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的扩容具有广阔的前景—访陈永飞先生


  新三板的扩容具有广阔的前景

  访金元证券代办股份转让部董事总经理陈永飞

  中国正处在促增长调结构的阶段,需要更多的有一定自主知识产权并形成产品的高科技企业尽快成长做大做强,而中国有5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新企业不断涌现,因此,新三板的扩容工作刻不容缓,具有广阔的前景。

  价值中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我知道您是金元证券的代办股权转让部的董事总经理,首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您的工作。

  陈永飞:由于金元证券非常重视新三板业务,并把新三板业务作为公司业务板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具有战略意义。金元证券有独立的代办股份转让部并将升级成立场外市场总部下设北京部、苏州部、深圳部、私募融资部、质量控制部、研究部等二级部门,团队人数也处在行业前列现在已经近30人,今年年底前将达到50人规模。我亲自带领金元证券团队在新三板市场做出了很大的影响力,业务排名处于前列,与近20个高新区建立了深入且良好合作关系,帮助园区开展新三板市场培育和推动工作,帮助企业规范并帮助企业融资。目前合作比较紧密的是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无锡新区、杭州高新区、青岛高新区、深圳高新区、中山高新区、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等高新区。当然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我们也是成功的使其园区内的赛亿科技挂牌成功,另外还有好几个北京中关村的企业正在股改及推荐。金元证券新三板业务与众多券商只注重跑马圈地不同,金元证券新三板业务更加注重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即在股改过程中除了帮助企业规范和推荐外,对于中小企业的迫切融资需求尽最大可以提供深度融资服务。为此金元证券与中关村发展集团、苏州创投集团、杭州高新创投等一系列创投机构和私募股权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上述创投机构会优先推荐其已投资的成长型企业选用金元证券作为推荐券商,而金元证券的客户将会优先获得上述创投机构的投资。

  此外,金元证券也非常重视做市商业务的研究,将于近期前往台湾考察台湾的柜台交易市场和台湾的券商和企业。并为证监会做市商制度的推出献计献策。

  价值中国:今年年初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中,便将证券市场构建以三板为基础的统一的全国性场外市场作为2011年的重中之重推出。新三板”扩容试点的也在不断扩大,您对新三板的市场前景有什么看法吗?

  陈永飞:前景我们是非常看好,因为目前新三板的制度安排,一些政策的支持,是学习了市场一些先进的方法。比如新三板实施备案制,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重大突破,同时又是面向更多更广的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可以让更多的企业有一个股权流通的平台、规范的融资平台。在企业初创时期能够有机会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同时,也会给中国的证券行业还有丰富的私募股权及风险投资行业引进一个全新的领域。总之,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

  另外,中国正处在促增长调结构的阶段,需要更多的有一定自主知识产权并形成产品的高科技企业尽快成长做大做强,而中国有5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新企业不断涌现,因此,新三板的扩容工作刻不容缓,具有广阔的前景。

  价值中国:“新三板”是一种全新的场外交易市场,新三板制度框架的设计工作也接近尾声。有人预计3年后市场可达8000亿的市值规模。您对这个市场市值的预测有什么看法呢?新三板与创业板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陈永飞:这个数具体还没有估算过,这个市值的规模,还是取决于有多大规模的企业登陆,3年后具体还是不能确定。我们也预测,预计将来进入新三板的企业家数一年大约有500家,3年后1500家企业可能还是会有的。每家企业的估值规模就不好讲了,这个差别就比较大。

  09年的时候创业板在国庆期间推出,今年主要是场外市场也就是新三板这一板块,创业板还是沿用的以前主板和中小板的核准制,只不过是对企业的行业和盈利要求有所调整,但是目前你也可以看到事实上目前成功上市的创业板的企业规模刚刚达标的很少,就目前分析第一批成功上市的创业板公司基本上已经达到中小板的规模了。后期上市创业板的小企业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少的。不能算得上真正的创业板。创业板本身应该是属于高风险高收益的一个板块。按照常理来说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是具有一定的风险的,但是事实上创业板成为了一个成熟企业的板块。而目前新三板实行的是备案制,就是主要是由推荐主办券商来承担风险,券商担任终身督导的角色,它不像主板中小板那样只有两年的督导期,而是实行终身督导制度。相对来说,券商承担了一大部分的风险,责任重大,同时压力也是比较大的,。就目前证券业协会主要是做一些形式上的审查,主要由券商推荐,这也就是备案制的体现。现在,证券业协会在财务法律方面的监管也是越来越严格了,可能会有劝退的情况的发生,比如一些上市项目前期有些问题并没有解决,或是问题解决不彻底,所以券商筛选企业的责任也是越来越重了。

  价值中国:新三板引进做市商制度已经是确定的事情,但这是一个技术性特别强的制度,如果制度的细节设计不到位,那么只能是名义上叫做市商,您觉得做市商应该是什么角色?

  陈永飞:做市商是指以自有资金为基础不断向公众的投资者连续发布某个证券的买入或卖出价,并随时准备将该价格向公众投资者买入和卖出某个证券的特许经营,在国外主要是投资银行来运作,在国内是券商来运作。券商是通过不断的买卖来保障市场的流动性,以满足公众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其实就像我们的外汇管理机构一样,通过买入价和卖出价的一部分差额,但是这个差额也不是特别大,一般情况也是正常的市价。主要的盈利是赚取差额,做市商制度主要是以做市商报价形成的交易价格来驱动交易的发展,这个制度最大的提前就是体现在准确估值方面。像新三板这块主要是针对高科技企业,高科技企业对投资者存在最大的风险就存在于估值方面,如果不是很了解这个行业和这个新技术的发展的情况下,就不能给这个企业准确的评估市价。目前也有人称做市商是明庄,为了限制这个情况,所以一般一个企业的做市商不会只有一个的,一般会有2个以上,像国外的微软公司就有几十个做市商。目前我推测国内的企业一般至少会有两家做市商,就目前在先三板的制度中就出现了主办券商和副主办券商,目前我们推测以后新三板的企业也是至少需要两个做市商的。主办券商是一个重要的决策者,也是企业主要上市挂牌的推动者。这也是建立在对企业信任的基础之上的。主办券商对企业的前景及整个的商业运作首先是很熟悉的。通过一个专业的团队进行估值的时候也是很公允的。这样就能做好一个准确的估值,并能够双向报价,对投资者一个报价,对科技企业一个报价,而且持仓会有一定的限制,一般会在3%-10%之间。作为一个做市商对上市的企业的持仓最低是3%,最高也不能超过10%,以避免券商操控市场。通过给做市商这个限制,投资者会更加信任做市商的准确估值。以保障价格是公允的。

  价值中国:就目前新三板全国统一市场的发展步骤、转板机制、退市机制、市场效应等方面则成为市场各方希望进一步关注的焦点。您能给我们具体讲一讲转板机制需要怎样设计才能使新三板更为顺畅呢?您对退市机制有什么看法呢?

  陈永飞:就目前监管层传来的消息和我们推测,现在的转板机制可能不像我们之前想的那样,这个绿色通道的设计,新三板的定位是上市公司的孵化期和蓄水池,主要还是体现孵化期这个功能,这个时候需要出现一个绿色的通道,也就是“先上市后发行”,目前上市的企业都是先发行后上市,而新三板不是这样的,可以放宽一些条件,可以先挂牌,之后在需要融资的时候再融资,也没有时间的确切要求。像现在上市公司的IPO一般的情况是需要大约2年的时间。这些企业基本是三年可以融一大笔资金,然后资金的投向可能也不太好处理。因为他们募集的资金相对较大。真正资金的投向,对于企业来说这个钱怎么花?也许是最头痛的。但是相对于小的科技公司也许不需要那样大额的资金,但是可能在短时间内需要2笔大额的资金,因为企业有好项目要上的话,这种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对于他们来说需要灵活的一个融资渠道,比如说我一月份想融一笔资金,然后我融到了。然后我6-7月份又需要一笔资金,有一个好项目,我又想融资,但是在目前的主板上是不太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因为他们主要走的也是核准制,公司在融一笔资金的时候也需要监管机构的审核,而且募集资金的投向也有很规范的要求。三板这块也是有资金投向的要求,但是相对来说盘子比较小,所以在资金投向的时候就很好解释。对于转版机制者一块,达到中小板或是创业板的要求了,然后你就可以去登陆创业板,选择性的可以直接IPO或是之后再选择性的进行IPO。可以简单的说省去了排队的过程。还有就是省去创业板在将来开放的时候肯定有一大批企业想去登陆,但是允许是108家,但是这个市场前期储备的可能是300-400家,从新三板到创业板可能会省去这个步骤。虽然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明确下来。但这个转版机制目前算是一个比较大的利好了。

  退市的机制目前监管层还没有确切的一个公开通知,只是目前舆论有一些传闻和预测的信息。之前的老三板就是从主板上退下来的一个板块,我预测如果企业要是达到一个预期的目标或是企业内部有一些决策,你可以随时往下退。

  价值中国:尽管新三板还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但目前已经是当前体制所能容忍的极限,基于此,您认为企业对新三板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上还是不上?

  陈永飞:从09年开始,各个高新区的企业对新三板这块市场比09年之前要认识的多很多。之前提到新三板都不知道是什么,现在就不一样了很多人都知道新三板这块。近2年这个板块还是相对比较热的,媒体上到处都是关于新三板的报道。券商、企业、高新区都在呼吁做这个事情。也希望新三板今后可以按照一个比较好的态势继续发展。在整个集体的呼吁下大家对新三板的认知度还是反响比较好的。新三板毕竟是低成本、挂牌快、增资快、如果绿色通道运行的话也可以加快上市的板块。因为现在的高新区都有国家财政的支持,其中的企业都有政府的补贴,通过这些可以最大可能的解决企业资金的问题,更好的进入新三板这个市场。目前大部分的企业还是很愿意上新三板的,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上市的基本功能。虽然现在从中关村来看交易模式还是不活跃,但是一旦扩容之后交易模式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了。目前我们国家做事情还是比较保守的,如果刚刚开始就做的太夸张,也许就会被掐死在摇篮中。还是刚开始比较保守希望是平平安安的度过这个是试点阶段,才能使新三板顺利的推广开。现阶段的交易模式的确是不太活跃,但是扩容之后,从目前每手交易3万股,之后一定会放低的,我们预测的结果是放低到1000股每手。目前主板和中小板是100股每手。像这样预测的话可能之后会像当年的创业板一样引进一部分的自然人,因为这个板块也是属于高风险的板块,也希望可以引进抗风险能力比较强的投资者。这种抗风险强的投资者一开始也不可能会全部放开,否则泡沫就会很容易出现。

  价值中国:作为新三板市场的核心机构,证券公司将是新三板的最大受益者,这也将从业务规模扩大、产业链条延长和盈利模式拓展等多方面显现出来。金元证券做好这些方面的准备了吗?

  陈永飞:金元证券具体是从2010年的下半年开始设立代办股权转让部的,金元证券在去年的12月16日承办了年度的代办系统年会。正如前面说的,我们准备得很充分,无论是在人才储备还是市场定位以及研究投入等方面,金元证券是新三板主办券商中属于黑马,最新锐券商。在盈利模式上,我们不靠价格战而靠深度服务方面进行竞争,在初期仅收取市场同等水平的推荐费用,后期帮助企业融资收入融资顾问费、帮助我们的客户进行做市商做市,从而在帮助中小企业成长的同时金元证券一同成长。

  价值中国:中国证券业正告别垄断和管制带来的超额利润,走向市场化的价值创造之路,您认为证券业能否发展壮大、能否生存的关键是什么?

  陈永飞:关键还是在于扩大规模,并且券商行业也需要自主创新,加强对行业的研究,对高新区企业的研究。重视投研,研究一定要不断创新发展。更加重视研究性人才的培养。一般的金融专业、法律专业、会计专业这些各个方面的人才在结构方面要进行优化。并且对行业要很重视,我们下一步讲招聘理工科背景有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作为团队成员,深度挖掘行业,真正做到发现价值并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