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贺岁档,一部《让子弹飞》让姜文“站着挣了钱”,很多影评人在分析这一现象时,不约而同地用了“接地气”这一词,形容贴近人民群众。于是乎,“接地气”也开始成为各行各业追求的理想状态。换一种“商业”的说法就是满足用户需求。借着这股东风,笔者想谈谈我们每个人都会关注的手机话费,应该如何“接地气”。
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已经不仅仅只是打电话的工具了,如今,手机上网已然成为一种潮流。在笔者看来,衡量运营商手机资费套餐设置是否“接地气”,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其是否能将3G数据业务与传统语音业务较好地分配,让上网多的用户和通话多的用户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套餐。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年龄较大的手机用户,或者时间精力较紧张的手机用户来说,打电话依然还是手机最重要的功能。同样是打电话,不同手机用户的需求却不大一样,有的人经常出差,全国通话较多,有的人只在本地活动,基本上都是本地通话。针对这两种用户,运营商如果在设置手机资费套餐时能区分对待,就做到所谓的“接地气”了。
笔者研究发现,国内三大运营商中,联通算是比较“接地气”的一家,更符合细分受众的3G资费需求。去年年中联通开始启用全新的3G套餐计划,将套餐分为A计划和B计划,其中A计划套餐比较适合数据业务多的用户选择;B计划套餐与其相反,比较适合数据业务较少、国内语音业务多的用户选择。在A、B套餐推出半年多之后,去年年底联通又推出了C套餐。C套餐的数据流量与同档B套餐相当,但又包含了更多的基本通话时长,非常适合本地通话较多的用户,可供那些平日不经常出差的用户选择。笔者发现,这A、B、C三种资费套餐基本能够满足各类手机用户的需求。
“微博控”适合用A套餐。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用手机上网,而“微博控”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织围脖”,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刷新微博,在地铁或公交车上也不顾拥挤,一心扑在“织围脖”的事业上,就连吃饭都是先拍下来,然后立即上传到微博,与粉丝分享。对这样的年轻人来说,联通“沃”3G的A计划套餐再合适不过了。比如66元A套餐中,就包括了300MB国内流量,完全可以满足他们的网络需求,即使流量超出也不怕,超出部分1M才3毛多(中国移动的“新88套餐”超出数据流量按1元/MB收取)。
“工作族”适合用B套餐。对于很多工作繁重的都市白领来说,他们自愿或不自愿地成为了“工作狂”。他们需要经常去外地出差、开会,一周甚至一半的时间都在天上飞。他们几乎人手一部iPhone,随时随地打电话、上网。这类手机用户的通信需求主要以国内语音业务为主,另外也需要高质量的3G网络做支撑。对于这样的用户来说,联通“沃”3G的B计划套餐最合适,比如126元这一档,包括680分钟国内语音拨打分数和100MB国内流量,足够他们使用。
“宅男宅女市内宅”用C套餐。现今社会上还有一种人,他们除了工作,就是待在家中,被形象地成为“宅男宅女”。他们喜欢躺在被窝里用手机上网“偷菜”,偷看别人的QQ空间,与人人网、开心网的好友们聊天。他们很少出门,或者很少有机会去外地,大部分时间都在本市接打电话。联通“沃”3G新推出的C计划套餐最适合这样的用户,就拿66元这一档来说,包括320分钟基本通话和60MB流量,足够用了。
很多商家总是强调“众口难调”,看看联通在手机资费套餐设置方面“接地气”的表现,似乎“众口”也不是那么“难调”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