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生活》杂志镜头里的中国之五(图)
穿越1960-70年代:无毒时代
张放
进入1970年代后,尤其尼克松访问中国之后,应该说,中国的关闭了20几年的国门,算是就此打开。美国老牌杂志《生活》不甘人后,早早派出自记者,在中国政府允许范围内,抓拍一切吸引他们眼球,引起他们关注的照片。
此系列照片里的情形,之所以引发老美记者关注,据拍摄记者后来回忆说,是因为孩子们的装束,手擎毛泽东画像,以及孩子们脸上并无天真笑容,引起拍摄者的极大兴趣。记者回想起自己作为美国孩子的少年时代的日子,打棒球,看电视,暗恋女孩儿,读《麦田守望者》,学着里面那个顽皮抗上的霍尔顿,在学校里恶作剧等,几乎样样都不无让其沉浸于美好回忆之中。但见眼前的中国孩子,他怀疑,他们是否与自己一样,有着幸福的少年时期。
其实,这位美国记者有些过虑了。尽管“文革”已被全盘否定,但很多那时是少年的人们,回忆起当时的青葱岁月时,产生的都是很美好的回忆。有很多人至今认同的是,那年月,至少人们的道德水准很高。方圆百里,很难听到有任何绑架拐骗儿童的事情的发生。严格说来,那年月,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真正“夜不闭户”的年代。当然,家家都很贫穷也是事实,也可以说,家家都没有什么太过值钱的东西,最值钱的,恐怕就是手表、收音机,外加自行车吧。
那年代,尤其要少年警惕的所谓“坏人”者,或者被称作“阶级敌人”者,其“罪恶手段”也不过是自己掏钱买些糖和烟,用“一块糖,一支烟”,来“腐蚀拉拢”少年。
毛泽东时代,客观地说,是个非个性化时代,是千人一面时代。但就在这千人一面之中,社会治安情况,达到历史上空前好的状态。今天,是有个性时代,甚至是个性化大泛滥时代,是没有人喜欢自己的衣服遭到撞衫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个没有人敢把自家门钥匙,栓个绳儿,大咧咧地挎在孩子脖上的时代。更是个没有人敢不去学校接送孩子的时代,因为没有人敢打保票,孩子在上学与回家的路上,会安全,并且没有被绑架拐骗的危险。其实,今天的孩子们的脸上,就果真有比那时的孩子们更幸福的灿烂笑容?俺老张对此是一肚子狐疑。
当然,也同时可以客观地说,毛泽东时代,是什么也吃不着的时代,是一个连窝窝头能吃到饱就算不错的时候。今天倒是什么都能吃到了。但当人们发现,自己日常吃的东西,从豆芽到奶粉,一再被无耻商贩,以赚取黑心钱为最高目的,添加了各种各样的伤害人们健康的乱七八糟东西时,又如何作想呢?
人们自然会再次朝历史投去探寻的目光,渴望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于是,那个离我们最近的文革岁月,便会自然而然地呈现于每个探寻者的眼前。到底当下这社会发生了什么?社会的道德水准,为何一再向纵深探底?还要探到几时,探到何种程度才算真正到头?那种“到底”的底线,能被人们接受吗?没有人能给出现成的答案。因此,人们不无理由地更加怀念起那“无毒”的岁月,那个孩子们可以脖颈上大咧咧地挎着把家门钥匙,自由地上学放学,没人担心孩子可能会遭绑架拐骗的岁月,那个尽管人人贫穷,但“干部群众”一起“均贫富”的岁月。即便孩子的脸上缺少些童真的笑容,即便日子过得再苦点,也即便房子再小些,又有什么关系?相形之下,活在一个“夜不闭户”、饮食“无毒”的岁月里,远比每天担忧恶徒对孩子们可能下黑手,所买的饮食物品里遭下毒的日子,要更开心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