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扫墓让我们情何以堪


有代孕的,就足够冲击人的生理伦常了……
  
    现在还出来个清明节代理扫墓的。《重庆晚报》4月5日的消息,继绿色祭祀、网上祭祀等新兴祭祀方式开始兴起之后,一种代理扫墓的业务开始走红,从业者称月入数万元。
  
    存在不一定合理,但是存在就一定有存在的理由。生活节奏加快,一些人清明节没时间回老家扫墓,又想尽一点孝心,这些事情的客观存在,直接就催生了代理扫墓这一新行当。这和有些大龄男青年怕被家人逼婚,回家过年的时候雇用一个临时女友 “应对应对危机”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但是相对雇用临时女友,代理扫墓对我们的心灵冲击还是会让大部分人一时都接受不来。因为清明节去扫墓怀念先人,这不仅仅像是中秋吃月饼、过年点鞭炮那样简单的文化民俗传统,它里边还包含了我们对父母、对长辈、对祖先的那种“孝文化”,寄托了我们对逝去的亲人的悠悠哀思。这看似很轻松随意的一个节气或者节日,有一种很严肃的仪式感在里边;而这种仪式感,甚至是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都不具备的。
  
    这种仪式感第一要求就是要真诚,不能弄虚作假。我们说“人死是大”,不能欺骗先人,可是现在念悼词50元,磕头一个50元、3个起磕,放声大哭100元,喊声爸妈100元,这些本应该为后人亲力亲为的仪式性动作,现在却全部明码标价。这是欺骗吗?
  
    代理扫墓是今年清明节的稀罕事。可是之前,我们也早有代理“哭丧的”,就是谁家老了人,然后雇几个人来去“哭”,大哭给大钱,小哭给小钱,哭不好不给钱,已经有点这种“代理扫墓”的影子了。
  
    和春节这些节日一样,清明节也是孕育和成熟于农耕文明中的一种传统节日。随着农耕文明的衰落,这些节日的衰落也就成了一种必然。在现在一天等于过去几十甚至上百年的人类发展速度下,一些传统节日已经摇摇欲坠,但是我们还是希望能够保持对这种节日的一种敬畏之心,即使这种节日将死,我们也没必要去用种种类似于“行为艺术”的东西去“羞辱”它。否则的话,我们失去的就不仅仅是这些传统的节日民俗,更可怕的是会失去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一种文化的自信以及方向。
  
    4月5日,辛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举行。一方面是花大钱请人来公祭黄帝,一方面是花小钱雇人去代替自己扫墓,头上顶钱,左手拾起,右手抛弃,我们国人够有喜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