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产调控中,多看点真相,少做点判断
如果调控能够马上把房价降下来,那么旨在提高房价的调控马上也就会出来
因为不了解“真相”,人就会有“惑”,有了惑,就会造“业”,造了业就会受“苦”,有了苦就会“臆想”,臆想了就更加不会知道“真相”了……
于是周而复始,循环不止。前前无始,后后无终。
——题记
在以下文字里,我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不会明确自己的任何主张,因为现如今市场上左派(对调控悲观)、右派(对调控乐观)、中间派(对调控客观)的观点都多如牛毛了,所以认认真真地抽丝剥茧尝试着找出真相,应该比任何观点都重要!
调控的真相——
“对房地产调控我们不应简单类比股市一样要求在某个点上掉头,在某个值上折回,换言之就是“过了红就是黑,过了南就朝北,过了此就向彼”,从房地产的价格角度看,那就是房价高了,就要调控马上跌下来;发展快了,就要调控马上慢下来;地价被炒高了,马上调控降下来……”
果真如此,那就是一个点性思维、是一个单向思维、是一个黑白思维的问题。这是不利于经济合理过度、稳定持续的思维。这就好比“人热极了马上就吹冷风;人饿极了马上就大吃大喝;大病一场躺了一年的人马上就开始马拉松……那样的话,人肯定是要出大问题的!
打个比喻;“细胞——企业,肢体——行业,人——经济”。
而前几年为了跑得快一些,我们把肢体——两条腿锻炼过多,照顾有加,结果两条腿发展的又粗(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又壮(每年增长的速度)又多毛(泡沫就是毛),尤其是相对于胳膊、肩膀、脑袋而言。
现在突然发现越来越多的毛影响越来越坏(甚至还会病变而影响身体),于是各种调控纷沓而至了……
那现在是让这个人小步慢跑,减少锻炼还是彻底歇下来、躺下来,我想答案应该很明显了!
当然,还有个更好的中医调理方式——通过人体五行(肺肝肾心脾)的调理来减少腿毛那是最好不过了(比如通过其他产业的发展——解决需求问题,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解决钱包问题,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调节——解决思想问题)。
很显然,后者是考验当政者执政能力的问题了!是方法论的问题了。
所以说,既然会不利于大局,那么这种点性思维调控就不可能是调控制定者的初衷!(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迟迟见不到我们预期的结果而怪罪调控政策,不信任中央一样——都没有在真相中找答案)。如果不是当政者的初衷,那么又如何会出现我们所臆想的结果呢?
各级政府的真相——
尽管如此,房地产行业还是我常说的那样,作为一个种种利益集团盘根错节的生态场,他的任何政策都需要在一群力量中、一段时间内进行消化、吸收、纠结、发力的。
而这个种种利益集团中又形态各异,目标不同,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央
1、对中央政府而言,稳定要大于一切!
对于一个权力大到不能再大的机构而言,稳定会比壮大具有更深远的政治意义,毕竟自身的壮大已经没有任何可能或意义了。就好比一个位极人臣的宰相是不希望“饮马长江、纵横西南”一样,因为那样成功了,自己不可能成为帝王,但失败了,却有可能地位不保!
2、国家的财富如果越积越多,那么国家对财富的再次分配能力就会越来越差!
从国际来看,“国家穷百姓富”是最为稳定的社会(稳定的根源就是权力不具有租赁价值),因为国家的钱是用来再次分配的,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否则像崇正皇帝,兵临城下了,还不舍得把自己的钱拿出来……
只听说民富国强,没听说国富民强。因为民富了,国就算穷也是强的!
3、接班人政治要求老一届总要给新一届腾出一个欣欣向荣的留白区
稳定的重要性在于过度,过度的重要性在于超出期望,超出期望最好的方式就是过去式的种子此刻此时发了牙。用一个家庭的比喻来说“十分成绩取七分,剩下三分给儿孙”。
第二,地方
1、对地方政府而言,政绩大于一切!
政绩,一能保官,二能升职;三可增加免死金牌含金量。
2、对地方政府而言,用钱的地方又太多太多!
房价贵,地价贵,政府便有钱。而——
“开膛破肚、修桥铺路、市政广场、形象大楼”总归都需要地方政府出钱。
“迎来送往、水电房租、人吃马喂、教师工资”总归都需要地方政府出钱。
“包装城市、建个机场、炒作领导、看望孤寡”总归都需要地方政府出钱。
3、部分官员同开发商之间暗箱操作、权钱交易!
所以说,
在政策层面,任何要求政府通过调控来把房价降下来,那都是“杀富济贫”!历史上看,“杀富济贫”永远都不可能是“当政者”的行为,只能是“梁山泊”的行为。
各评论者的真相
评论者有三个人:
第一个人是做预言的——
就像预言股市,总是搜集一些数据、曲线、主力、非主力等等论据在证明他能先知某个点该抄底,哪个点该出货;结果常常是“蒙对了就大肆渲染自我标榜为神,蒙错了就删掉文章重头开始”(这种人最“牛”的就是把房价涨、跌、拐点、底部、顶部都能具体预言到哪一年哪一月发生)。
或者像预言人生,总是在察言观色中试探性的总结你的过去,根据你表情的变化判断是否上过山,打过虎,是否少林寺里练过武。然后再大胆预言你未来的大富大贵之命,一路高歌之运等等,结果皆大欢喜,拿钱走人,最后还要接收一下“迷途者“的一句话“谢谢啊!”
这两种预言者最多的就是“要么图个乐子,写着玩;要么图个点击率,喊着玩;还要么就是真以为自己找到了钥匙,急着去开门”。
第二个人是做代言的——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真假专家,大小学者,只要离开了象牙塔或书斋并收了开发商的钱,那么就会在一场场觥筹交错的盛宴后——“捏着牙签剃着牙,扶起眼镜充专家。自称笔能透纸背,专炒老板企业家。”
这种人是做代言的。作为开发企业或者投资机构的爪牙。他们经常也会“拿起笔,做刀枪,集中火力对中央!”不是说政策“因噎绝食”了,就是说政策不能“因地制宜”了。总之,他们背后的财团的钱只要不能顺利出来或者不能有效进去,他们的笔就不会停!
第三个人是做自语自言的——
这种人很单纯,任何一个点上所发生的偶然现象,都有可能被他无限的放大!
偶然发现一段时间调控没太大效果,他大喊本次调控根本不会有效果……;
突然发现某个楼盘涨价了,他大喊调控越调越坏……;
不经意发现某个楼盘某套物业搞了9折促销,他便大喊调控下市场已经开始转向……。
这种人是以讹传讹者!
如果房价一路高涨,他会高呼国家危机越来越重,必须要调控地产、打压房价,否则影响民生,为了证明再举些东南亚、南北非的杂乱例子……
如果房价调控效果显现,市场低迷,他就会高呼国家调控过度了,无法接轨国际了,诸如此类再举些欧美英法的东东模式(当然真假难辨)……
这种人是没事找事者!
上述种种真相有机融合起来并再加入一些不可预见因素的出现就会有利于我们对事物趋势做个相对正确的判断。
之所以是相对正确的判断,是因为即使我们有“1+1”的因,也未必就会有简单=“2”这个果的。
如果简单认为:善因直接变善果;恶因直接变恶果那就是迷信。
“因”变成“果”还需要一个综合因素的“缘”(上述的各种评论者心态、评论者地位,评论者观点对这个“缘”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个“缘”的修为程度,善因可变恶果;恶因可变善果。那是佛法。
当然,很多真相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为,真相本身就是某个阶段、某个气场、某种意愿下的某种利益集体的某种体现。
在房地产调控中,多看点真相,少做点判断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