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知识化"潮流下的中国危机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中国沉浸在一片貌似繁荣的景象时候,有智慧的外国人惊鸿一瞥,就看出了中国社会的危机.

         前些日子,日本著名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会》意外地触动了中国人的敏感神经。根据网上的援引,大前研一如是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社会”,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5月13日国际在线)

          读书与智商的关系我们姑且不论,中国人目前的求知欲望,可见一斑.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变成为人名币服务的社会现状,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旅游城市的"休闲""享受气息"替代了"文化""知识"气息,已经是不可辩驳的事实.全民洗脚,泡澡,桑拿,按摩,当休闲享乐成为时尚不能不说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结论给我们国人狠狠敲响了警钟,这不仅仅是盛世危言!也是逆耳忠言!

      放眼周边,看看中国的大街小巷,书店真的是寥寥无几,就算有限的几个书店,也多是热销学习辅导资料,这不能不说是国人读书的一个悲哀,因为这种现象分明告诉我们,大人是不读书的,孩子读书是读辅导资料的,如此读书,能有什么前途?说中国人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我看,实在有点太抬举我们了,国人读书,尤其是大人读书的太少了,看看我们的周围吧,喝酒的,玩麻将的,打扑克的比比皆是,至于读书的,几乎就没有,哪里还会有平均15分钟呢?忙人忙得没有时间读书,闲人闲得不屑于读书,只有寂寞陪着书.男人不爱读书,女人也不愿意读书,只有小朋友才因为父母的逼迫读读上学的书.大学生在游戏和玩乐中无心读书,还没有毕业就在操心毕业后的生存去向,毕业后的人俗事缠身,更没有精力读书.所以读书是一件并不流行的事.中国人没有在书里发掘价值黄金的慧眼和远见.

      或许有人说,我们在上网,我们在搞网络阅读啊,我看,这纯粹是自我麻痹,看看上网的人群,有几个读书,大多是在游戏的海洋遨游,是在聊天上下工夫啊。网络上的书多是应景应需之作,营养好的少, 浩如烟海,杂乱纷呈------

      说当前的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最不爱读书的,可能一点也不冤枉,不信,我们可以去做调查,去看看火车汽车上的乘客,地铁里的人群,公园里,去看看晚上灯光下的家庭成员在干什么。电视,游戏,麻将基本上是中国大街小巷以及农村的主流休息方式, 读书只是学生们的被动行为.

      中国人的无信仰,无远见,无文化,成为了世界的标杆,一个很可怕的民族!在经济繁荣的虚假外形下,潜藏着种种悲观的暗流,未来是个很渺茫的社会.国人精神的空虚将比现实世界的杀人更恐怖.中国正走向空虚,浮躁的病态文明社会.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力量不经历沉淀是虚无缥缈的.没有灵魂的头脑组成的"盛世"是"海市蜃楼".只要一场大的风暴,就会化为乌有.

   读书不仅是为了增长知识,更是为了提高智力 ,可以说,读书是最好的智力训练,是最好的创新力量积聚,没有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人,没有读书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民族,没有读书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这并非耸人听闻,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力量已经得到了最形象、最有力的体现,国与国之间的竞争靠的是知识,人的价值的实现靠的是知识,没有知识就没有未来。中国人的"去知识"化潮流,必将带给中国可怕的后果.

      过去我们说,发展经济是硬道理,因为不发展,就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但是,在我们发展了经济之后,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读书是硬道理,因为不读书就弱智,弱智就必然被愚弄,被淘汰,被奴役.当一个民族只是暴发户心态面对世界的时候,它的形象依然是矮小的.他们会去追逐暴发后的感官刺激和物质享受,低层次的欲望满足,而不是更高层次的精神品位. 落后了,不被世界尊重;发展了,也不被世界欣赏.这就是一种尴尬!中国的影响力是要靠对全世界作出的贡献来说话的.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有义务作出表率.才够得上尊贵.

      “中国在走向低智商社会”,让我们知耻后进。危言耸听,智慧的中国人应该惊醒.古代圣贤,三日不读书觉得语言无味,中国现代的忙碌一族,长期不读书,能有什么华丽高贵的行为向世界展现?不读书,不思考的民族,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拥有持久的竞争力?

            虽然,我们的经济,赢了暂时的一小段,GDP短暂的给了中国人表面的容光,但是,如果我们并不拥有持续稳定地增长的知识源动力,我们可能会输掉子孙后代,以及整个国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