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董藩教授的言论


今天看到网络媒体铺天盖地地在谈董藩教授的微博言论。我凑热闹也看了,颇有感触。

-----10年没有4000万别来见我,也别说是我的学生。

-----15年后4000万也不算什么,顶多800万。

好大的口气!

好一个财富意识的培养与财富教育!

显而易见,董教授自身的现金流不在4000万以下!

董教授的言论尽管张狂,多少代表了这个时代的貌似很正常的声音!因为很显然嘛,高学历者贫穷就是耻辱,就是失败!否则,你干嘛要高学历!有人不是说博士是另类嘛,那就要一另到底吧!赚钱就是你很牛逼!

可是,我不太了解董教授。于是习惯性地进行百度,发现董藩教授原来是北师大中国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以来致力于房地产研究,在地产界与银行界进行多年的讲学。因此,从先生的背景可以看出,此番言论根本不出乎意料之外。董先生自己有钱了,显然也要求其研究生有钱,研究生有钱他会更有钱。这是一个顺乎逻辑的价值链。

一个高学历者理应拥有更多的赚钱的能力与机会,因此从逻辑上分析,高学历者应该拥有很多财富!但既定现实告诉我们,当前社会真正的财富并不控制在高学历者手中!当然,也不乏少数高学历者拥有很多财富!如此推论,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悲哀了。进一步说,这是否又是知名教授本身的失败呢?自己的研究生没有钱,没有圈钱的能力,该是当导师的驯化不够,教育不够吧?

当很多高学历者还在为房子奔波,为家庭琐事烦心的时候,高学历者的导师们已经盆满钵满,但是当这些学生们能够盆满钵满的时候,他的年龄是否就一定是40岁?

在商言商,在学是否言学?当用财富去衡量或者用作目标去激励学生的时候,这恐怕不仅是财富教育或者所谓财商教育的事情了,其背后已经渗透有典型的功利意识与被扭曲的教育意向!君不见,那非诚勿扰的火爆就已经赤裸裸地在诉求财富的牛逼!连一个女人都愿意在宝马里哭泣,也不愿意在自行车后欢笑呢!

事实上,我们经常发现,一个有钱的学者与一个没有钱的学者,其行为方式与语言方式会有天壤之别!一个成名的学者与一个雪藏的学者,其行为方式更是相差甚远!从这个逻辑来看,我们无论是做什么,都应该学会赚钱了,因为只有赚钱才能贡献GDP,才能不牵连社会不至于成为社会的负担!

可怜的是,在中国教育素来倡导成功教育与财富教育的时代下,董教授置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于不顾,公然触怒公众的敏感神经。这多少显示了先生的霸气与张扬!这也多少在诉求这样一个现实:我们的师道在哪里?我们的教育目的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