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定位受制于广州地位


热焦点评(1182):南沙定位受制于广州地位

彭澎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

 

题外话:南沙是珠三角几何地理中心,如果从广州来看南沙,就是打造沿海城市的格局,产业上临海工业的思路。但从珠三角城市群来看,开发南沙,再造广州,这一个新广州不仅是物理形态上的“新中心”,更应该是软实力形态上的“一小时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在这个意义上,如果把省政府搬过去,表明重视珠三角;而如果代之以把广州市政府搬过去,表明广州最终成为沿海城市,并有做统领珠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的气概,要服务于整个珠三角。

如果没有政务中心的功能,南沙在文化、商贸上暂时不可能成为中心,而可以布局的只有经济产业功能。那么上什么产业呢?南沙二十多年定位的变迁,表明其产业功能越来越受制于珠三角周边地区。

这次市政府请北京高手来策划,可能以新视角来看待南沙并上通中央,如此,南沙才有新的变局。

 

再造广州 南沙新区谋求新定位

第一财经日报20110504日 作者:林小昭 杨朝娇 蓝之馨
  曾经被视为与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同等重要的广州南沙新区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发展节点。
  4月底,中国社科院与广州市政府在广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按照计划,中国社科院于4月下旬成立了南沙新区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计划5月底完成课题研究工作,为南沙新区开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悉,广州市还同时邀请国务院研究室的专家,为南沙新区做战略规划研究,制定相关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据了解,这两大智囊团所做的研究报告将于今年7月份全部完成。随后不久,广东省委常委会将在南沙召开以打造新广州为主题的现场会,提领南沙的发展。
  定位几经转变
  这次请了北京智库来做这个事情,就是要用全国的视野来看待广州的发展。其次,他们的结果也可以(让南沙的发展)更容易得到中央的支持。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分析。
  南沙地处粤港澳的几何中心,水路距香港38海里,距澳门41海里,方圆100公里有深圳、东莞、珠海、中山、佛山、江门等14个大中城市。更为重要的是,南沙是广州唯一临海的区域,有25公里长的海岸线,是珠江口上的天然良港。
  梳理南沙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其发展定位和规划曾经历了几度变化。上世纪80年代,香港实业家霍英东设想在家乡番禺的东南建设一个国际化的海滨小城,一直到90年代,南沙仍主要定位于以港口码头为中心,发展临港工业、物流运输业等。
  至2000年,广州产业发展开始适度重型化,一些重化工业开始布局在南沙,特别2006年,总投资500多亿元的中科合作的炼化一体化项目也基本确定落户南沙。但由于环评方面的影响,最终该项目和原本计划迁建南沙的广钢项目均先后从南沙移至湛江。
  在这个过程中,制造业在南沙的布局被弱化,而现代服务业得以突出。彭澎分析,南沙定位几经变化,主要有几个因素,一是南沙生态的敏感性;其次是珠三角的一体化,即南沙不仅是广州的,也要考虑如何与珠三角其他城市分工;第三则是广州城市定位的变化,即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南沙在其中应该发挥什么样功能的问题。
  新广州的支点

  今年3月通过的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把南沙打造为服务内地、连接香港的商业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临港产业配套服务合作区。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也在今年全国两会明确指出,广州南沙新区开发、深圳前海开发、珠海横琴岛的开发都写进十二五规划,相当于摆下了三个棋子,这也将是广东转型升级的三个重要的平台。
  汪洋还指出,要以南沙新区开发为突破口,打造一个新广州
  南沙的地理位置比前海、横琴更优越,前海的面积只有15平方公里,而南沙要大很多。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教授分析,南沙依托的是整个珠三角,腹地很大。
  彭澎也认为,前海和横琴主要发展服务业,而南沙位于珠三角的几何中心,港口等基础条件更好,在产业方面也将更加丰富。
  未来南沙将不仅仅是作为粤港澳合作创新主力区,更为重要的是,它将是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新支点。甚至可以说,未来南沙的发展方向,将决定广州这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
  从上海、天津的再造来看,浦东新区、滨海新区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没有浦东新区、滨海新区就没有新上海、新天津。而广州天河的珠江新城,尚不具备支撑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这样看来,必须将南沙作为广州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的支点。彭澎说。
  不过,彭澎指出,与浦东、滨海等相比,南沙的缺陷也比较明显,浦东、滨海与中心市区距离很近,而南沙则距目前广州中心市区比较远,这也影响了南沙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功能和产业发展导向。
  广东省社科院珠江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成建三分析,南沙除了粤港合作外,还可以发展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创意,但他认为,广州各个区域的分工尚不明确,深圳每个区域发展定位都很准确,而且有很多项目去支撑这种定位。而广州各区域的分工仍不是十分明确
  林江也认为,仅仅依靠现代服务业,不足以支撑南沙未来新广州的地位。如果南沙的制造业越来越淡化,就让人家质疑在那里搞服务业,服务谁呢,何况现在那里的人气还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