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令大学降级的勇气值得学习


    专升本,系升院,学院扩充大学,普通大学变成综合大学……这已经成为中国大学流行的发展模式,而印度和我们却截然不同。

    不久前,印度人力资源部发布了一个颇有争议的公告:在印度现有的126所“准综合大学”中,将取消44所被发现不符合要求学校的有关资格;勒令另外44所大学予以整顿,整顿期为3年;其他38所被认定合格的学校则可以继续保留其地位。

  印度的大学好比种性制度,也分成三教九流。从性质上说,大学有公立和私立之分。目前中央直属公立大学有18所,邦属综合大学200多所,还有126所“准综合大学”。

  从类型上看,印度的大学则分为单一教学的大学(比如尼赫鲁大学)、拥有附属学院的大学和联合大学(例如德里大学)。大学和学院的最大区别是,大学可以对其所附属的学院规定课程、举行考试并授予学位,而学院只承担本科生的培养,教学质量由大学来监督,所以一般来说学院大多附属某个公立大学。

  在90年代中期,印度涌现出一批拔尖的学院,它们希望自由改变课程或者扩大校园。为此印度中央政府于1994年颁布规定,允许表现最突出的学院升格为“准综合大学”。

  这意味着,它们经过10年左右的考察后便可以转正成为大学。在过去的十年,印度的准综合大学呈爆炸式增长。根据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UGC)公布的材料,从1956年到2000年印度一共有41所准综合大学,而在2000年之后获得提拔的准综合大学已经达到80多所。

  萝卜快了不洗泥。尼哈所在的基督教学院原来附属于班加罗尔大学,升格后该校学费窜升,招生人数增多,教师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都面临严峻的压力,学校教学质量受到很大影响。由于发现一批“升格”后的准大学均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印度人力资源部下决心要整肃秩序。

  听到这样的消息,令人非常感慨,印度的高等教育质量已经超过了我们,却还有让大学降级的勇气,而我们呢,却在不是就里的情况下忙不迭地盲目给大学升级,大学的级别由此是升上来了,可教学质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