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是件好事,可以刺激消费,提升市场人气。但也有一些乐观是危险的。比如这样的:据汇丰一项新研究显示,中国人是世界上对退休生活第二乐观的公民群体。通过对17个地方的17000名上班族进行了调查,汇丰发现:75%的中国人认为他们退休后会比父母过得好。这一比例使中国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仅排在印度(78%)之后。在美国,只有22%的人认为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将超过父母。在调查中,法国人排在最后。只有13%的法国人预计退休后会比父母过得好。
在中国步步追赶并成功跃升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过程中,中国人品尝了超过想像的甘美。从“中国奇迹”到“中国模式”,体现了一种把勤劳智慧加运气的小概率事件视为历史必然的思维方式,提供了一张只见短期收益、不见长期代价的资产负债表。我从不认为普通人天然地具备远见,眼下中国人的乐观只是资源免费、价格控制、贸易成功和资产泡沫下的蛋。如果美国人没有经历这一次全球金融危机,没有遭遇失业和房价崩盘之痛,他们的乐观完全可以与中国人一较高下。
相比这一类结果乐观的研究,我更倾向于今年4月份盖洛普的一项民意调查。该项调查发现, 71%的中国人认为自己生活艰难,而有17%的人生活困苦。盖洛普调查所反映的悲观情绪,可能源于通货膨胀预期。4月份中国通货膨胀率为5.3%,尽管北京已经采取了加息和限制放贷的紧缩措施,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居高不下。老年人的收入相对固定而物价不断上涨,这不可能令人心情愉快。
我也怀疑汇丰研究的另一项结论,即在中国,有78%的人说为退休做了充分准备。当然,我相信汇丰的研究也道出了部分实情:四分之一以上的中国人说,赡养父母的前景令他们焦虑不安。由于人口控制政策,一方面,中国人口迅速老龄化,未来将有更多的人退休;一方面,未来有能力供养老人的劳动力在减少。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以上人口占了中国总人口的13.3%,2000年这一比例为10.33%。
我不怀疑汇丰的调查水准,但我宁愿相信,很多人的乐观是盲目的,因而是暂时的。中国人中有一群比较早熟的,他们比一般同胞经历了更多乐观到绝望的过山车,也就多了一点理性。他们是证券投资者。所以,当通货膨胀和紧缩措施交替起作用,他们的信心在持续下滑,而不是一边吃进口食品,一边乐观。
昨天,中国股市收于八个月低点,盘中剧烈振荡。上证综合指数收盘下跌3.59点,至2010年9月30日以来最低水平2706.36点,跌幅0.1%(去年9月30日该指数曾跌至2655.65点)。深证综合指数下跌0.96%,至1090.50点。
显然,中国内地股市未能抵消对于经济增速或放缓和物价上涨的担忧带来的负面人气。根据汇丰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PMI(采购经理人指数)的预览指数降至10个月低点,为51.1,低于4月份51.8的终值。明天,汇丰将公布5月份中国制造业PMI的终值,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也将于同日公布其5月份PMI数据。经济增长应该没到令人忧心如焚的地步,但通货膨胀会把事情搞砸。我担心接下来会有更多负面消息传来。请汇丰再持续不断地进行调查研究吧,看看中国人的乐观能够坚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