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警惕经济发生滞胀
昨天,沪深股市大幅下挫,这有国际股票市场、特别是美国股市连续走阴因素影响,有监管当局压制性操作影响,但根本上是市场对经济大势悲观所致。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我国采取罕见的宽松财政和货币政策,宏观经济迅速实现逆转,2009年世界经济普遍萧条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从第一季度开始迅速反弹,全年竟然实现9.2%增长速度。为了对冲2009年天量货币供应,2010年开始逐步收紧货币闸门。然而,2009年的保增长主要是建立在规模扩张基础上的,2010年开始收紧流动性,在经济发展缺少内生动力的基础上,经济下滑就不可避免。从2010年到现在,经济增长持续走弱,2010年第一季度、一二季度、一二三季度、一二三四季度、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速度分别为11.9%、11.1%、10.6%、10.3%、9.7%。
今年1-4月份,支持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同比增长34.17%。出口虽然增长幅度较大,但进出口基本相当,今年贸易顺差大幅度减少,不要指望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能够有多大贡献。消费最不能令人满意,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5%,几乎跌到了2010年2月份以来的最低值。三大指标说明,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政策可能流产,经济增长仍然靠投资支撑,经济领域中的深层次问题没有丝毫被触动。
与此同时,物价继续在高位运行。CPI延续自2009年7月份以来持续走高态势,1-4月份达到5.1%。PPI与CPI走势完全一致,4月份高达6.8%。在这两年货币充分供应的背景下,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振荡的情况下,在资源价格改革需要推进的条件下,在工资只能涨不能降的大势下,今年物价很难降下来,全年物价将会维持高水平。
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在往下掉,另一方面物价降不下来,经济发生滞胀可能性很大。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这得益于改革开放。但是,我们是在比较原始生产力水平上开始改革开放的,这个生产力水平上的增长模式就是粗放式的、外延式的、规模扩张式的,这是绕不过去的历史阶段。应对危机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力图实现内生增长,但主要还是靠印发货币砸出来的速度。经济发展是有惯性的,从外延式转变成为内涵式,这要经历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尤其是政府主导式的增长模式更难实现内生增长。
经济发展是有规律的,拍脑袋、呼口号解决不了增长质量问题。3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证明,10%左右的经济发展速度是可行的正常发展速度,低于这个速度就将造成资源浪费。企图通过把速度降下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那是一厢情愿。千万不要把速度不当回事,没有速度就没有今天中国的辉煌,没有速度中华民族将失去千载难逢的复兴机会。
邓小平是伟人,要记住他说的话: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