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生前只把哪两个人视为亲人?【图】


【黛玉偏冷偏自闭的性格,和贾府上上下下都是有距离的,刻意地保持着一种相互安全的距离。能真正被她视为亲人的,一个是宝玉,一个是紫鹃。自己将死,宝玉正娶亲办喜事呢,黛玉只好把全部的信任交付给忠实守在身边的紫鹃妹妹了。除了她,黛玉已认定自己在大观园里并没亲人了。多么悲凉!幸好,紫鹃是黛玉辞世之际所能感受到的人性的温暖。否则她在情感上真要像李纨所说“精着来光着去”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转载]红楼梦,七大情商宝典

                    林黛玉生前只把哪两个人视为亲人?■ 洪烛

 

   可以说听到贾母要宝玉娶宝钗的消息,黛玉就发病了,神情恍惚。她的心病发作了。也难怪,在此之前她还自作多情地认为嫁宝玉的人选已内定了自己呢。与自己的预想出入太大,她受不了这刺激。

   当她让紫鹃陪自己去问问宝玉,已不太正常了,瞅着宝玉只管傻笑,只管点头儿,旁人知道“黛玉此时心中迷惑已不减于宝玉”。紫鹃催黛玉回家,黛玉回身笑着出来了,又一路傻笑着往潇湘馆走,离门口不远,身子往前一栽,“哇”的一声,一口血直吐出来。“原来黛玉因今日听得宝玉、宝钗的事情,这本是他数年的心病,一时急怒,所以迷惑了本性”。

   估计这也使她肺结核旧病复发:“黛玉颜色如雪,并无一点血色,神气昏沉,气息微细。半日又咳嗽了一阵,丫头递了痰盒,吐出都是痰中带血的。”

   直到焚稿断痴情时,黛玉还在不断地咳嗽,吐血。传说中的杜鹃鸟鸣叫时是啼血的。黛玉也在啼血,一边把从前题在帕子上的情诗烧成了灰。她自己,也五内俱焚、身心俱焚吧?爱情的残酷,把这个外冷内热的苦命姑娘心中的海市蜃楼,烧得只剩下灰烬。

   黛玉死前,手先已经凉了,眼神也无光,目光都散了。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浑身冷汗,身子渐渐的冷了。林黛玉,被爱情的高烧烧成了灰。灰烬是冷的。

   黛玉究意怎么死的?可以说是生肺病死的,也可以说是害相思病死的。

   可以说是因为失恋伤心而死,也可以说泪水流尽而死。李纨探视她时,她已不能言,“只眼皮嘴唇微有动意,口内尚有出入之息,却要一句话一点泪也没有了。”后来直到死,除了挣扎着说几小段遗言,除了哮喘、出冷汗、翻白眼,却再没流过一滴眼的。该流的泪全流完了。她的心已枯死了。

   当然,还可以说林黛玉是气死的。活活气死的。她挣扎着伸出手来狠命地撕那题有诗稿的旧帕子时,紫鹃早已知她是恨宝玉,却也不敢点破,只说:“姑娘何苦自己又生气!”黛玉临终前直声喊叫“宝玉、宝玉,你好……”也是带着怨恨的。她恨宝玉好狠心。觉得宝玉最终还是骗了自己,抛弃了自己。她是含恨而死。

  《红楼梦》林黛玉最真实死因是什么?你能告诉我吗?在这一点上,用了偷梁换柱之计让宝钗与黛玉“调包”的王熙凤,知道得最清楚。

   黛玉死后,贾母跟薛姨妈谈论林黛玉:“我看宝丫头也不是多心的人,不比我的那外孙女儿的脾气,所以他不得长寿。”说着两人正落泪,凤姐闯进来讲笑话,逗她们开心些。贾母果然被逗笑了:“我在这里同着姨太太想你林妹妹,你来怄个笑儿还罢了,怎么臊起皮来了!你不叫我们想你林妹妹,你不用太高兴了,你林妹妹恨你,将来不要独自一个到园里去,提防他拉着你不依!”

   凤姐笑道:“他倒不怨我。他临死咬牙切齿倒恨着宝玉呢!”贾母、薛姨妈听着,还道是玩笑话儿,也不理会。

   隔着书页,我却听明白了。王熙凤看人、看事、看问题,看得真够准啊。

   林黛玉死时确实只恨贾宝玉一个人。

   悲愤的黛玉,为何不恨王熙凤,不恨情敌薛宝钗,不恨其他人,偏偏只恨贾宝玉呢?说明凤姐的机关设计得太深、太巧妙,把自己和旁人都撇清了,所有责任都落在无辜的宝玉身上,连聪明绝顶的林黛玉都信了,都被迷惑,还真以为是贾宝玉本人无情无义呢。她没想到幕后还有别的导演,在操纵着她的悲剧,别人的喜剧。她不知道贾宝玉跟她一样也是受害者,受骗者。她误解了宝玉,这种误会又造成不可理喻的怨恨。

   黛玉啊黛玉,你把宝玉想得太坏了,又把别人想得太好了。

   还是她惟一的同性知已,紫鹃丫头看得透彻:“这些人怎么竟这样狠毒冷淡!”又想到黛玉这几天竟连一个人问的也没有,越想越悲。

   后来当贾府要调紫鹃去宝玉宝钗婚礼上使唤。正服侍垂危的黛玉的紫鹃心里火了:“你先请罢。等着人死了,我们自然是出去的,那里用这么……”说到这里却又不好说了,因又改口道:“况且我们在这里守着病人,身上也不洁净,林姑娘还有气儿呢,不时的叫我。”去奉命参予宝玉的婚礼,还是留下来预备黛玉的后事?丫环紫鹃坚决地选择了后者。她同情黛玉受的委屈,又看不惯贾府的无情:人还没走茶就凉了。

   可惜啊可惜,黛玉只看清了凤姐这步棋的谜面儿,没看透真正的谜底,她恨错人了。她错怪宝玉了。

   但从另一方面来讲,黛玉不恨大观园里任何人,只恨贾宝玉一个人,也是有道理的。她是爱宝玉的,才会恨宝玉呢。没有爱哪有恨呢?对其他人之所以恨不起来,还由于她在贾府住了这么久,从来就没爱过其他人,因为冷暖自知:这些人,从来就没真正地爱过她,理解过她。她没对这些人抱有过高的幻想,他们怎么做,也不至于让她吃惊与失望。

  可她对贾宝玉是有期待的。她把对人生中所有美好的期待,全投注在宝玉一个人身上了。贾宝玉也让她相信过,相信俩人的关系是谁也拆不散的。如今散了,不怪宝玉还能怪谁呢?黛玉不仅怪宝玉没对得住自己的信赖,还怪宝玉骗去了自己的信任。

   除了贾宝玉,林黛玉到了异乡还真没不设防地信任过什么人呢。她自闭的心,只对贾宝玉敞开过。

   也只有让她心扉敞开的人,才可能给她致命一击。她一半是恨宝玉,一半又是在恨自己。恨宝玉就等于恨自己。

   林黛玉不恨世界,不恨任何人,她是带着对宝玉和自己的恨死去的。对宝玉的怨恨,对自己的悔恨,使她用完了生命中的最后一点力气。她原谅了所有人的无情,却不能原谅宝玉,不能原谅自己。她既怨恨宝玉的薄情,又悔恨自己的多情——原本自以为幽闭如冷月寒塘的女儿心,还是太重感情了。爱上了不该爱的人。寒塘渡鹤影,冷月,也只能葬诗魂了。黛玉狠下心来,用最后的恨亲手埋葬了最初的爱。

   林黛玉为什么恨贾宝玉?因为她爱贾宝玉。林黛玉为什么爱贾宝玉?因为贾宝玉爱她。让她感受到从没感受过的爱。

   林黛玉是个缺少爱的孩子。也是个表面上远离爱,骨子里最需要爱的孩子。她似乎从不索取,奢求别人的爱,可一旦谁给她稍微多一点的爱,她便会因感动而把更多的爱甚至全部的爱回馈给谁的。

   林黛玉,把自己不曾动用的爱,全投注在贾宝玉一个人身上了。如果贾宝玉靠不住了,她的爱就靠不住了,她的命运就靠不住了。精神支柱垮了,这个寄人篱下,弱不禁风的小姑娘自然无处可靠,只能跟着垮了。

   感觉告诉她,事实也在告诉她:自己已成为大观园里“多余的人”。在此之前为何不觉得多余?那是因为贾宝玉还需要她。在这个世界上,哪怕只有一个人需要她,也够了。她因为别人的需要才体会到活着的必要。

   可是,在自己还需要贾宝玉的时候,贾宝玉却不需要她了。贾宝玉不需要她,也就没有任何人需要她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就像那题在帕子上的情诗。如果读的人都不珍惜了。写它还有什么意思。留它,还有什么意思?

   黛玉葬花,是在葬自己,已葬掉半个自己了。黛玉焚稿,是在烧自己,烧剩下的半个自己。烧着烧着,就烧完了,就烧没了。痴情,该断了。尘缘,该断了。

   黛玉对宝玉好,是因为宝玉对自己好。黛玉恨宝玉,是因为觉得宝玉对自己不好了。觉得宝玉背叛了自己,背叛了自己的好,背叛了两个人以前的好。按她的那种脾气,是受不了的。

   受了内伤,受了重伤,她傻了,她病了,她恨了,她死了。

   黛玉除了对宝玉好,对贴身丫环紫鹃也是好的。临死前一手攥了紫鹃的手,使着劲说道:“我是不中用的人了。你伏侍我几年,我原指望咱们两个总在一处,不想我……”她攥着紫鹃的手不肯松手。

   黛玉为何对紫鹃好?也是因为紫鹃真心地对她好。这种好同样无需言语与表示,靠心灵感应。

   她没看错紫鹃,没认错紫鹃的好。她把遗愿托付给紫鹃了:“妹妹!我这里并没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

   黛玉偏冷,偏自闭的性格,和贾府上上下下都是有距离的,刻意地保持着一种相互安全的距离。

   能真正被她视为亲人的,一个是宝玉,一个是紫鹃。自己将死,宝玉正娶亲办喜事呢,黛玉只好把全部的信任交付给忠实守在身边的紫鹃妹妹了。除了她,黛玉已认定自己在大观园里并没亲人了。多么悲凉!

   幸好,紫鹃是黛玉辞世之际所能感受到的人性的温暖。否则她在情感上真要像李纨所说“精着来光着去”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当然,李纨指的是她可能的“裸死”:“林姑娘的衣衾还不拿出来给他换上,还等多早晚呢!难道他个女孩儿家,你还叫他赤身露体,精着来光着去吗!”

   黛玉两手空空地来,没想到却拥有了宝玉的爱。黛玉好像呆了没多久,又走了。黛玉走了,没能把宝玉的爱带走。来的时候是自己,走的时候还是那个自己。不,她带走了无限的哀愁。

【待续】

我最近在玩新浪微博,很酷、很新潮。
请大家关注我吧!
http://weibo.com/hongzhublog

北京往事 (平装)图片《北京往事》洪烛著   周一渤 摄影

                                   广东省出版集团 花城出版社 2010年8月第1版 

中国所有节日都是美食节? 中文/繁體千年一夢紫禁城作者  /  洪燭   台湾知本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台灣出版者推荐语】北京,是中國最霸氣的一座城市,因為北京有一座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國歷史最貴氣的一道烙印,端詳這烙印,總讓人百感交集:既有愛與恨的味道、更有血淚的味道,仍至鐵與火的味道。因為紫禁城總是逐鹿問鼎的金戈鐵馬、獵獵旌旗、絕世英主、一代佳人、亡國之君、殺頭忠臣、當權官宦、碌碌士子…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留下一段又一段的韻事、美事、恨事、憾事等等。沒有一本書再能比《千年一夢紫禁城》把紫禁城寫得更好了!因為作者在火中,在水中,在荊棘中,尋找著紫禁城古老的靈魂。這麼執著的作家少見──不斷從各方面探索著它的靈魂。作家也必須交出他的靈魂,然後他才能看到別人未見的、別人忽略的。他不是匆匆走一遭,而是經年累月的浸在紫禁城古老的靈魂裡。上天總算沒有虧待這書的作者,靈光稍縱即逝的特殊共鳴或是千錘百煉之後的智慧結晶,並不是每一個有心造訪紫禁城的人可以獲得的。作者是努力而後幸運的,我們則是因為讀它而幸運的!

作者簡介 洪燭原名:王軍,1967年生於中國南京。1985年被保送進武漢大學。現任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文學編輯室主任。出版:長篇小說《兩棲人》、詩集《南方音樂》、《你是一張舊照片》、散文集《我的靈魂穿著草鞋》、《浪漫的騎士》、《中國人的吃》、《眉批天空》…等多種。其中《中國人的吃》等在日本、韓國、台灣已出版。 

北京A to Z》(英文版)新加坡出版公司鲁迅为什么诅咒长城? 

    《北京A to Z》(中文版)当代中国出版社                      著者:洪烛 李阳泉

西施为什么是中国四大美女之首?  慈禧一生中哪一天不敢穿旗袍?[图]

毛泽东为什么选择中南海为办公室?【图】毛主席在哪家图书馆办过特殊借书证?[图]  哪些清朝皇帝陵前不允许立碑?

青年毛泽东在北京的恋爱史【图】 哪些清朝皇帝陵前不允许立碑? 毛主席为何爱吃武昌鱼?[图] 哪些清朝皇帝陵前不允许立碑? 在西域遇见香妃【图】 哪些清朝皇帝陵前不允许立碑?

 

京杭大运河是死是活? 
  ■ 洪烛《北京的金粉遗事》(大陆版)百花文艺出版社
  ■ 洪烛《北京的金粉遗事》(海外版)台湾知本家出版公司 

 

中国美味礼赞《中国美味礼赞》(日文版)日本青土社
《中国人的吃》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推出,日本青土社购买海外版权,翻译成日文全球发行。《朝日新闻》刊登日本汉学家铃木博的评论:“洪烛从诗人的角度介绍中国饮食,用优美的描述、充沛的情感使中国料理成为‘无国籍料理’。他对传统的食物正如对传统的文化一样,有超越时空的激情与想象力……”日文版易名为《中国美味礼赞》。
西方人眼里中国食品有哪四大发明?[图]《北京的前世今生》洪烛,邱华栋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  
老北京人文地图
 

《老北京人文地图》洪烛

新华 出版社 2010年1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