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到清明节的时候,人们都会遵守传统的习俗,到墓地,或者是公墓,去祭扫先人,慰藉亡灵,也安抚着生者的心灵。这一天,在每一个墓地或者公墓,都会有川流不息的人们,手捧着鲜花,提着祭奠的用品。每个人的脸上都是肃穆的表情。
我们的祖先创建了这个节日,其实更重要的含义就是感恩。这一天,我们祭扫先人,前辈,就是让我们不要忘记他们对自己的养育之情,对家族的恩泽,履行这种形式的同时,对我们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激励,一种感恩,一种回报。这样我们就会记住自己的根,时刻不忘自己出自何方。在我们生命的进程中不会迷失方向,我们才能茁壮成长。虽然形式有些雷同化,但是也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习俗。
虽然我不是一个很守旧的人,但我也是一个不能免俗的人。每年的这一天,我也会和我的兄弟们去看望我的已故的亲人。同样的心情,同样的祭奠方式,把我带到了从前。在这个感恩的日子里,我缅怀起我的祖母,我的母亲。想起祖母那现代人见不到的三寸金莲,想起童年绕祖母膝下的快乐。想起我的母亲,想起母亲那因病而瘦弱的身躯,想起母亲为我们几个儿女辛勤操劳的一生。只有59岁的母亲过早的里我们而去,母爱对我是那样的吝啬,母亲是我心中永远的痛。她们健在时我还很年轻,那时的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虽然也是尽力了,我总是觉得做的不够,不好。自责的心态总是伴随着我,觉得亏欠他们的太多。在我的脑海中总是设想,如果有来生,应该如何去加倍补偿。
在清明的这一天,在寄托我们的哀思的同时,让我想到更多的是,如果能在亲人建在的时候更好的去孝敬他们,关爱他们,这是比每年的清明扫墓、祭拜,更有意义的事情。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更不能忘记对还健在的长辈老者尽善,尽孝。尤其是对待高龄的老人,要想对待孩子那样去爱戴他们,就像我们小时候父母对我们那样。子欲孝而亲不待,这是很让我们遗憾的事情。到那时,后悔是来不及的。孝敬,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实实在在的美德。还是让我们从现在、从身边做起吧。
在清明的这一天,在寄托我们的哀思的同时,让我想到更多的是,如果能在亲人建在的时候更好的去孝敬他们,关爱他们,这是比每年的清明扫墓、祭拜,更有意义的事情。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更不能忘记对还健在的长辈老者尽善,尽孝。尤其是对待高龄的老人,要想对待孩子那样去爱戴他们,就像我们小时候父母对我们那样。子欲孝而亲不待,这是很让我们遗憾的事情。到那时,后悔是来不及的。孝敬,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实实在在的美德。还是让我们从现在、从身边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