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发展中若干问题和对策
舒 乙
我国的当代城市,恐怕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有特色。首先,它们充当了时代的最重要的象征。当今的中国,不论在世界面前,还是在国人面前,最重要的特色就是面目一新。而中国城市三十年不见,二十年不见,甚至十年不见,不论走到哪里,都已经无一例外地今非昔比,变得焕然一新,全然不认识了。这恰恰直观地代表了改革开放的中国的最显著的特质。中国的历史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里发展得非常缓慢,但是,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历史进程突然加速,走在这个加速行列中的排头兵是城市,从此,城市面貌掀开了新的一页,齐刷刷地在公众面前来了一个彻底地更新换代。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其幅度之大,规模之巨,变化之剧,都是空前的,以至,主观上带来的物质优化和客观上带来的声誉影响是同样的强烈。我在重庆听见香港观光客说出这样的话:原以为重庆都是些江边吊脚楼之类的小房子,哪知竟然都是些这么高耸入云高楼,完全和我们香港一样!
现在,当城市高速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从沉积下来的现实中,或许已经可以发现其中的若干问题,可以总结,可以警惕,可以更加完善。
城市的一个固有特点是建起来就要长期存在下去,住下去,天天看,不看都不行,直至子孙后代,因此,城市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子孙后代,这么看来,城市发展问题就是一个涉及后代的大问题了。
根据我在全国一些城市观察的结果,我以为,当前我国的城市发展中存在着以下五个主要问题:
一.“千城一面”。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地势不同,气候不同,区域历史发展也不完全相同,民族又多,因此,历史上原来的城市和城市建筑是各不相同的,很地域性和个性。北京是北京,哈尔滨是哈尔滨,广州是广州,各是各的,很多元,很缤纷。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全球化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城市面目趋同得十分厉害,突然形成了千城一面的格局。镇定下来一看,自己也吓了一跳,这个结局是出乎人们的想象的,而且恐怕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但,可以肯定,千城一面是不好的,是不对的,因为它没有因地制宜,没有和所在的自然环境相一致。现在,有一种定势:小城市学中城市,中城市学大城市,大城市学特大城市,完全是“王小二过年看街坊”,模仿人家的,而且由城市规划上就如此,一看城市规划模型就一目了然了,就知道它将来准会建成什么样子。完全是城市之间领导人彼此学习交流借鉴的结果,好在,现在交通方便,观摩考察很容易,手到擒来,得来全不费功夫。一本经大家唱,唱来唱去,唱成了一个腔。可是,城市和它的建筑,是由自己的细胞组成的,有自己的DNA,应该是彼此不同的,而不能是彼此一模一样的。
二.“破旧立新”。一般来说“拆旧立新”作为一个客观的大过程,作为一个趋势或者结果,对城市发展来说,大体上是成立的。但是,“破旧立新”作为一个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却是不对的。对优秀的传统建筑,对良好的城市传统格局和城市机理,是要精心爱护和保留的,不可以用一个“拆”字解决问题。“破旧立新”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有些中国特色的,是我们所独有的。原因是“破旧立新,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在过去的革命时代是一句著名的口号,对破坏旧的社会制度和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是很有指导意义的,是完全正确的。但以惯性的力量下滑到和平时期的城市发展上,却是违反城市发展客观规律的,是不对的。原因是所有的城市历来都是老、中、新的混合体,不可能也不应该是一色新的,那样的城市是没有根基的,失去了传统的优势,会被别人瞧不起的。在世界上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里,都是越老越值钱,越古老越受重视,当成国宝倍受呵护,每年会引来上千万的参观者顶礼膜拜,如意大利的罗马,日本的京都,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老城区。在我国当代,“破旧立新”的结果却是使古城、古镇、古村在不同程度上遭到了破坏,有的地方破坏的比率还相当高,造成了永远无法弥补的损失。有的地方把真古董拆掉,又花大价钱去造一批假古董,这甚至成了“破旧立新”的普遍规律,许多城市中费大力气打造了一批所谓假古董一条街就是证明,而真古董和众多的名人故居,甚至有的文保单位,都被推了平头,唯一的理由就是因为它们太旧、太破,从而无法显示城市执政者们在任期内的“新政绩”。
三.“萝卜快了不洗泥”。高速膨胀会不可避免地因思考不周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和疏忽,在城市发展中慢慢沉积下来,天长日久便慢慢地显现出来,有的会突发出来,有的却是永远无法弥补的,譬如,普遍突破了原先的总体规划,在布局上显示得比较杂乱,破坏了对古城的限高,影响城市美观;忽略了建筑的细节,质量粗糙,影响了房屋的使用寿命,有的楼房使用三十年后便开始出现下水系统漏水和跑电等问题;由于过于拥挤,疏忽了防火通道、高楼逃生等必要的安全措施;出现了上海“11.15”那样的惨剧,一场大火夺去了58人的生命;由于建筑方各行其事,总体上缺乏协调,在建筑外观风格和色调上不能统一,不谐和,从美学的角度上看不怎么漂亮,犯了建筑学上的忌讳。
四.“竟相建大广场和大办公楼”。一个不太大的县、市,比赛着在城中心建一座新式联合办公大楼或楼群,楼前再修建一个面积很大的广场,这几乎成了一种现代传染病,相当流行,可谓是城市流行病。有的地方,广场面积可与天安门广场相比,真是吓人。这些广场平时并没有什么用途,光秃秃的,不植树也不种草,热岛效应很明显,而那些大楼讲究的只是排场。我曾见过一位中等城市的处长,他说他的新办公室是一人两间,还有午睡的卧室,真是极尽奢华之能事,用的却是纳税人的钱,而那座城市经济上却并不富裕。
五.城市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最明显的就是污染严重和交通拥挤两大问题。空气和水质污染在所有的城市里已经相当严重,不刮风很少能见到蓝天,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或者是汽车尾气,或者是燃煤,而交通拥挤主要是来源于无限制的发展小卧车,没有梳理停车秩序,短少停车场或有而不用,乱停乱放,占据了道路的有限面积。空气污染和交通拥挤严重地方,严格地说,都属于人为的缺失管理,应该及时整顿,加以纠正。
以上五条,是目前我国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普遍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一个深层的主要原因是对城市文化认知的缺失。一座城市,不管其经济、金融和现代化程度如何发达,归根结底,最终导致其取胜和排座次的因素还是文化,文化才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成为被世界瞩目的主要因素,因为这是它的唯一,它的标志,它的特色,是区别于其它城市的根本。所以,精心保护一座城市的传统,包括它的历史,它的标志性历史建筑、街道、城市机理,就变得极其重要,在向前发展时,则要和这些元素相协调,相呼应,让它更美,更突出,更有个性。
我建议:可否就我国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召开一次高层次的研讨会,请有关的专家和市长们坐在一起认真地总结一下,讨论一番,找出对策,有的问题是可以纠正的,有的是可以防患于未然的,这样,起码能有一个共识,该改正的改正,该引以为戒的引以为戒,该借鉴的借鉴,对我们的后代是尽了一点责任吧,有个好的交待吧。那么,让我们立足眼下,放眼未来,努力向前,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大放异彩,骄傲地以自己的古老和新鲜立足于世界之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