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南方科大算一命


 

我尊敬朱清时先生,在讲真话即成新闻的时代,他敢于讲真话,而且不像有的人退居二线或退休后才讲真话。朱先生在中科大校长位置上退下来以后,南下深圳创办了南方科技大学,而且要办成一所与国际接轨的按现代大学制度来管理的一流大学。朱先生的真诚、抱负和勇气,产生了巨大的舆论反响。我也从心灵深处希望南科大改革成功,但理智告诉我,南科大只能是“南柯一梦”。

朱清时先生倡导:自主招生,自授文凭,校长治校,教授治学。从教育史上讲,这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在国际上普遍流行,而且经过长期实践证明这些理念和举措是正确的。既然是普遍流行并已证明正确的东西,为什么就不能在中国生根开花呢?

大学是社会的一分子,不能脱离社会孤立存在。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就会有不同的大学治理结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朱清时先生以香港的大学为目标,但深圳不是香港。当年深圳大学的创办者也有今日朱清时先生的一腔热血和美好愿望,如今深圳大学从治理结构到办学水平与国际接轨了吗?深圳大学创办者们的理想和愿望的落空,不是他们“不为”,而是“不能”。个人的力量在强大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面前,完全可以是忽略不计,能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已属不易,要想付储实施让想法变行动变现实那是比蚍蜉撼树还难。体制性的弊端,国家领导人也知道,也多次表达政治改革的决心,但是牵一发动全身,并不是说该就能改。环境的力量是如此巨大,种橘如此,建城市如此,办大学同样如此。当年邓小平先生建深圳特区,也试图把深圳建成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的城市。倾举国之力,深圳的经济是有了起色,但邓小平先生更热衷的“小政府,大社会”的城市治理构架却难觅踪影。朱清时先生的办学举措似乎得到了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但一个自身改革并不成功的城市凭什么能保证这个城市大学改革的成功?最近的怪事出现了,深圳要给南科大配备新校级领导,定级为副厅,要从正处的人选中提拔。“行政化”,与现代大学制度格格不入,为朱清时先生所深恶痛绝,南科大还未起步已陷入了“行政化”的泥沼。对南科大而言,真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

当然,并不是高校没有行政级别就与国际接轨了,就成功了。实事求是讲,目前国内民办高校确实没有行政级别,但是,不论是办学水平还是治理结构,仍与国际相距十万八千里。民办高校有比较大的自主权,仍然不能脱离政治经济的制约。目前,各民办高校,除了没有行政级别外,内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还得按“红头文件”办理,否则,“一票否决”。民办的大学,身不由己,还得按国家意志办,公立的南科大凭什么就能成为世外桃源?南科大目前只有45名学生,就规模而言,还不及一所乡村幼儿园,还不足以引起国家和政府的关注。随着南科大规模的扩大,“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权力至上、勾心斗角”等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的弊端在南科大将会悉数登场。

我不是在唱衰南科大,而是我实在找不出南科大兴旺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