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荆宝洁】尽管北京今年提出了使房价稳中有降的调控目标,但很多购房者仍旧难以接受房价被下调。与此想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部分人对房价下跌寄予极大期望。
房地产调控在重重阻力下前行,触碰着不同群体的利益。这一轮调控过后,房价是否还会向前几轮大涨、是否会达到预期的目标?
今年全国两会上,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城市居民89%拥有住房,其中约12%是祖上传下来的;有40%多是房改房;其他不到40%是居民通过市场购买的商品住房。
对调控明显的态度差异存在于有房产者和无房产者之间,而有多套房产和只有一套住房的群众对调控也抱有不同的期望。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调控很难让所有人满意。不同群众有不同的认知,各界对房地产也有不同的看法。
在阳光100集团常务副总裁范小冲的理解里,中央要实现的目标和地方实现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地方政府也有生存压力。现在地方融资平台很缺钱,如果房价一旦降下来,会带来危机。地方政府不希望房价降,但在问责制的重压下,也必须控制房价的涨幅。阳光100在不同的城市开发项目,明显感 受到,在房价上涨快的城市,地方政府趋于出台更严厉的政策;在调控压力较小的城市,政府没有过多的干预,反而希望开发商来投资。
作为开发商,范小冲也希望房价有所下降,他认为,房价上涨而由此带来的地价上涨,已经使房地产企业无法顺利进行再生产。这些年来的调控,政策的摇摆,始终让开发商背负了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和成本都在加大,不知道路该怎样走。
最令市场人士担心的是,限购等行政手段压抑了市场的真实需求。“就像弹簧,压力越大,反弹力也越大。”范小冲说。
住建部肯定了此轮调控的作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改革与发展司司长倪虹5月24日在接受访问时表示,针对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现象,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成果尚需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