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李心一第一次上幼儿园,虽然只有一个小时,还有妈妈全程陪同,应经迈出一大步了。按我们家的传统,今天4月7号,就定为“四七大捷”。
花了好长时间,才弄清英国的幼儿园系统,有公立的,教会的,私立的,还有民间的playgroup,五花八样。公立幼儿园一般是半天,要么上午,要么下午,每次三小时,一周五次,全部免费。公立幼儿园得排队,孩子二岁时开始排,一般在满三岁后的九月,才能入园。标准依次为,一,由政府抚养的孩子,二,有特殊需求的家庭,三,有兄弟姐妹在同一学校,四,住家离幼儿园的距离最近。
按这个标准,李心一没戏。两岁七个月才来英国,即使现在登记,最快也得明年9月入学了。去年,心一加入了政府办的免费儿童中心,可惜没去两天,我们就回国了。当时也没有位置,我和那和善老太太攀谈了半天,老太太眼睛一亮,竟让我们插队进去了,还让心一妈妈进了免费英语培训班。那时,我们担心一周两次不够,还带李心一去过教堂办的playgroup,在一个小篮子里放上两英镑,就可以参加。
这回,心一满三岁。我们在附近找了一家最近的幼儿园,步行两三分钟即到。在这个幽静的居民区里,就是左边有门廊的那幢小楼。
这是一所连锁私立幼儿园,在全英有近百家。我上周去联系,居然有空位,立刻办妥入园手续。幼儿园很小,只分二岁以下,和二岁以上两个班。心一属于后者,叫pre-school,三岁到五岁的混龄班,有十六七个小朋友,四个老师照料。
最让心一满意的,是妈妈可以陪同,渡过一两周的settling-in时期。负责人艾米丽见心一不会英文,说适应一个月吧,妈妈陪同,先从一个小时开始。于是,我们定下五月九号入园,从今天开始慢慢适应,适应期免费。
我们早上出门,心一背上小书包,一脸兴奋,一路问,“到了么?幼儿园到了么?”推门进去,心一大大方方地对艾米丽说,Hi,便进了教室。小朋友们当时都在后面花园里。艾米丽把心一一一介绍给每位老师和员工,心一脸上开始呈现羞涩和紧张。老师对她说什么,心一都“yes, yes,”连连点头。
小朋友们进来了,心一怯生生地坐在小椅子上,四处打量。我把心一和妈妈留在教室,一步三回头地走了,一小时后,我返回幼儿园,看见她从容地和小朋友坐在地上,听老师讲动画片故事。和小朋友们挥手告别之后,心一在回家的路上,蹦蹦跳跳,就着温暖阳光下的影子,跳了一曲曲的自编芭蕾。
心一妈妈回来说,英国的小朋友非常有教养,温和礼貌。这一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感受。英国家长对孩子的习惯,规则和教养的关注,要远远大于识字,数学和技能的培养。我前两天读Sunday Times,里面介绍一个优秀幼儿园,一位家长兴奋地说,“我这孩子从这个幼儿园里毕业时,居然会数数,会写自己的名字,四岁就会写stop这个词。。。”我想,若是中国的家长,看到幼儿园这教学水准,不笑掉大牙。
英国的媒体,也在推崇中国的虎妈,抨击本国的小学和中学,只注重补差,以达到国家标准,不注重培优,白白让有天分的孩子虚度时光。中西两种教育,只要不走极端,都有可取之处。所以我们只让心一上半天幼儿园,这样,心一可以下午学习中文和音乐舞蹈之类。
这个幼儿园礼拜三满员,以后心一一周只上四个半天,从七点半到一点,除去政府补贴的每周十五小时免费,我们每月还需缴纳480镑左右。英国幼儿园收费昂贵,于是很多母亲全职在家带孩子。若是在两岁以内,送孩子去全天的幼儿园,一个月要一千五百镑以上,几乎接近工薪阶层的月工资。
今天旗开得胜,从明天起,心一可以在幼儿园上两个小时的课,一直到下个月独立入园。心一,正在融入英国社会;而我们,正在目睹这超越国界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