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又见“两房”{巨额美元债务的隐忧}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又见“两房”

{巨额美元债务的隐忧}

 

美国公布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持有两房债券总额为4550亿美元。从数据的规模上看,虽说很多人并不喜欢,但也并算不上太出乎谁的意料。如果单从数值的角度看,这甚至是可以接受的。但中美债务的关键,从来就不是数值或规模的问题。

 

首先,中美两国在未来经济领域的长期发展中“合作”是肯定的,但“互利”却还是要画上一个问号的。对于中美两国而言,在未来时间中其经济利益的获取,很大程度上只能是一种“此消彼长”的模式。说白了,我想吃的更饱那你就一定要吃的少一些。所以,不要太期待、太憧憬、或太过幻想!足够的客观才是关键!热脸贴凉屁股的事干的已经不少了。

 

中国现阶段持两房债券的总量是多少,这并不关键,更完全没必要纠结于此。可能清零吗?另外,无法持有未必就是好事!应该引起我们足够重视和研究的是过程以及在过程中我们所想要得到和“学到”的。这才是对每一个人都会有所实际价值的逻辑。

 

【过程】先是两个时间与两个量;08年3750亿与11年4550亿。这说明什么?先了解几个前提或条件;第一这是经济危机爆发后最为胶着的周期。第二中国总体美元债务的持有在这个周期中是递增的。第三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最大的阶段。第四如果这是一个火坑,却也是最显而易见的。第四“两房”全球经济危机的重要祸根。第五该阶段美国政府的态度以及既成事实的政策或办法。第六强者和弱者之间都想事实达到的最终目的。站在美国的角度,他并不一定就那么想整垮中国,实际上他想做或能做的只是“借力”,顶多算遏制。这个力也是相互的。

 

【逻辑旁白】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在痛斥中国所持有的巨额美元债务,但却很少有人去想中国为什么要在这样一个被这类人理解为“千载难逢”的本应“痛下杀手”甚至是“落井下石”的“机遇”面前反其道而行之呢?其实这一点都不反,只能说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太浅薄。

 

如果中国不买进美元债务,请问广义上的资产轮转怎样完成?而静态化的资产即便累积再多又能有什么意义或价值体现呢?我们所创造的人民币的价值量再多,但不花出去又怎么实现实际发展呢?不花到美国难道你花到利比亚去吗?英法德加在一起又有美国这样的经济体量吗?关键让你花吗?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是政府会去做那些只能"赔钱"的“买卖”。美国是这样,中国同样是这样!大家都是无利不起早!

 

【中美“两房”债务-客观构成】在看待中国所持“两房”巨额债务的问题时,即使是批判,我们也应该足够的客观。例如;4550亿的两房债务总量,并不是中国政府在某一阶段所一次性进行的注入。这并不是一个突发性事件或是行为!这个量是在若干年中所逐步累积的!

 

另外,在我们看到债务总量逐步累积递增的同时,由该笔债务所产生的收益也同样是累积的。而价值的动态实现以及广义资本的轮转流通,也恰恰正是一个经济体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所不能缺失的重要一环,或是说体现。我个人并不觉得现在中国政府所持有的巨额美元债务,将是对“国家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的所谓危险行为。这种说法简直太荒唐。这里进行一下声明;我从不亲美,我只相信客观的评估!所以请一些人不要借此去进行什么“发挥”。

 

【“两房”问题的核心 】首先,我么要搞清楚的是;美国政府在两房问题上所表现出的态度与方向感。如下几点;1、两房的改革。2、债权人安全保障方案及司法有效性的建立与监督。3、警惕通过汇率以及借助其他金融工具而实现的实际债务的蒸发。4、递增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消化”。

 

【“两房”的改革 】关键词;民营化、分散化、小型化。说到这里一定会有人站出来揪住“民营化”而慷慨激昂的进行演讲。的确,两房民营化后拿什么保障债权人的利益这确是个问题。但有一点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清楚;“两房”实际上从来都不具有如我国传统概念中所谓“国有化企业”的性质。

 

【美国政府对“两房”债券的处理 】中国在增,美国又在做什么?据统计,今年3月份开始,美国政府平均每月减持大约100亿美元的两房债券。按此速度计算,明年6月份美国政府持有1420亿美元的两房债券总量将被清零。中美两国在两房问题上,现阶段似乎表现出了一种皇上不急太监急的味道。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也许很多我们所想要得到的答案都包含在其中。

 

以老百姓的身份去讲述传说中江湖的刀光剑影并不一定很恰当。在这个世界上,站在不同的角度所看到的风景往往不同!

 

 

注;(以上内容全部摘录于本人的个人微搏,未经文字方面的处理,大多为以点带面的片段性内容。如果给您阅读带来了不便,请谅解。谢谢!)

 

 

 

我最近在玩和讯微博,很方便,很实用,你也来和我一起玩吧!
去看看我的微博吧!http://t.hexun.com/10881293/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