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运河是丝运要道
舒 乙
大约在一万年前,全世界经历了一次洪水泛滥,整个地球都是一片汪洋。在西方,有诺亚方舟的著名故事,而在东方,有大禹治水的传说。禹生在四川,长在山西,定都于山西南部的夏县,而晚年却在长江以南治水,死在绍兴,那里有大禹的陵墓。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长江三角洲一带曾经是沼泽地,地势低洼,是长江和钱塘江的入海处,是水乡,有许多湖、河,总之一句话,水相当多。我在浙北浙东考察时,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里的地名差不多都是带三点水的,或是带“土”字旁的,以这两个类为最多,和别的地方大不一样。带三点水旁的有渚、港、溪、浦、浒、湾、浜、滨、湖、泽、河、渡、潭、洋、濮等等地名,带土字旁的有坪、埧、埠、塘、堤、圻、墩、堰等等地名。说明,这里原来多水,河流水叉纵横交错,中间夹杂着小块陆地,大家习惯于临水而居,邻泽而耕,这就是江南。那么,彼此来往怎么办呢?驾船,不用走陆路。如果驾船受阻的话,就挖一段运河,组成一个庞大的水网,便四通八达了。很近很近的陆地和相邻的河道也可以辅之以架桥的办法互相连接,所以,江南的桥原本是非常多的,常常是桥上走人,桥下走船。一个绍兴城,城内居然有桥一千多座,出了门就是河,要出行就坐船,沿河穿桥而过,到了目的地,到桥上走几步路就行了。绍兴的桥原本要比著名的威尼斯水城的还多好几倍呢。
如果,立体地看江南水乡,只见高处种桑,中间种水稻,低处则养鱼。桑叶用来养蚕,蚕屎用来喂鱼,鱼糞变成河泥,挖出来,再给桑树和水稻施肥。这样,便构成了一个圆圈,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绿色循环,并不需要什么化肥。几千年来一直是这么周而复始的运作,从未间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标准共有六条,其中第六条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请看,江南水乡就是一种生活方式,非常特别,别处没有,仅此一条就很够资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在浙江湖州市南浔区的双林镇莫蓉乡一家姓姚的蚕农家里遇见一位八十九岁的养蚕老婆婆,她家四周全是桑树,一望无际。她床前放了一大盘蚕床,这是专门由蚕室中拿出来特意放在她床前的。她太老了,已经无法夜里爬起来侍候蚕宝宝了;但她离不开蚕,用这种办法,随时伸手可以摸到蚕,依然能把生命和蚕牢牢地联在一起。
瞧,这就是生活方式。几千年来都是如此,至今,没有丝毫变化。
在宋、元、明、清时,江南的蚕丝业非常发达,蚕丝顺着江南运河,源源不断运出,分销到全国各地,并运向国外。在文献中,在绘画中有过精彩的描述和描绘:中国丝绸曾是欧洲皇室贵族妇女的最时髦最昂贵的服饰。后来,那些运丝的路便被称为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其实,它们的起点就在浙江的湖州,其最重要的据点就设在南浔镇的运河码头上。此地的沿河码头有两大用途:一是运米,二是运丝,而运丝在这里甚至比运米还重要。
1851年在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上,在伦敦,一位姓徐的上海商人,曾将湖州的“辑里湖丝”运去参展,旗开得胜,得了金奖。以后,连续九次参展,九次中奖,全是金牌,非常了不起。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和一百六十年前上海送辑里湖丝去参展并中了金奖,也不无历史渊缘,可以说后者对前者有着巨大的催化作用。
湖州南浔的蚕种很优秀。在南浔运河边上总商会会址里现在办了一座丝绸博物馆,那里展出了一个奇观:一根湖丝坠起九个小铜钱,丝却不断;而一般别的蚕丝只能坠三枚、四枚,坠多了丝就断了。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检验办法,可以鉴别丝的优劣。湖州南浔因为盛产优质丝而爆富起来,出现了一大批因丝而富的富翁,号称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家富千万两至五百万两银子的为象,五百万至一百万两为牛,一百万至五十万两为狗。累计起来,一个南浔镇的财富总值为七千万两,而当时清朝当局一年国库收入不过六到八千万两。真是镇富抵国,如何了得!
光是富翁的豪宅,美丽的庄园,南浔运河周围就有一百余座,有的还是中西风格融于一体的。现在虽破坏了一大批,但所保留的从数量上和质量上仍在全国处于前列,一个小镇就有三个挂牌并开放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小莲庄、张石铭故居和嘉业藏书楼。
正因为这里有先进的生产力,有民族资本的杰出代表,有刚刚涌现出的买办,他们出于自身的利益需求,倾向于反对封建专制,倾向于支持 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他们的代表人物,如陈英士,张静江等,都在辛亥革命运动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南浔一个镇曾赞助给孙中山先生三千多万两银子去购买军火进行武装暴动和革命。从某种意义上讲,南浔的银子曾嗺生了一个年轻的共和国。明年正值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在其前夕,专门提到这一点无论是对南浔还是对全国,都是有特殊纪念意义的。
这些宝贵的银子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来自这些江南水乡的运河沿岸。它们的丝绸出海口先是在宁波,后是在上海。这就是江南运河水网的历史价值所在。过去是这样,现在也仍是这样,虽然现在已不仅仅是丝绸。时代在前进,长江三角洲是全国最有实力的经济发达区,可是,请别忘记,现在江南水乡运河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忙碌,都更有活力,都更加发达,支撑着上海和宁波的建设,包括浦东和世博会的场馆建设,见证着一部生龙活虎般的不停歇的运河发展史,因为它是活的。
我想,我们应该在浙江湖州找到一个好的江南水乡运河段来作为大运河申遗的重点段之一,用来体现那种以桑、稻、鱼和丝为核心特征的运河生活方式,体现这种独一无二的古老遗产的美丽和美妙,我想,我们应该能够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