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最近国内视频模式版权打仗得厉害。Ku6上市后并无实质进展,土豆优酷竞争上市优酷占得先机,甩出了HULU模式,用Hulu模式给资本讲故事,土豆在关键时刻上市延缓。老牌视频网站56网前有老“Hulu”们的夹击,后有新科Hulu百度奇异的追兵。该怎样才能在砸钱买版权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继续走YouTube之路?
答:
这是一个好问题。问题的核心不在于视频网站是否能掏得起钱买到正版视频,而在于到底走Hulu之路还是继续走YouTube之路,视频分享的用户体验和资本故事哪个更重要。
1、中国视频网站竞争激烈不再
中国视频网站看似竞争激烈,但实际上经过Ku6和youku上市等变化,网站的竞争反而不再那么磨刀霍霍,反而有了一些变化,甚至多了不少后入者,新角色。比如奇异和CNTV等,门户也都在加强视频服务的力量。这是因为中国视频网站的市场足够大,可容比美国Hulu和YouTube之争更多的视频网站。就跟门户竞争一样,中国容纳下了sina、sohu和网易以及QQ多家门户,且每家都找到了自己的竞争优势。虽有差异,但差异化中找到市场,才更加稳固。
2、中国视频网站的竞争,分化为资本竞争和用户竞争
资本市场的筛选效应,在中国互联网这个5亿用户数量级的市场,并不太有效。按常理,谁拿到了最多的资本,谁就在互联网市场可以占有绝对的领先地位。在视频网站方面,这个效应体现得并不明显。老牌有老牌的烦恼,新贵有新贵的不足。各家都有自己的特色。说白了,网站的竞争还是合作,主要取决于网站的竞合意识。目前来看,中国视频网站竞争,主要分资本竞争和用户竞争。上市融资多寡,是一种竞争,用户特色和用户在线平均时长是一种竞争。用户竞争,还涉及到风格之争。即用户到底该喜欢一种怎样的网站。
买版权的Hulu之路,是上市者的游戏,钱多不一定能吸引到更多用户。本来占比最高的宽带成本,面对购买正版影视剧版权的成本,反而已经越来越低。Ku6最先上市,但烧钱也比较厉害,买版权的跑马圈地游戏,也最终导致Ku6李善友的离职,“撒尿去”。优酷也在上市后强调自己要做Hulu模式,因为资本爱听copy2china的故事。奇异后入者也可以提Hulu,一是有百度做资本后盾,另一方面是因为后入。而其他几家必须争抢用户,而不能pk资本。
3、Hulu模式的中国现实
Hulu模式在中国,有骨架,但没肉。毕竟有版权内容,成本太高,对电视仅仅是一种补充。用户上视频网站,更多是打发晚上的时间。而且中国用户掏钱看视频的习惯还没养成,更多是希望免费看视频。这样花了比带宽好几倍的成本买来的正版视频,最终还是要走广告的路子。这等于视频网站要跟电视台抢节目和广告客户,其可操作性并不大。走YouTube分享、互动和自我创造之路,依然有很大的机会。
Hulu和YouTube模式的竞争,可类比于中国的电视台之间的竞争。Cctv有绝对的广告市场和收视率,但并不影响有特色的湖南卫视、上广电和江苏卫视以用户为中心的节目创新。这几家,依然可以分享到cctv下的巨大的电视广告空间。
4、合作与创新基础下的YouTube之路
土豆上市前遭遇问题,优酷上市后面临奇异竞争等,都不是什么好事情。视频网站广告市场属于自然增幅,但买版权的数字游戏,成本增幅远远大于广告增幅,企业背负不起这种压力。在收入没有飙升的前提下,各家企业不如踏实分享好自己的投入,各自做出特色。
以在线电视pplive,在线分享56网这样的视频分享网站来和 Hulu代表优酷和奇异等进行PK,关键是应放下竞争,加强开放、合作和创新共享。
必须从用户角度出发,在国内清一色喊HULU模式的时候,很有必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以分享、互动为基础,以个人互联网娱乐为特点视频分享网站。国内原创视频拍客的水平也在提高,可拍摄视频手机和数字摄像机普及越来越高,这给了有创意的作品更大的出现空间。以56.com为例,其上有大量原创视频,如果配合用户创意,坚持走社会化、娱乐化特色的YouTube路线,比单纯地PK版权视频,更能吸引某些目标客户。
如果说CCTV=HULU,则56们必须=YouTube。
YouTube依然是美国访问量前三网站,仅次于SNS老大facebook。没必要看到Hulu的“收费”,就怀疑“免费”下的广告收益。面对 Hao123 式的中国用户需求,中国的视频网站一定要满足SNS和娱乐两大特性。让用户真正不以赚电影院的便宜而上视频网站。再说要挖到用户口袋里的钱,没有SNS特性,还真不容易。相反,广告主则随时跟着一群有消费力的用户在转。对于这样有创意和活力的视频网站,广告主的投放也会变得更加有活力。说到老牌视频网站的被夹击,还得长远看。56网有创新,它打造的娱乐化的视频分享模式,吸引了很多本来投放到电视台的广告客户,比如一些快消品牌,一些综艺娱乐节目广告客户等。在这样的条件下,坚持合作与创新,也就不怕Hulu们的夹击。
答:
这是一个好问题。问题的核心不在于视频网站是否能掏得起钱买到正版视频,而在于到底走Hulu之路还是继续走YouTube之路,视频分享的用户体验和资本故事哪个更重要。
1、中国视频网站竞争激烈不再
中国视频网站看似竞争激烈,但实际上经过Ku6和youku上市等变化,网站的竞争反而不再那么磨刀霍霍,反而有了一些变化,甚至多了不少后入者,新角色。比如奇异和CNTV等,门户也都在加强视频服务的力量。这是因为中国视频网站的市场足够大,可容比美国Hulu和YouTube之争更多的视频网站。就跟门户竞争一样,中国容纳下了sina、sohu和网易以及QQ多家门户,且每家都找到了自己的竞争优势。虽有差异,但差异化中找到市场,才更加稳固。
2、中国视频网站的竞争,分化为资本竞争和用户竞争
资本市场的筛选效应,在中国互联网这个5亿用户数量级的市场,并不太有效。按常理,谁拿到了最多的资本,谁就在互联网市场可以占有绝对的领先地位。在视频网站方面,这个效应体现得并不明显。老牌有老牌的烦恼,新贵有新贵的不足。各家都有自己的特色。说白了,网站的竞争还是合作,主要取决于网站的竞合意识。目前来看,中国视频网站竞争,主要分资本竞争和用户竞争。上市融资多寡,是一种竞争,用户特色和用户在线平均时长是一种竞争。用户竞争,还涉及到风格之争。即用户到底该喜欢一种怎样的网站。
买版权的Hulu之路,是上市者的游戏,钱多不一定能吸引到更多用户。本来占比最高的宽带成本,面对购买正版影视剧版权的成本,反而已经越来越低。Ku6最先上市,但烧钱也比较厉害,买版权的跑马圈地游戏,也最终导致Ku6李善友的离职,“撒尿去”。优酷也在上市后强调自己要做Hulu模式,因为资本爱听copy2china的故事。奇异后入者也可以提Hulu,一是有百度做资本后盾,另一方面是因为后入。而其他几家必须争抢用户,而不能pk资本。
3、Hulu模式的中国现实
Hulu模式在中国,有骨架,但没肉。毕竟有版权内容,成本太高,对电视仅仅是一种补充。用户上视频网站,更多是打发晚上的时间。而且中国用户掏钱看视频的习惯还没养成,更多是希望免费看视频。这样花了比带宽好几倍的成本买来的正版视频,最终还是要走广告的路子。这等于视频网站要跟电视台抢节目和广告客户,其可操作性并不大。走YouTube分享、互动和自我创造之路,依然有很大的机会。
Hulu和YouTube模式的竞争,可类比于中国的电视台之间的竞争。Cctv有绝对的广告市场和收视率,但并不影响有特色的湖南卫视、上广电和江苏卫视以用户为中心的节目创新。这几家,依然可以分享到cctv下的巨大的电视广告空间。
4、合作与创新基础下的YouTube之路
土豆上市前遭遇问题,优酷上市后面临奇异竞争等,都不是什么好事情。视频网站广告市场属于自然增幅,但买版权的数字游戏,成本增幅远远大于广告增幅,企业背负不起这种压力。在收入没有飙升的前提下,各家企业不如踏实分享好自己的投入,各自做出特色。
以在线电视pplive,在线分享56网这样的视频分享网站来和 Hulu代表优酷和奇异等进行PK,关键是应放下竞争,加强开放、合作和创新共享。
必须从用户角度出发,在国内清一色喊HULU模式的时候,很有必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以分享、互动为基础,以个人互联网娱乐为特点视频分享网站。国内原创视频拍客的水平也在提高,可拍摄视频手机和数字摄像机普及越来越高,这给了有创意的作品更大的出现空间。以56.com为例,其上有大量原创视频,如果配合用户创意,坚持走社会化、娱乐化特色的YouTube路线,比单纯地PK版权视频,更能吸引某些目标客户。
如果说CCTV=HULU,则56们必须=YouTube。
YouTube依然是美国访问量前三网站,仅次于SNS老大facebook。没必要看到Hulu的“收费”,就怀疑“免费”下的广告收益。面对 Hao123 式的中国用户需求,中国的视频网站一定要满足SNS和娱乐两大特性。让用户真正不以赚电影院的便宜而上视频网站。再说要挖到用户口袋里的钱,没有SNS特性,还真不容易。相反,广告主则随时跟着一群有消费力的用户在转。对于这样有创意和活力的视频网站,广告主的投放也会变得更加有活力。说到老牌视频网站的被夹击,还得长远看。56网有创新,它打造的娱乐化的视频分享模式,吸引了很多本来投放到电视台的广告客户,比如一些快消品牌,一些综艺娱乐节目广告客户等。在这样的条件下,坚持合作与创新,也就不怕Hulu们的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