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物联网商务市场将面临爆发性增长



手机物联网商务市场将面临爆发性增长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 李静 

  手机也能做遥控器?没错!日前由艾媒咨询在广州召开的全国首届手机物联网商务大会上,记者就在现场亲眼看到了这一幕:通过操作一台iPhone手机,玩具小飞机可以在空中盘旋,并且能够根据手机发出的不同指令,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
  演示者、杰升科技执行总裁黄灼解释说,用手机操纵飞机其实很简单,分别手机和玩具小飞机里稍微动下手脚,就能做到,最后的结果使得手机“绝对不止是一个手机而已”。黄灼说。
  这只是手机物联网应用中一个非常小的表现。著名咨询机构艾媒咨询方面表示,手机物联网是物联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手机物联网商务市场将会迎来爆发性增长。

  手机物联网  细分物联网大蛋糕

  近年来,物联网的概念开始大热。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来到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考察,物联网产业上升到国家高度。2010年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明确“十二五”规划将重点扶持包括物联网技术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对象。2011年4月8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支持包括物联网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标准研究与制订、应用示范与推广、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的项目。中科院院士邬贺铨更是预言称,物联网产业的规模今后将会达到万亿级。
  “目前物联网虽然很热,但谁都说不确切究竟什么是物联网,最终还是要形成细分化、具体的产业链。”艾媒咨询总裁张毅说,手机物联网将会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细分化市场。
  所谓手机物联网是指借助手机终端和各种传感器技术,在约定协议下,把任意物品与(移动)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功能的一种网络,最终实现从人与物的信息交互向物与物的信息交换的转变。手机物联网商务则是指以手机物联网为载体进行的移动商务行为。
手机物联网商务技术应用主要集中在传感层面应用,感知层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包括检测技术、短距离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等。通过传感器、数码相机等设备采集外部物理世界的数据,然后通过RFID、条码、NFC、蓝牙、红外线等短距离传输技术传递数据。
  中国智能手机的逐步普及,依托智能手机而产生的手机物联网商务空间将大有可为。可在手机上植入应用软件是智能手机的最大特点,手机本身可有自带GPS、重力感应器、高精度摄像头、RFID等超离桌面互联网等功能,利用其中任何一种技术,实现物与物之间的链接,均可完成手机物联网商务市场行为。近期广州闪购公司推出基于一种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闪购码”的消费生活体验平台——闪购,通过杂志、报纸、DM单等纸质媒体赋上的闪购码,手机扫码下单,即刻实现商品随时随地买卖,构成独特的手机物联网商务产业链。
  工业和信息化部5月24日发布的通信业运行状况显示,今年1-4月全国移动电话用户累计净增4138.6万户,总数达到90038.9万户;其中3G用户达到了6757.2万户。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未来五年,手机用户将保持年增1500万  以上的发展速度。
  艾媒咨询认为,随着3G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将会逐渐实现高带宽和高速移动的双突破。手机将可便捷实现互联网接入及联网的“人机交互”、“机机交互”。通过手机处理各种相关的生活服务,如家庭监控、家电控制、金融消费等,这会给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和方向。
  “随着手机的推广和手机网民的普及,手机用户将变为手机物联网的潜在用户。物联网手机将凭着其智能特性进入人们的生活。”张毅介绍说。
  手机物联网的市场潜力正在逐步显现。艾媒咨询研究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为1900亿元,其中手机物联网市场规模为238亿元。至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9162亿元,而手机物联网市场规模达6847亿元。可以看出,随着物联网的迅速发展,手机物联网的发展突飞猛进,增长十分迅速。艾媒预计,2013年手机物联网占物联网的比例将过半,手机物联网将成为物联网的一个重要领域,其市场投资前景巨大。

  部分问题待解 投资机构仍观望  

  艾媒咨询认为,手机物联网商务的服务有两大方向:面向消费层面和面向企业层面。面向消费层面要实现消费智能化终端,如手机支付、手机认证等;面向企业层面,则需要促进工业信息化,如在库存管理、物流跟踪、手机商务应用软件方面等。
  据悉,目前中国主要运营商联合手机物联网产业链上各环节相关主体,正在大力推进手机物联网在政府、商务、汽车、金融、交通物流、能源、卫生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其中,中国电信首推物联网手机技术“翼机通”,这一应用不仅为用户提供传统的手机通信服务,还可通过手机实现门禁、考勤、食堂消费、信息发布等多种服务,这一应用有望布局手机物联网商务领域。
  此外,还有将智能手机和电子商务的结合,也是“手机物联网”的其中一项重要功能。例如“闪购”、“网上比价”就是手机和物联网的一个重要组合应用。 “闪购”模式是手机物联网商务的典型应用,其核心就是通过闪购码技术,把坐在电脑前的商家与消费者解放出来,将移动终端与传统电子商务巧妙结合,只需要要在杂志、报纸、DM单或者商品上等看到赋上的闪购码,通过手机摄像头扫码即可实时下单,通过成熟的第三方物流,快速送达指定地点。这意味着,实现见物购物、随时随地买卖商品可能会是未来购物的一种习惯,让消费者真正享受无处不在的品质生活,从而也让产品流通走向一种无限延伸的渠道成为可能。此外,去到超市的消费者,只需要拿着智能手机对着条形码,智能手机就会自动拍摄,并将超市商品的价格和电子商务机构的网络价格作比较,方便选购。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现场采访发展,到场的投资机构尽管均称比较看好手机物联网商务的发展,但是处于观望的比较多。“这两年我们一直在观察这个行业,但迄今为止还未有这方面的投资。”一家投资机构的负责人对记者如是表示。
  投资机构观望的背后是行业发展的诸多掣肘。有专家指出,目前中国手机物联网产业要取得发展还需要客服诸多问题:一方面,国内缺乏一个明确统一的手机物联网商务发展战略和路线图。物联网和其中的手机物联网商务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标准、技术、产业链、商业模式以及配套政策等还远未成熟。另一方面,手机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需要突破。除下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外,中国只有极少数企业拥有手机物联网商务核心技术。在全球RFID专利中,中国多以实用新型为主,发明型专利数量较少。RFID专利申请量只有美国的6.5%,日本的45.7%。最后,手机物联网标准规范体系也需要完善。手机物联网商务产业的发展,涉及商品标识、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多个环节,随着手机物联网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标准规范的不完善将导致整个手机物联网产业的混乱。
  “手机物联网商务产业链的核心地位和大规模的普及应用取决于四大因素:标准研发速度、技术力量整合速度、方案研发速度、产业链整合速度;随着移动互联网配套产业的普及,手机物联网商务市场前景显然已经基本清晰,这个产业已经具备爆发的机会。”张毅表示,手机物联网商务产业链,应摆脱“6+1”制造业思维,在产业链条中准确定位才能占据产业主导地位,获得产业链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