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作家与一座古镇(转贴)


        
                                            (陈长吟在蜀河古镇/王春摄)


 

                                        一位作家与一座古镇

                                       赵攀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陈长吟老师沿汉江考察时第一次来到蜀河,被蜀河古镇的古街道、古民居、古建筑、历史文化古迹所吸引,觉得蜀河古镇浓缩了汉水文化的精髓,对研究汉水文化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便写了一篇《蜀河古镇》的精美散文,被多家报刊、网站转载,首次向世人揭开了蜀河古镇的神秘面纱。于是,引起很多驴友从西安等地赶到蜀河来观光、拍照。后来,有一位法国画家与他的中国女友来西安,准备找一个古镇,买一套老房子定居下来,陈长吟老师就推荐了蜀河,法国画家携女友专程去看了,回来说,镇子规模还可以,就是红砖新房太多。

进入二十一世纪,在2007年春季,陈长吟老师以中国散文网总编的身份组织太极城散文笔会时,又带作家、记者到蜀河采风,看到有些古民居变成新砖房,有些古建筑已经残破,尤其是看到有名的杨泗庙和黄州馆的部分附属建筑出现脱落塌陷等情况后,心中十分焦急。一种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汉水赤子情怀,使得他毅然提笔写给时任旬阳县委书记马赟一封公开信,这封信是我在一家网站上看到的,题目是《蜀河古镇,汉水文化的标本——致旬阳县委书记马赟的一封信》,信中对蜀河古镇的保护和恢复提出了六条很好的建议,主要内容有:为保证古镇的纯粹风貌,禁止在老街上盖新房;对老街上的危房进行维修;增加服务设施,增加旅游景点;制定有效的安全、卫生措施;借助媒体宣传,扩大古镇知名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欢迎外边的单位、企业、个人、一切有识志士来古镇进行有序的投资、经营、开发等。旬阳县委、县政府对蜀河古镇的保护和维修高度重视,规划设计、争取项目、分期实施,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期间,陈长吟还有到蜀河古镇挂职深入生活的打算,马赟书记表示大力支持,还叫来镇长做了交代,后因他西安那边的事情较多终未成行。

这次,陈长吟参加中国散文网旬阳创作基地挂牌仪式,第三次来到蜀河,看到杨泗庙、黄州馆等文化古迹已经维修,所有需要维修和恢复的古建筑、古民居均已挂牌,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起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当听说蜀河古镇已经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有望审定命名的消息时,陈长吟说他还会以陕西省散文学会会长的身份和名义,再次邀请王宗仁等全国著名作家来这里旅游、写作、宣传蜀河,同行的王宗仁老师连连点头,说一定来。

 

 

                         (摘自赵攀强博客《著名作家旬阳采风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