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很少长篇巨著,但其短小精悍的小说却很独特,乃至于世界文学当中也有重要的席位。这就好比日本人的住房,大都跟火柴盒一样,外面看上去既没有大的建筑空间,也很少有独门独院的花园,但一旦进入窄小的房间内,你会惊奇地发现日式的“间”无处不在!
所谓“间”,日语发音是“MA”,指的是意境上的“空”。比如,日式房屋往墙上挂的卷轴画就是一个例子,因为每幅卷轴画的下面都有一方寸土,很小,有时小到只有电脑键盘那么大,水泥地的,木板地的,花样繁多,但终究会有一个空间是专为卷轴画服务的,似乎没有这个“空”,墙上的画就会停止“呼吸”。
所谓“间”,日语发音是“MA”,指的是意境上的“空”。比如,日式房屋往墙上挂的卷轴画就是一个例子,因为每幅卷轴画的下面都有一方寸土,很小,有时小到只有电脑键盘那么大,水泥地的,木板地的,花样繁多,但终究会有一个空间是专为卷轴画服务的,似乎没有这个“空”,墙上的画就会停止“呼吸”。
阅读日本的文学,有时也会遇到类似的感觉,比如;我居住的大阪到神户这一地段就是如此,尤其按阪神电车沿线走的话,可以从已故作家谷崎润一郎,还有在世作家村上春树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有所得知。一是得知这些作家老年或者少年时代的实景以及视野范围,二是得知孕育他们文学的地理意义上的“场”。
“场”至于日本作家而言,也许是移动的,无论是谷崎润一郎从东京迁居到了阪神,成为了阪神老人,还是村上春树从阪神迁居到东京,然后又去了海外,终究还是个阪神少年。所有这些移动最终还是以人的记忆为轴心的,这一点只要阅读了他们的作品就不难发现一二。
上月跟国内的艺术家合作,完成了一次赴日采风旅行,其主要的想法是为了核实日本文学最初的意境,这回以村上春树为例,通过至今未变的他的少年的风景和他小学同学的叙述,让我们从另类的视角解读了文学。时空置换,异域领悟,有关内容会通过《知日》杂志书特辑以及图文书,包括摄影展在内,逐一在中日两国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