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亏一点墨,钦慕万家书——纪念魏功钦


  功亏一点墨,钦慕万家书

  在重庆,有一位满鬓银丝、面容清瘦,总带着一脸谦和的笑容,提着一个皮包,包里装着自己写好的书法作品,随时送给要字的人,他就是给人以“仙风道骨”印象的书法家魏功钦。



  魏功钦和朱晴方等共同书写了一幅40米书法长卷《巴风渝骚撷珍》朱晴方供图

  正是他,已逾76岁的老人,刚出院不久、还在家靠输氧康复的他,一边输氧一边找寻资料,用生命和书法家的情怀,与朱晴方等人共同书写了一幅40米书法长卷《巴风渝骚撷珍》,书法长卷辑录了自唐代以来共52位诗人121首诗歌888行,约7600余字。该卷将择时择地展出并无偿捐赠或拍卖资助公益慈善事业。



  正是他,2011年1月11日,在曾家岩广场,在寒风冷雨中,魏功钦与张健等著名书法家现场挥毫,热情地为市民书写春联。



  “为地震灾区儿童祈福,重庆烛光诗会”2008年5月31日在解放碑零号空间西餐咖啡厅成功举行,著名书画家魏功钦、影视剧表演艺术家蒲心玉朗诵诗作。蔡律摄

  曾记得,在2008年5月12日地震受灾后,他曾三次捐赠8幅书法作品,现场募得6,700元直接捐给慈善机构。8月1日曾随重庆名人事业促进会去重庆消防总队慰问赴灾区抗震救灾官兵,送书法作品5件,现场书写3件,深受消防官兵欢迎。2008年5月31日在为灾区儿童祈福诗歌诵会上,献《一只期盼的眼睛》长诗一首,由歌剧院艺术家浦心玉朗诵,长诗曾发于重庆《新闻界》《重庆杂文报》《渝老书画》等刊物,得到了社会的良好反响和广泛认同。



  2011年1月28日,魏功钦携友人做客华龙会客厅侃侃而谈。华龙网图

  2011年1月28日 ,魏功钦携友人做客华龙会客厅,与网友畅谈艺术之路。“书法讲书写的技巧,包括谋篇布局,从一个题材进行创作开始,它的书写过程。比如说执笔,五指执笔法,站的姿势要求正身安脚,开肩量肘,调心养息,在谋篇布局过程当中,线条的运动,它的粗细变化,它的节奏感,它的韵律感,整个空间的运用,它的美感都包括在书写的技巧当中。因此我们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技术,第二个阶段是艺术,第三个阶段是姿势,第四个阶段是修养。体现的最高境界就是看我们的修养。”魏老的声音依然留在网络上。



  2008年10月18日至23日,应韩国济州特别自治道书艺学会和韩国水源大学美术大学院的邀请,重庆书画家代表团访问韩国,在韩国举办了“2008中韩书画艺术交流展”、“中韩书画交流研讨会”、“中韩书画家交流现场笔会”,重庆书画家推出了的最新力作受到韩国同行的高度称赞,左四为魏功钦先生。

  魏功钦从事书法艺术四十余年,书法作品广为流传,甚得各界人土的喜爱。著名画家武辉夏在点评魏功钦书法艺术道:魏先生多年从事书法研究,先习王羲之《兰亭序》,又习汉隶《曹全碑》,继学篆书,《散氏盘》以及《石鼓文》、《译山碑》、《毛公鼎》等,真草隶篆,兼收并蓄,无不贯通,逐渐形成了自家风格,隶篆相合,而更见篆意,同时,又吸收了《金刚经》的体势和《石门颂》的笔意,自然质朴,而又韵格高古。孙子兵法云:“术为法,变为谋”,魏先生法古不泥古,要求凡书“变则通”,不拘成法,不守旧格,且又谨严醇清,规矩俱备,不失法度,充分地在书法中直抒胸臆,点、横、撇、捺,无不是感情的流动,谋篇布局,无不有灵感的闪烁,意在笔中,所谓“怪古稀奇”者,即此是也。

  魏功钦先生的书法,之所以能因字立形,因意为书,这—方面,同他的为人坦诚爽直有关,另—方面,也同他的深具学养大有关系,他的书法,可以说是—种学者化的书法。书品奇谲,变化多端,饶有新意。人品奇正,品格高标。曾自撰联曰:“做清贫学者,人各有志,过淡雅生活,乐在其中”,澹泊洒脱,乐书不疲,魏先生,胸中垒块,真灏如也。  魏先生感悟到:书法应为书法和书学。要做好这门学问,首要在于提高书法家的素养,这就必须下一番工夫,认真地去探索,去思索,经历技术、艺术、知识、修养四个阶段,才能使书法达到一个内涵丰富、神形兼备的较高境界。



  书法家魏功钦正在挥毫泼墨

  点、横、竖、撇、捺,无不是感情的流动,飞动凝重的线条,无不有灵感的闪烁。魏功钦的书法自然质朴而又有学古不泥古,规矩俱备,不失法度,充分地在书法中直抒胸臆。他的作品,书中有画、书中有诗。七律《赠北泉公园》:“眼底庭园绿意新,江帆破雾过桃村。莲池鱼戏摇芳草,古寺钟鸣动夕曛。农舍竹楼涵月影,温泉奇洞净尘心。数枝寄傲寒梅放,逸兴重增瑞雪纷。”八句五十六字,写出了北泉公园一年四季,八个景点的美景,不能不承认其构思奇巧,饱含着浓浓的诗情画意。



  “功亏一点墨,钦慕万家书”这是著名书法家魏功钦对自己书法作品的评价。他的书法作品传统文化根底深厚、端庄大气,魏功钦先生为人亲和,品行高尚,对我辈年轻人寄于厚望,2009年初我曾到江北他家中拜望魏功钦先生,他的桌上早已写好“大树常青”四个字书赠与我,激励我辈不断学习,勤奋耕耘,潜心修炼,让人生如同常青的大树,根深叶茂。万万没想到魏功钦先生昨日离世,享年78岁。



  “书艺精良巴渝内外皆仰慕,品德高尚世间尊卑共讴歌”。这是重庆日报朱晴方为重庆著名书法家魏功钦先生写的挽联,5月24日下午5时,重庆数百位社会各界长滨路安乐堂怡详园为魏功钦先生作最后的送别。

  魏功钦先生在巴渝地区享负盛名,弟子众多。魏老生前曾经留下了大量的书法作品,其中碑刻、牌匾众多。他先后为市内外公园、名胜景点创作书写了不少楹联、律诗;许多企业、机关、学校、部队都有他的墨宝。如“重庆动物园”、“重庆花卉园”、“北碚金刀峡”、“江南体育中心”等为市民熟知。《重庆商报》报名、湖广会馆匾牌等皆为魏功钦所书,重庆南泉、北泉、昆明世博园重庆馆、重庆动物园、花卉园等都有他的墨迹, “翠峡清奇映绿水一泓村童岸上频挥手,宁河雄秀坠丹枫数点游子舟中倍动情”,写出了小三峡那里的民风和游人的感怀。“眼底庭园绿意新,江帆破雾过桃村……”,写出了北泉公园的四季八景。他还为南温泉、动物园、花卉园、湖广会馆、洪崖洞、罗汉寺、龙凤寺、九锅箐、金佛山、铜鼓滩、长寿湖、佛图关、两江游轮、金沙洲、歌乐山等风景名胜创作了许多诗联,还有表现山城吊脚楼民居景观的,有表现巴渝十二景、新巴渝十二景的,数不胜数。



  重庆美术家协会荣誉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重庆市现代禅画院院长高济民致悼词。张玉伟摄



  著名画家、重庆文史馆馆员武辉夏挥泪念特为魏功钦先生创作的《悼功钦》。张玉伟摄

  “书法是写给百姓看的”,魏功钦先生崇尚“书随时代”的艺术理念并附艺海实践常自撰诗联入书,笔涉真草隶篆,学识渊博。其行书独具鲜明的时代特征。他认为任何一种艺术都应当反映时代精神,书法自然也不例外。如果一味食古不化,那就会背离现实生活,不能充分发挥其激发心志、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作用。于是,他便以简笔字入书。他那“灿烂人生”四个草书大字,把最新的字型与古老的书法结合起来,给人美的感受,引人遐思。魏先生说:古董是越古越好,艺术是越新越好。只有紧跟时代,不断创新,书法艺术才可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魏先生确实是不薄古人爱今人,师古而不泥古。远溯殷、周、秦、汉、魏、晋,直至唐、宋、元、明、清,从钟鼎、甲骨文字到历代书家的珍品,他都认真的苦学苦钻,博采众长。其间对前人敢破敢立的变革精神,更是学有心得。

   魏功钦先生在创作之余热心辅导书法爱好者,他热心地辅导青少年书法爱好者,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如今不少学生已在书坛上崭露头角。对登门求教者,他不厌其烦,有求必应。社会上多有单位、个人慕名求书,他不惜笔墨,一一满足。他还应邀到重大、重医大、重庆工商大学等高校讲课,传授书法技艺。



  在魏功钦先生的儿子魏兵在缅怀父亲说,已是川剧艺术大师、两届“梅花奖”获得者沈铁梅女士在内的几名演员,她们在业余时间就常到我父亲那里学习书法,他都一一耐心指导帮助。最受益的要数父亲的同事也是晚辈的江云秀女士,她奉我父亲为师,数十年坚持学习书法,经常参加展览也揽奖无数并在香港举办个人书展,现旅居汕头,多年来从事青少年书法教育可谓硕果累累,也造福一隅。今年4月父亲在新桥医院呼吸科住院,第三军医大学大三一个叫周凯同学,因偶然的机会知道了我父亲是有名的书家后,于是利用课余时间找到病房来向我父亲请教。当时我父亲说话很困难,就是听别人说话多一点都很难受很烦躁,但他面对这样一个酷求书法知识的青年,坚持着靠在床头用笔书写予以耐心传授。后来我父亲转到19楼的中医科继续治疗,小周也常来探望,父亲也仍然热情指点,后来出院回家休养至今,父亲还一如既往地不仅给他指点还送他不少自己收藏的书法资料和相关的碟子。在医院时,还有一位工商局的干部王正中,多次晚上抱着作品到病床前请求指导,我父亲虽说话困难,但仍言简意赅很认真很仔细地给予指点……



  “书艺精良巴渝内外皆仰慕,品德高尚世间尊卑共讴歌”。这是重庆日报朱晴方为重庆著名书法家魏功钦先生写的挽联概括了他有价值的人生。张玉伟摄



  送别重庆著名书法家魏功钦先生。张玉伟摄



  书法家魏功钦先生追悼会上自发前来悼念的重庆各界人士。蔡律摄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把自己的地位看的太高,而把自己的人格看的太低。”这是重庆著名书法家魏功钦的家训,“做清贫学者人各有志,过淡雅生活乐在其中。”这是魏老的座右铭。 他告诫子女为人处世要谦虚谨慎,要低调做人。他的谦和形象,学识修养,书法之美,他的仙风道骨连同一幅幅书法作品将长留人间!

  附:

  悼功钦

  武辉夏

  清雅学者堪楷模,

  书法一生竞风流。

  苍天无眼夺挚友,

  痛哉书坛星陨落。

  仙鹤

  泣悼魏公功钦

  张玉伟

  一身正气贯笔端,

  浓墨饱蘸书情怀,

  德艺双馨楷人世,

  芳流渝州后代传。

  蔡律   2011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