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死"副镇长被“被疲劳死”意在掩盖什么 刘效仁
5月10日,江苏南通市通州三余镇副镇长王卫东入院6天,经抢救无效死亡。随后,天涯社区、凤凰网论坛等现众多帖子,称他是陪领导喝酒喝死的,“因一人喝下两瓶半茅台,导致酒精中毒死亡,其家属向政府索赔300万。”或称是陪领导喝酒后“醉驾死亡”。可在日前召开的追悼会上,三余镇党委书记王晓东王晓东致悼词说,“王卫东同志因工作疲劳过度……不幸于5月10日16时20分辞世。( 2011-05-13 新华网)
本来,46岁正值壮年,不幸去世是值得哀恸的。圣经有言,哀恸的人有福了。每一个生命的不幸早逝,都值得悲悯。何况 “死者为大”,对于王的死不该再说三道四。可一个基层的官员究竟是因公还是因私而死,其价值大不同。按官方的价值观,前者“重于泰山”,后者“轻于鸿毛”。即便是“因公务接待醉酒死亡”,总归沾个“公”字,就堂皇得很。正因此,真得要为王卫东镇长“正名”,这不仅牵涉到价值判断,也涉及到生者的抚恤标准。
可当地官方的认定与民间的传说居然天地之遥。不过,其间也有共同点。即王中午喝酒,晚上又喝了酒。虽然王晓东书记不知道卫东中午陪什么人喝的,却又肯定地说中午没有喝茅台酒。在其后记者调查一直受到车辆跟踪,一些知情者欲言又止,连医生被人使眼色后随即改口“不能乱说”。越是如此,越值得公众的质疑。
王卫东喝了什么酒?是不是茅台?这很重要。因为一瓶茅台相当于一个农民一年的低保收入还多。一个镇级政府的接待用酒若用茅台,意味着有些超标,奢侈,会被农民兄弟骂娘,也会被上级“问责”的。究竟喝了什么酒就不仅关乎镇政府形象,也关系到主官的乌纱帽。明乎其中的轻重,官方矢口否认,称喝的不是茅台,其真伪不辩自明。
王卫东究竟喝了多少酒?是两瓶半?还是多少?有道是乡镇长八大两,这句顺口溜早就告诉我们,基层官员的酒量好生了得。如果既有高血脂等疾病,还要喝那么多的酒,一则说明酒量不小,二则说明酒场的规格不一般。除非陪与个人仕途升迁攸关的官员,是不会“舍命陪君子”的。
王卫东所陪的究竟是哪些领导?王晓东书记多多少少还是透露了一些信息。称王卫东当晚没和“领导”喝酒,上午所陪的正是“领导”。在上级面前,下级常常以多喝酒以示尊重。上级常常以权力命令下级多喝酒,“能喝四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最放心”。下属喝个酩酊大醉,上级领导才够面子。结果可能想象,醉酒就成了一些基层官员的“原生态”,“不死也脱一层皮”。
但王卫东究竟是陪何领导喝酒,或许参与其间的各官员早就订立了攻守同盟,谁也不会开口了。既然王卫东永远封口了,其他人谁会自找麻烦。上级领导决不愿留下不体恤下级“逼死”副镇长的骂名;同事亦不愿担公款豪吃海喝的政纪党纪责任。可人毕竟有良心,为了悔过,也为了体恤生者,自可在抚恤金上给予优惠。网贴曝四十多万?王书记虽然不愿透露其间的数字,但也坦称,因为死者是在职领导,工作又不错,“我们在人文关怀的角度上给予一定的抚恤,会妥善处理。”如果确系“因私而死”,官员们必远之恶之以示清白,何以如此人道,有些人味呢?
当地官方所要掩盖的真相,无非是公款吃喝的积弊,奢侈挥霍的政风,“拼死敬酒”的权力本位以及“身而后己”对生命的轻贱,推脱责任的习好,诸如此类,岂有他哉!
通联:刘效仁,安徽省砀山县道北东路45号,235300,05578095386办
[email protected]
5月10日,江苏南通市通州三余镇副镇长王卫东入院6天,经抢救无效死亡。随后,天涯社区、凤凰网论坛等现众多帖子,称他是陪领导喝酒喝死的,“因一人喝下两瓶半茅台,导致酒精中毒死亡,其家属向政府索赔300万。”或称是陪领导喝酒后“醉驾死亡”。可在日前召开的追悼会上,三余镇党委书记王晓东王晓东致悼词说,“王卫东同志因工作疲劳过度……不幸于5月10日16时20分辞世。( 2011-05-13 新华网)
本来,46岁正值壮年,不幸去世是值得哀恸的。圣经有言,哀恸的人有福了。每一个生命的不幸早逝,都值得悲悯。何况 “死者为大”,对于王的死不该再说三道四。可一个基层的官员究竟是因公还是因私而死,其价值大不同。按官方的价值观,前者“重于泰山”,后者“轻于鸿毛”。即便是“因公务接待醉酒死亡”,总归沾个“公”字,就堂皇得很。正因此,真得要为王卫东镇长“正名”,这不仅牵涉到价值判断,也涉及到生者的抚恤标准。
可当地官方的认定与民间的传说居然天地之遥。不过,其间也有共同点。即王中午喝酒,晚上又喝了酒。虽然王晓东书记不知道卫东中午陪什么人喝的,却又肯定地说中午没有喝茅台酒。在其后记者调查一直受到车辆跟踪,一些知情者欲言又止,连医生被人使眼色后随即改口“不能乱说”。越是如此,越值得公众的质疑。
王卫东喝了什么酒?是不是茅台?这很重要。因为一瓶茅台相当于一个农民一年的低保收入还多。一个镇级政府的接待用酒若用茅台,意味着有些超标,奢侈,会被农民兄弟骂娘,也会被上级“问责”的。究竟喝了什么酒就不仅关乎镇政府形象,也关系到主官的乌纱帽。明乎其中的轻重,官方矢口否认,称喝的不是茅台,其真伪不辩自明。
王卫东究竟喝了多少酒?是两瓶半?还是多少?有道是乡镇长八大两,这句顺口溜早就告诉我们,基层官员的酒量好生了得。如果既有高血脂等疾病,还要喝那么多的酒,一则说明酒量不小,二则说明酒场的规格不一般。除非陪与个人仕途升迁攸关的官员,是不会“舍命陪君子”的。
王卫东所陪的究竟是哪些领导?王晓东书记多多少少还是透露了一些信息。称王卫东当晚没和“领导”喝酒,上午所陪的正是“领导”。在上级面前,下级常常以多喝酒以示尊重。上级常常以权力命令下级多喝酒,“能喝四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最放心”。下属喝个酩酊大醉,上级领导才够面子。结果可能想象,醉酒就成了一些基层官员的“原生态”,“不死也脱一层皮”。
但王卫东究竟是陪何领导喝酒,或许参与其间的各官员早就订立了攻守同盟,谁也不会开口了。既然王卫东永远封口了,其他人谁会自找麻烦。上级领导决不愿留下不体恤下级“逼死”副镇长的骂名;同事亦不愿担公款豪吃海喝的政纪党纪责任。可人毕竟有良心,为了悔过,也为了体恤生者,自可在抚恤金上给予优惠。网贴曝四十多万?王书记虽然不愿透露其间的数字,但也坦称,因为死者是在职领导,工作又不错,“我们在人文关怀的角度上给予一定的抚恤,会妥善处理。”如果确系“因私而死”,官员们必远之恶之以示清白,何以如此人道,有些人味呢?
当地官方所要掩盖的真相,无非是公款吃喝的积弊,奢侈挥霍的政风,“拼死敬酒”的权力本位以及“身而后己”对生命的轻贱,推脱责任的习好,诸如此类,岂有他哉!
通联:刘效仁,安徽省砀山县道北东路45号,235300,05578095386办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