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健康管理行业期待突围


  有幸参加2011年4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中华健康管理论坛”,来自全国的卫生医疗机构代表、健康管理研究者、体检机构代表、健康管理从业者以及健康管理投资机构等各界人士共500余人出席了会议。尽管参与者有我国健康管理行业的领袖人物如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流行病学教授、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爱康国宾健康体检管理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黎刚、美年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俞熔、元化医疗咨询服务(上海)有限公司CEO/总裁赵雷等,也有身穿贴满宣传广告的背心、手提贴满宣传广告的箱子,招摇养生新方法的众多草根,使得论坛很热闹,鱼龙混杂,各显神通。

  在会上,听到最多的声音是健康管理行业不成熟、正处在探索阶段的议论。爱康国宾的张黎刚在发言中坦言,我们这个行业到目前为此,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产业太小,国家当然不会重视。由于健康管理机构(实为体检机构)为医疗单位,和其他医疗机构有着共同的特性,由于商业模式的成功,目前在国内上市的通策医疗和爱尔眼科发展势头较好,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泰和诚公司,拥有目前中国最大的肿瘤放射治疗和影像诊断网络,其商业模式比较清晰。尽管如此,他们同样受到我国医疗体系的种种制约。对于健康管理行业而言,其发展的趋势更受目前卫生系统的医疗体制的制约。

  有着哈佛医学院背景的张黎刚的创业历程,诠释着健康管理行业的机遇与挑战。他看到,在西方,健康管理服务的崛起改变了其医疗服务的模式,为参加健康管理计划的个人降低了50%的健康风险,并节省了巨大的医疗开支。于是,他创办了“爱康网”,利用会员制通过网络提供个人健康管理、企业健康管理和提供医疗服务解决方案。张黎刚认为,只要拥有足够的核心会员,去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应该不成问题。面对“轻装上阵”的现实,市场所逼,开始转型,与2000年创建的上海国宾健检合并,采用了“鼠标+水泥”的新模式,已建立了19家体检与医疗中心。据了解目前,爱康国宾除会员费外,赢利更多来源于线下的实体医疗机构。

  目前,有着清晰赢利模式的是健康体检,是很多健康管理公司赢利的主要来源。但由于主要依靠私人或部分企业或者保险机构来买单,不能纳入国家的医疗保险系统,消费群体过小制约了健康管理行业的发展。我国的“健康管理”概念也是舶来品,引进了欧美的“健康管理”概念,其实,欧美的“健康管理”就是其医疗系统中的一部分,通过几十年的发展,通过“健康管理”,能够起到控制医疗费用、促进人们健康,成为了其医疗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我国,由于比较特殊的医疗环境,“健康管理”往往叫好不叫座,游离于国家医疗保险系统之外。2002年开始从事“大众体检”的慈铭总裁韩小红认为,是他们通过医检分离,把大众体检做成主业。可以说,韩小红的成功得意于“非典”过后人们的健康意思的觉醒,特别是建院85年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被封闭、隔离,独立的、医检分离的“大众体检”开始得到人们的认可,慈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其真正的发展还是对接资本市场,获得了风险投资和其他的投资。

  随着中国健康行业不断被市场看好,资本开始进入,推动了健康管理行业的竞争和发展。号称全球最大的健康管理机构的美兆集团,2003年就在北京开店,现在加快了扩张的速度。

  美年、大健康、现代阳光、瑞慈、北京九华健康体检中心、民众体检中心等等机构,纷纷参与竞争。尽管有了十年的培养期,争来争去的还是“大众体检”这一块蛋糕,尽管有了很多新的服务,实现起来步履艰难,瓶颈显现——健康管理却没有足够的蛋糕让大家来分。

  近年来,我国的医改投入巨大,原来预计3年投入8500亿,结果投入超过30%,达到1万多亿,使得那些乡镇卫生院、县医院、地市医院的营业收入成倍的增长!这主要得意于国家的投入,健康管理行业却没有在这些投入中分到一杯羹!作者认为,我国的卫生体制改革需要重建新的医疗卫生体系,如果公立医院不进行全面的改制,有算有国家的政策,其他体制的医疗机构也难以做大,如果健康管理行业不纳入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它的发展就很难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