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投资者度过了今年以来最难熬的一个交易周,沪指的五连阴,悬崖式暴跌令投资者伤痕累累,更莫名的是至今为止还没能为上周的暴跌找到利空的注脚。因为通胀、加息、宏观紧缩是市场早有预期的,市场调整很正常,只是毫无支撑的暴跌却居然找不到真实利空的依据。有分析归咎于B股周三周四自杀式暴跌,但将B股暴跌因由归咎于B股要征收资本利得税的传闻却不靠谱,因为新增税种需要经过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且不是同股同利吗?那为何B股要征,而A股不用开征收资本利得税?如A、B股同征,不要说2900点,2500点也不一定守得住。倒是,B股曾经在2001年引领熊市,有先行指标的阴影,加上B股成交低迷容易操控,因而,连续两日B股率先尾盘杀跌,制造恐慌,比照期指的八连阴,九连阴,不得不怀疑是否(海外)利益集团声东击西的阳谋,杀跌B股,制造恐慌,在期指上谋取暴利。
现在市场比较关心的是,上周大盘暴跌后周五的反弹到底是短期见底还是“弹花一现”?
我们先作基本面分析:A股到底有没有投资价值?探讨一下通胀、加息、人民币升值、上市公司业绩、房价及地产调控这些市场热点和敏感问题。
说到投资价值我们先看我们通常运用的市盈率,4月29日A股市场平均市盈率为22.74倍,尤其是一些蓝筹股市盈率更低,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因而后市下跌空间应该不会太大,但是,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相比,与H股市场相比,A股毫无优势,如以派现率衡量,A股市场仍不具投资价值。不过,以市净率衡量,通胀和人民币升值两大因素却提高了A股相对的投资价值,因为这两大因素提高了上市公司以人民币计价的估值价格,因为从历史角度看,生意难做,房子难买,存钱远比不上通胀,汤婆婆在银行存了当时可以买下一套房子的400元钱, 33年后连本带息仅有835.82元如今只够买一瓶茅台曾经是最好的教训,故股市仍是投资大众难以取舍的最佳投资工具,在流动性过剩时更是如此,只是当前因收紧和加息存变。
我们再来分析通胀、加息和地产这些热点。通胀,如果是温和的通胀伴随高增长,如果息率低于通胀率,通胀低于经济增长率其对股市无疑是有利的,但如是恶性通胀及滞涨则不然了,因为过分通胀会带来大大提高企业的成本,周末看到一篇分析文章,有一定的道理。先摘引如下:
“最近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担忧已不仅仅限于紧缩政策对估值的影响,而是逐渐延伸到了对滞胀的担忧。随着通胀压力未见减轻,而经济增速持续回落,并开始体现在不少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低于预期时,这种担忧就越发明显了。
国家需要2-3年的时间来消化2009以来投放的过量货币,较高的通胀压力、频繁的宏观调控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波动将成为常态。报告以美国、日本滞胀期的特征和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进行了比较,认为中国经济在"次贷危机"之后的运行完全符合"轻度滞胀期"的特点:过量的货币投放、通胀压力、频繁地宏观调控和经济波动。
上世纪70年代,美国陷入了滞胀期,美国股市也陷入了长期的低迷,整个70年代后来被称作为美国股市"失落的十年"。标普500指数1969年5月31日是104.6,而1979年5月31日为99.73,期间股指维持窄幅波动,整整十年毫无回报。”
可以说,文章的担忧并不是毫无道理的,现在一直压不下去的通胀正是因为刺激经济复苏2009以来过量的货币投放所致,再从股指K线图看,自2009年三季度起,股市就早已"失落",沪指一直在3000点徘徊,投资者颗粒无收。
再说地产,美国《新闻周刊》把中国将因房产泡沫破裂而陷入经济崩溃,列为“十大世界预测”第二位;华尔街空头大师查诺斯断言,中国房地产业的问题比迪拜严重1000倍,资产高估与信用供应过剩是主要原因,中国过多的货币造就了房地产泡沫;英国《金融时报》刊文称,中国将重蹈日本覆辙。而国际评级公司惠誉近日更是以信贷规模急剧扩大、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加剧了中国宏观金融稳定性所面临的风险为由,将中国的长期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的展望从稳定调整至负面,一场“做空”中国的大幕正在拉开。消息称:查诺斯、麦嘉华、格兰瑟姆等几位华尔街赫赫有名的资本大佬,不约而同“看空中国”。查诺斯宣扬,近期他募集了2000万美元的离岸基金,对赌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裹挟万亿热钱重返香港,对中国虎视眈眈。不管消息是否真实,不管大鳄做空图谋是否得逞,从收入与房价价比来看,毫无疑问,中国房价是奇高,但是,中国地少人多的现实,中国经济对地产的依赖及地产与其他行业关联性极高,因此,房价也难以暴跌,地产泡沫不一定会破灭,只是会缩小。不过,因房价及通胀已大大影响到民生及经济,温总理近期反复强调控制通胀及房价的决心。就房价而言,估计最多是微调,大跌的可能性不大,只是,限购将可能大大影响地产上市公司的业绩,故市场对通胀、加息、上市公司业绩预期及对滞涨的担忧也不无道理。总体而言,在不确定因素消除前,我们找不到乐观的理由,但也找不到悲观的根据。此外,在加息仍难以有效压抑通胀情况下,从专家及政府最近政策动向来看,似乎有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以减轻外来通胀压力,这确是可以部分抵御石油等国际能源价格通胀压力,对A股也是相对利好。
其次我们来分析技术和图形,上周的大跌无疑已将技术和图形变坏及转弱,金光虽在3000点上看空并及早预告了市场的风险,但也没想到市场如此脆弱,强支撑位2930点也被击穿,目前沪指5日线先后击穿10、20、30和60日线呈空头排列,DMI指标空头占优,RSI转入弱势区,虽然部分短线技术指标超卖,但是9日和14日RSI仍没超卖,图形及指标仍没底部迹象。操作方面存在两种流派,一是相反理论,优点是可能抄到大底,利润最大化,但存在底在底下,顶在顶上判断失误被套的风险现在也没到运用相反理论最佳时机。二是顺势而为,优点是减少被套的风险,但可能少了一截利润,而在当前下跌趋势中只能逢高减磅,更没到买入时机。所以,当前操作无疑是最好是观望,减少操作或控制仓位滚动操作。
因此,结合基本面、技术面和图形的分析,市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更大可能是继续维持“滞涨”,股指则以上下震荡为主要特征。
周末主要的消息是拉登确认被击毙对欧美及其他亚洲股市的提振,这对今日A股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但是上档2980点将是强阻力,而下档短期将形成强支撑, 5月份大盘更大可能是继续在2800-3000点震荡。操作上可适当在控制仓位的前提下低买高抛。
现在市场比较关心的是,上周大盘暴跌后周五的反弹到底是短期见底还是“弹花一现”?
我们先作基本面分析:A股到底有没有投资价值?探讨一下通胀、加息、人民币升值、上市公司业绩、房价及地产调控这些市场热点和敏感问题。
说到投资价值我们先看我们通常运用的市盈率,4月29日A股市场平均市盈率为22.74倍,尤其是一些蓝筹股市盈率更低,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因而后市下跌空间应该不会太大,但是,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相比,与H股市场相比,A股毫无优势,如以派现率衡量,A股市场仍不具投资价值。不过,以市净率衡量,通胀和人民币升值两大因素却提高了A股相对的投资价值,因为这两大因素提高了上市公司以人民币计价的估值价格,因为从历史角度看,生意难做,房子难买,存钱远比不上通胀,汤婆婆在银行存了当时可以买下一套房子的400元钱, 33年后连本带息仅有835.82元如今只够买一瓶茅台曾经是最好的教训,故股市仍是投资大众难以取舍的最佳投资工具,在流动性过剩时更是如此,只是当前因收紧和加息存变。
我们再来分析通胀、加息和地产这些热点。通胀,如果是温和的通胀伴随高增长,如果息率低于通胀率,通胀低于经济增长率其对股市无疑是有利的,但如是恶性通胀及滞涨则不然了,因为过分通胀会带来大大提高企业的成本,周末看到一篇分析文章,有一定的道理。先摘引如下:
“最近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担忧已不仅仅限于紧缩政策对估值的影响,而是逐渐延伸到了对滞胀的担忧。随着通胀压力未见减轻,而经济增速持续回落,并开始体现在不少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低于预期时,这种担忧就越发明显了。
国家需要2-3年的时间来消化2009以来投放的过量货币,较高的通胀压力、频繁的宏观调控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波动将成为常态。报告以美国、日本滞胀期的特征和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进行了比较,认为中国经济在"次贷危机"之后的运行完全符合"轻度滞胀期"的特点:过量的货币投放、通胀压力、频繁地宏观调控和经济波动。
上世纪70年代,美国陷入了滞胀期,美国股市也陷入了长期的低迷,整个70年代后来被称作为美国股市"失落的十年"。标普500指数1969年5月31日是104.6,而1979年5月31日为99.73,期间股指维持窄幅波动,整整十年毫无回报。”
可以说,文章的担忧并不是毫无道理的,现在一直压不下去的通胀正是因为刺激经济复苏2009以来过量的货币投放所致,再从股指K线图看,自2009年三季度起,股市就早已"失落",沪指一直在3000点徘徊,投资者颗粒无收。
再说地产,美国《新闻周刊》把中国将因房产泡沫破裂而陷入经济崩溃,列为“十大世界预测”第二位;华尔街空头大师查诺斯断言,中国房地产业的问题比迪拜严重1000倍,资产高估与信用供应过剩是主要原因,中国过多的货币造就了房地产泡沫;英国《金融时报》刊文称,中国将重蹈日本覆辙。而国际评级公司惠誉近日更是以信贷规模急剧扩大、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加剧了中国宏观金融稳定性所面临的风险为由,将中国的长期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的展望从稳定调整至负面,一场“做空”中国的大幕正在拉开。消息称:查诺斯、麦嘉华、格兰瑟姆等几位华尔街赫赫有名的资本大佬,不约而同“看空中国”。查诺斯宣扬,近期他募集了2000万美元的离岸基金,对赌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裹挟万亿热钱重返香港,对中国虎视眈眈。不管消息是否真实,不管大鳄做空图谋是否得逞,从收入与房价价比来看,毫无疑问,中国房价是奇高,但是,中国地少人多的现实,中国经济对地产的依赖及地产与其他行业关联性极高,因此,房价也难以暴跌,地产泡沫不一定会破灭,只是会缩小。不过,因房价及通胀已大大影响到民生及经济,温总理近期反复强调控制通胀及房价的决心。就房价而言,估计最多是微调,大跌的可能性不大,只是,限购将可能大大影响地产上市公司的业绩,故市场对通胀、加息、上市公司业绩预期及对滞涨的担忧也不无道理。总体而言,在不确定因素消除前,我们找不到乐观的理由,但也找不到悲观的根据。此外,在加息仍难以有效压抑通胀情况下,从专家及政府最近政策动向来看,似乎有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以减轻外来通胀压力,这确是可以部分抵御石油等国际能源价格通胀压力,对A股也是相对利好。
其次我们来分析技术和图形,上周的大跌无疑已将技术和图形变坏及转弱,金光虽在3000点上看空并及早预告了市场的风险,但也没想到市场如此脆弱,强支撑位2930点也被击穿,目前沪指5日线先后击穿10、20、30和60日线呈空头排列,DMI指标空头占优,RSI转入弱势区,虽然部分短线技术指标超卖,但是9日和14日RSI仍没超卖,图形及指标仍没底部迹象。操作方面存在两种流派,一是相反理论,优点是可能抄到大底,利润最大化,但存在底在底下,顶在顶上判断失误被套的风险现在也没到运用相反理论最佳时机。二是顺势而为,优点是减少被套的风险,但可能少了一截利润,而在当前下跌趋势中只能逢高减磅,更没到买入时机。所以,当前操作无疑是最好是观望,减少操作或控制仓位滚动操作。
因此,结合基本面、技术面和图形的分析,市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更大可能是继续维持“滞涨”,股指则以上下震荡为主要特征。
周末主要的消息是拉登确认被击毙对欧美及其他亚洲股市的提振,这对今日A股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但是上档2980点将是强阻力,而下档短期将形成强支撑, 5月份大盘更大可能是继续在2800-3000点震荡。操作上可适当在控制仓位的前提下低买高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