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评论员 蒋举
据亚豪机构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京城在售的商住项目有48个,不仅在售的商住项目中有90%的项目出现了成交,而且有多个项目出现了热销。截止统计到4月22日,商品房成交套数排行榜中前5名,商住项目占据了四席。
正当一家之长对“大少奶奶”严加管教的节骨眼儿,“二奶”适时卖弄风姿大抢眼球,颇有争夺地位之势。
“与CPI赛跑”、“不受调控影响”等广告语,就是“商住房”这个房地产市场非主流产品,趁着“高举家法严加管教”的当口,吸引更多宠幸的演说词。正规的住宅产品由于之前太过于“行为放肆”,正接受面壁思过的处罚,而这个时候吸引投资的最好理由,都被商住房占尽了。
我们的报道中说了,3月中旬,第一批商住房项目接受了主管部门的约谈,“约谈主要内容是要求商住项目不能以‘不限购’作为楼盘的宣传手段。”按照政府部门的要求,开发商不能夸大宣传,与楼市调控政策背道而驰。
此外,还规定在楼盘现场的公示必须齐全,包括房屋性质是商业还是办公,产权是40年还是50年,要明确告知购房者说户口不能迁入。
然而,为什么家法不能打在“二奶”身上?商住房的产生,往往“不是正房,胜似正房”,从拿地到取手续,哪个环节不是求爷爷告奶奶,能把商业用地故意盖成住宅,能把商场或写字楼隔成居室出售,其间没人纵容,至少是没人制止吧!我看这个“二奶”,“道行”还真不浅。
从保护购房者的利益上来看,商住房不是“正房”,居住和转手有很多弊端,诸如水电气价格、每年的税费和交易成本等等,以前的不说,为什么就不能杜绝新项目的产生呢?反而在正规住宅销售的低潮期,让商住房报喜讯?
取消模棱两可的“人物关系”,甚至不许商业用地建造“类住宅”,不是保护购房人以及规范楼市的义举嘛,做这个决定伤到的只是某几个人的利益,受益者却是国家和整个市场。希望制定政策的人肃清私心,别再闹出“正房面壁,二奶窃喜”的笑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