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到了,墓地很“火”。在北京,海淀区几处公墓,9年时间价格涨了20多倍。在广州,墓地每平方米的均价早已超越了房价......墓地的情况各地方都差不多,再加上高额殡葬费用(有的一个几百块钱的骨灰盒被暴炒至将近2万),老百姓感慨真是“死不起”啊。我国殡葬业的销售总额美年都超过2000亿元。2003年,殡葬业首次“荣登”“中国十大暴利行业”排名榜,之后到现在殡葬业一直稳居“中国十大暴利行业”的位置。垄断”、“暴利”、“混乱”的殡葬业是到了该彻底整治的时候了,殡葬收费乱象可以通过相关法律进行有效的监管并寻找到解决的办法(上海等地已经想办法着手整治:整治殡葬暴利要釜底抽薪 )。可是超高价格的墓地又怎么办呢?墓地跟住房不一样,买不起可以暂不买,或者贷款买,而不买墓地,却是很多人绝对接受不了的,“树碑立传”的观念不那么容易转变的,目前很多地方已倡导低碳、节地、绿色的生态墓区,但是少有人问津,就说明了这一点。
据民政部门透露的数字,我国每年最少修建2000万座墓,按每200座墓占用1亩土地计算,全国每年造墓至少要占用10万亩地这还不包括墓穴的绿化占地,办公占地,公共设施占地以及较为普遍的超标准修建墓穴的现象。数字说明两个事实,需要用地面积比起住房要少很多,想调控好并不是那么难;出现超标用地现象,是监管缺失,这间接造成墓价飙涨。
笔者认为,与其花力气要人转变观念搞什么生态墓区,还不如在保障上下工夫,其实墓地和住房一样,都不该完全市场化,都应该回归民生的属性,根椐目前的国情应该由国家出钱保障至少60%,这跟目前大力兴建保障房没有本质的不同,由于所需用地面积要比住房少很多,保障方法还可以更灵活些,和住房挂钩住房大则补贴少甚至不补贴,住房小则要多补贴,可以考虑发放低息公益贷款等等,中国很聪明只要真正重视起来还会缺好办法吗?关键是不是真正意识到了墓地其实不是商品,本身地就不会卖给谁属于谁,它只有使用权,更何况其和民生的关系某种程度上比住房还要高,不该靠它来拉动GDP,没理由让它完全市场化!出现靠卖地而暴利的殡葬业更是大错特错!国家倡导人民转变观念,不要占用大量用地,从长期看绝对没错,可这种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当务之急需要转变的是国家,应把殡葬的属性搞清楚,殡葬不该成为“业”,它是社会保障排名最靠前的组成部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