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棋局,如何活一回(4月7日)
关键词:人生 棋局 感悟 死亡
媒体说,2050年我国的人均寿命要从73岁提高到85岁,到205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可以达到85岁,这是日前由中科院提出的未来几十年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专家们同时指出,到2050年——全国人均受教育的年限,从现在的8.2年提升到14年以上。
按照这个数字,即使6岁入学开始接受教育,平均都要到20岁才能毕业并步入社会,而通常都是在60岁之前就退休,享受人生的剩余时光,所以人真正在工作的时间,通常40年是个极限。
在那40年之中,或长或短,1/3的时间是在睡觉(13年),1/12的时间在吃饭(3年),1/10的时间在上下班的路上(4年),所以仅剩下20年的时间在工作。这20年的时光,即使按照8小时/天工作,每周五个工作日,每年52个星期,很敬业地在工作上,能心无旁骛地在所有的工作日与工作时间都安心于工作,也仅仅是2100小时/年——其实大体上是每个人都不可能的做到的。
按照这个计算方法,人用在工作上的时间,平均算下来一生也就4万个小时。即使是工作狂或者经常超时工作的人,穷其一生的工作时间也未必会超过6万个小时。
这6万个小时的工作要支撑85年的生活,而且很多时候还不单纯是自己一个人的生活,比如妻儿、双方的父母的生活压力都是需要承担过去的。没有兄弟姐妹,就只有一个人承担。
——由此我们不能比产生紧迫感,焦虑与恐慌。
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未来某一天终结我们的生命,再辉煌再留恋都难以维系生命的存在。
那么从那个时候倒推回来,我们应该如何来过每一天才是有意义的?是每天都随心所欲、还是为别人创造价值、还是为当世的后代亲人多挣一些遗产?或者是每天感悟并记录自己的存在。谁都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在什么时候会嘎然而止,但如何能够多一些收获、少一些遗憾,这才是真正的意义。
——你是为谁活这一回?
随着人的生命的结束,世人对自己的褒贬扬抑,自己是无法感知的。
从生命体征消失的时候开始,就已经不再能够感受这个世界的存在了。或者是自己依然存在,但对自己而言,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已经死了。身死之后的那个世界,变得好与坏,大体上与自己也没有什么关系了。
虽然听上去有些恐怖,但只有如此,才能够让自己解脱,解脱于生命消失的痛苦之间。
关于人死这件事,是往生者相对于这个世界失去了生命,还是这个世界没有挽留住这个人。前者有更多的不舍与遗憾,后者证明世界希望那个往生者继续留在世界上。
——这两者之间或许有微妙的不同。
人生就像是一场棋,对手则是我们前生的命运与身处的环境。有的人能预想十几步乃至几十步之外,早早便做好安排;有的人只能看到几步之外,甚至走一步,算一步。
与高手对招,经常会出现一步失策,满盘皆输的情况:但是高手下棋,眼见的残局败势,却可能峰回路转,起死回生。
有的人下棋,落子如飞,但是常忙中有错;有些人下棋又因起初长考所用时间太多,弄得后来捉襟见肘。
有的人下棋,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认输;有些人下棋,稍见情势不妙,就弃子投降。
棋子总是愈下愈少,人生总是愈来愈短,于是早时落错了子,后来都要加倍苦恼地应付。而棋子一个个地丢了,愈是剩下的少,便愈得小心地下。所以大体上在人到中年之后会倍加珍惜当下的时光,人到老年的时候,总是会不由得生出一种悲情与哀婉。
在人生的棋局之中,要想赢棋需要先清楚地认识到与自己对弈的对手是谁,双方的胜算各有几成?但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因素有很多,自己能控制的却少得可怜,所以在人生的棋局之中,理性的棋手总是保持平和的心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是什么,并清晰地看到所可能实现的策略,并且不贪图更多原本不属于也不应该属于自己的那部分收益。
赢固然漂亮;输也要撑得久。输得少,才有些面子。
所幸者,人生的棋局,虽也是“起手无悔”,观棋的人,却不必“观棋不语”,于是功力差些的人,找几个参谋,常能开创好的局面。但千万记住,观棋的参谋,也有他自己的棋局,可别只顾找人帮忙,而误了他抨上的厮杀。
如果你不知道计划未来,必是个很差的棋士;如果你没有参谋,必是很孤独的棋士;如果你因为输不起,而想翻棋盘,早早向人生告别,必是最傻的棋士。
请问:
你还有多少棋子?你已有多少斩获?你是不是应该更小心地,把所剩无几的棋子,放在最佳的位置?
贾春宝
2011年4月7日星期四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中国EMBA专栏http://www.chinaemba.com.cn/home/space.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