仅仅只是在路过的时候顺便看一下,那么图片广告机的相对静态广告的效果肯定比较好,因为信息量比较少。一眼扫过的时间,可能就能让我们对这个广告有了印象,然后多看几次也许就引起了消费的欲望。而视频广告机就不会取得这样的效果,因为我们往往只是看到了其中的某一个片段,这么少的信息量根本不可能给我们留下太多的印象。
根据声音要求来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