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是佛家八大宗派之一,也是现代社会流传最广的三大宗派(净土宗、禅宗、密宗)之一,禅宗的确立应追溯到释迦牟尼有一次在灵山讲佛法,当时拈了一朵花(一说是地上捡起一朵花,另一说是用手形做成花的形状),向大家笑着展示了一下,在场所有人没有明白,只有摩诃迦叶微微笑了一下。这时释迦牟尼就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附嘱摩诃迦释(大致意思:我现在发明了一种微妙的传法的全新方法,不用文字,只要心心相印就行,让摩诃迦释来主持这个法门的运用)。从此禅宗的法门就确立了,而摩诃迦释自然成为印度的禅宗第一祖。印度禅宗第二祖是阿难,是释迦牟尼的弟弟。
一直传到第二十八祖是菩提达摩,当时达摩在印度传禅宗很难了,后来他就来到中国,传法。开始由于与梁武帝谈不拢,就用一根芦苇渡过了长江,到了嵩山的一个山洞里面打坐九年,一动不动(一苇渡江,面壁九年)。这样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才开始打开中国的市场。因此达摩是印度禅宗的二十八祖,也是中国禅宗的第一祖。
中国禅宗第一祖:达摩,第二祖:慧可,第三祖:僧璨,第四祖:道信,第五祖:弘仁,第六祖:慧能。慧能开始就让禅宗在中国遍地都是学禅的弟子,确立禅宗在中国的地位与市场份额,增强了禅宗在中国的巨大影响力。
慧能是六祖,留下《六祖坛经》,主讲不二法门。是唯一的一本由中国僧人著的佛经,同时也被印度佛教界完全认可,可见慧能的功力之深及功德之大。慧能死在广东的南华寺,至今留着慧能的金刚不坏之身。
慧能本来是广东人,有一次听别人说了几句佛经,觉得很亲近,感觉无比的微妙,于是就问这是什么经,有人告诉他是《金刚经》,而《金刚经》讲的最好的当首推禅宗一派的五祖弘仁。于是慧能就去弘仁那里学佛法。弘仁一见慧能,是个广东人,那时候叫南蛮,所以看不起他,就告诉他,你这样的野蛮之人学什么佛法啊,慧能回答说人有南北而佛性无南北。让五祖大惊,感觉此人根基很好,于此留慧能后院打杂。
八个多月过去,有一次弘仁法师说大家都对自己的见解用四句话写一篇偈吧,交到我这里,谁写的最好同时让我认可,我就把衣钵传给谁,那他就是六祖了。徒弟当中首推弟子神秀最聪明,已经是教授师了,所以大家都觉得神秀的水平比自己都要好的多,都没有写偈来给师傅。而神秀写了一首偈在寺院的墙壁上: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当许多的和尚在念这首偈时,被慧能听到,觉得不够究竟,于是跑到前院也作了一首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就是因为这首偈,让五祖弘仁感到慧能的根基实在太好了,想把正法传给他,于是来到慧能的地方,在石头磨上敲了三下,约三更见面传法。晚上为慧能说《金刚经》,当说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慧能大悟。当即说了几句话:何其自性,本自清静,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俱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五祖弘仁把衣钵传给六祖慧能后,怕众弟子不服,加害于他,于是让慧能赶快跑走,躲起来,等待时机再出来讲法。后来有一次印宗法师,在法性寺讲经之时,正好有幡被风吹动,有一和尚说这幡本不会动,是风吹它才动,因为是风动;另一和尚说,风吹动那么房子为何不动,唯有幡在动,因为是幡自己愿意动,为幡动。两人争论不止,慧能进去后就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所有的在场之人大惊,猜想是禅宗六祖到此,于是开始让慧能讲经说法。
自六祖慧能后,禅宗在中国就开枝散叶,出了许多的高僧大德,包括许多的修为很高的居士。禅宗为什么这么大的影响力,让许多的中国人更愿意学习禅宗呢,有什么特点呢?
禅宗是讲最核心的直指人心,一下子明心见性的法门。不需要念经,也不需要打坐,更不需要天天遵守清戒律几十年而不知道那如如不动的真心为何物。因此禅宗是一条捷径,所以释迦牟尼当年说,是微妙法门,不立文字。
但是禅宗是比较适合于上上根器之人,因为中国经过老子的思想,诸子百家的思想进化以后,已经拥有上上的根器,特别适合于修这种点石成金的方便法门。因此当年达摩的师傅就跟达摩说,你哪里也不要去了,赶快到中土去,赶快到中原去,那里的人有大乘气象,那里的人拥有上上根器。
禅宗的核心思想就是一条,把握当下,如如不动。当每人的前念已断,而后念未起之时,这时人处于一种空白的状态,就能体悟那自我的本性,自己的真心,感悟天人本一的大道。了解了这个核心再去看禅宗的各种公案,禅宗故事书如:《碧岩录》《禅偈百则》里面的对答、对话、动作等,才能体会、领悟其中的真正深意。QQ:1009979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