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资产事关“廉洁亚运”


热焦点评(1162):亚运资产事关“廉洁亚运”

彭澎点评“广州议事厅”话题亚运资产处置

 

亚运资产处置事关廉洁办亚运承诺

2011-04-09 新快报记者 张凯阳
  特邀议员
  李公明 第九届广东省政协委员
  彭澎
  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
  朱永平 广州知名律师
  本期议题
  46日,广州市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赛后资产处置总体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据悉,大部分亚运资产将无偿调拨给有需要的政府部门,剩下的赛后资产将重新打包拍卖。
  议员建言
  在进行亚运筹备的时候就应该对所有资产的购买、处置有一个明确的规划,而不是在亚运结束之后才匆忙进行处置。对亚运资产的处置应该引入专业人士和公众的讨论,并将具体的处置方案公之于众,对违规行为及时问责,这样才算真正履行廉洁办亚运的承诺。
  接收单位应削减财政预算
  新快报:市财政局局长张杰明2月底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亚运城的亚运资产部分已无偿划拨给广州市有关职能部门,亚运城外的其他赛后资产,市财政局也已把资产目录发给各行政事业单位。各位如何看待这种处置方式?
  彭澎:亚运会本身就是政府办亚运,因此,只要在中国政府办大型活动如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大运会这种模式不变,那么由政府来处理相关资产也就是合理的了。由于亚运资产是政府投入为主,因此,如果适合,由行政事业单位接管也可以先行挑选,但要在公开透明的前提下进行,而且如果条件过于离谱,社会机构包括企业有权要求公开拍卖。
  也就是说,考虑到资产性质的特殊性,可以让行政事业单位有优先权,但不能是垄断权;同等条件下或稍微优惠条件下让行政事业单位优先,但不排除社会单位提出更为合理的处置或运作条件。李公明:资产处置是每一个活动都极为重要的一环,在活动筹办之初就应该有明确的资产使用与处置计划。也就是说,在进行亚运筹备的时候就应该对所有资产的购置、处理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怎能在亚运结束之后才想到处理的事情,拍卖不成就匆忙划拨,这显然是对公共资源不负责任。
  朱永平:亚运资产的购置无论是来自卖地收入和直接财政拨款,从根源上都是来自于纳税人,其购买、使用和赛后处置都不能避开纳税人而变成相关部门的内部操作。公共资产的处置应当遵循社会优先的原则,这样才能达到资金回流的目的。
  况且,行政部门也未必用得上这些资产,按照正常的程序,每年行政部门办公用具的需求、损耗情况都经由财政拨款解决,倘若这些亚运资产无偿划拨给这些部门之后,是否要减少财政预算呢?
  操作不透明流拍并不意外
  新快报:事实上,早在1月份,广州就已经将亚运城亚运资产整体打包进行拍卖,但全部流拍,而现在相关部门计划将无偿划拨之后的亚运资产进行重新拍卖。对此,各位怎么看?
  彭澎:当初亚运城资产的整体打包拍卖流拍有一个不合理的条件是短期之内要把很大的一些物品搬运走,而当时临近春节,根本找不到搬运公司人手。而目前这种状况已经改变,可以考虑重新拍卖。
  无偿划拨之后剩下的亚运资产进行重新拍卖,是不是因为亚组委许多干部都在重新安排,已经没有足够人力或精力来做此事?如果只是让有关部门来代行亚组委职责,来主持拍卖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由此附加一些过分的条件。
  朱永平:对亚运资产采取竞拍加以处理是最有效的方式,错就错在拍卖方太过自信,高估了亚运资产的真正价值,没有按照市场价格进行合理的考量,怎会不流拍?
  对政府部门挑选过后的资产再进行拍卖,恐怕还是难逃流拍的命运,因为当有油水的物品被挑走之后,剩下的恐怕都是一些没有太高价值的物品。
  李公明: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所有的拍卖所得都要上缴财政,而拍不出去的物品则可以由政府部门进行内部分配,所以负责拍卖的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就大打折扣。
  更重要的原则恐怕在于亚运资产运作的不透明性。对于公共资源转换所有权的问题,一开始相关部门就没想到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公开,让民众了解亚运资产的真实状况,他们自然产生不了像对自由资产那样的信任度。
  不论你打的包是大还是小,既然买家都不了解这些物资是怎么买进的,其质量如何,又是怎么使用的,谁会参与竞拍?公众了解的信息越多,信任和期待也就越容易产生,所以那些在亚运筹备时就已经明确其用途和处置方案的资产,通常都能得到有效的处理,比如亚运城地产。
  厚此薄彼是基于利益考量
  新快报:我们看到,与上述资产处理方式不同的是,亚运吉祥物乐羊羊雕塑被随意堆放在路边,新生活驿站也被废弃数月之久,还有诸多的亚运宣传画早已支离破碎却还没有人来处理,对于这种情况,各位怎么看?
  彭澎:乐羊羊雕塑和新生活驿站的用途早先就缺乏对出路的安排,显然原来的使用方案有失全面合理。但至今都没有解决思路,可以考虑广泛征求意见,或寻找新出路,如雕塑;或立马拆除,如驿站。
  其中,驿站讨论了多时,没有取得统一意见,无论是保留还是拆除,都应该进入程序。确实这么多驿站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做报亭太小,做游客中心不仅太小也太多,做环卫工具站又可能影响形象,最好有人收购,否则就拆了还道于民。
  李公明:从中不难看出相关部门厚此薄彼的态度,隐藏在背后的则是对不同利益的考量,对于能够得到明显收益的就好生利用,比如海心沙从市民广场变为收费公园,连公开的招投标程序都没有;而对于那些缺乏明确利益预期的东西,比如乐羊羊雕塑,好像只要满足亚运时的装点需要就已经完成了它们的使命一样,这些物品还能得到怎样的利用就不在其考虑范围之内了。
  这些亚运资产,其实可以拨给社会团体,原本就是公共资产,给社会团体也符合公意。很多社会团体苦于没有公共空间可以利用,新生活驿站就可以划拨给他们,让这些亚运资产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公开与问责并举取信于民
  新快报:面对亚运资产被处置的一些乱状,监督和问责应该如何启动?
  彭澎:海心沙由市民广场变为收费公园是它已经由单纯的市民广场变为开闭幕式的场地而具有了特殊意义和价值。毕竟维护普通的市民广场与维护亚运标志物是不同的模式。但运作海心沙的公司应该坚持低收费,并公开利润率,让老百姓认可。总之,对于亚运资产要有一个全面的考虑和安排,并及时向民众通报,让纳税人监督纳税人的钱是必然趋势。
  朱永平:一般进行资产处置的时候,都需要三师介入,所谓三师介入,就是指会计师、审计师和律师同时参与资产的处置,这样才能保证亚运资产不会被缺乏专业知识的人盲目处理,才能保证亚运资产得到最大效率的利用。
  同时,在三师之外加上监察机构的监督,这样才能避免公共资产被内部消化或随意贱卖的情况。
  李公明:在筹备亚运的时候没有想到如何处置亚运资产,在部分物品被处置之后也没有详细地公布其无偿划拨情况,这种行为本身就是相关部门的责任缺失,难免引发公众关于其中存在的诸多灰色地带的联想。
  对于涉及金额如此巨大的亚运资产处置,应该引入更广泛的公共讨论,找出让纳税人真正放心的处置办法。否则,纳税人既看不到这些物资的使用和处置过程,又看不到相关部门对海心沙公园收费这种明显违反程序和公共利益的行为启动问责,又如何让民众相信廉洁办亚运的许诺?

(本文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