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给我的幸福


昨天是清华百年校庆的大喜日子,我也像过节一样沉浸在喜悦之中。女婿、女儿毕业于清华,长期来自己对清华的关注甚至不亚于对自己学校的关注。北京的朋友知道我的这种情结,春节前专程来看我,送给我两份清华百年校庆的精美礼品,让我欣喜不已。后来我又将这两份礼品转送给远在大洋彼岸读书的女婿和女儿,让他们终身珍藏。

女婿、女儿清华本科毕业后到了美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相隔太平洋,好在通讯发达,一点鼠标即可联系。但他们的学业和科研的任务很重,面对鼠标,我总是欲点又止。双休日对他们来说也是工作日,我已有一个多月没跟他们联系了。昨天,我们不约而同地给我们自己放假,在不同的地点同时收看清华建校百年庆典的电视转播。然后在网上一起交流、畅谈,共享节日的快乐。亲家比我还激动,他说是清华将我们相隔千里的两个家庭联系在了一起。

女婿、女儿毕业于清华,是我最大的幸福。但是,让我的这种幸福一直得以持续,是因为女婿、女儿对科学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对知识永不满足的追求。我知道,一个人是不是可持续发展,并不决定于这个人接受了怎样的教育、是毕业于怎样的学校,而是决定于这个人是否能为实现一个又一个新的目标而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是清华让女婿、女儿拿到了世界名校攻读博士学位的全额奖学金,同样是清华让女婿和女儿懂得了怎样担当、怎样做事、怎样为人。他们夜以继日的学习和研究,作为长辈,说不心疼是假,但我很清楚,这是幸福的基础,是成功的条件。每每看到清华人“行胜于言”的作风在女婿、女儿身上得以传承,我总是感到特别的踏实和欣慰。

昨天晚上我一直在观看清华百年校庆文娱晚会的网络直播,我这位清华的家长也像每一位清华人一样心中充满了激动和感恩。特别是看到来自晚辈目前在读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八位小伙子的欢快演出,更让我感到了与清华的缘分和亲近。

以下的文章是我在20098月女婿、女儿赴美一周年时写的,转录如下,也算是一名家长对清华百年校庆的纪念。

 

       我所感受到的清华大学

   清华,受到每个人的关注,也被每个人所了解。党和国家领导人中毕业自清华是最多的,清华拥有的两院院士是全国最多的,清华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名列全国第一,科研成果在国家级获奖的次数为全国高校之最,美国每年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中本科毕业自清华的为全球高校之最,每年获得美国高校全额奖学金的留学名额要占全中国的一半,更多的有关清华的数据和事实,我们的国人都能如数家珍般一一道来。

 我有幸成为清华学生的家长,同时我这家长还比较特殊,我自己是一名高校的领导,还是一名学教育管理学的高校领导。除了作为一名家长对清华的特殊感情和关注外,我还利用家长的便利条件对清华的方方面面作全方位的研究和学习。女儿在清华完成了学业,我在女儿完成学业过程中更进一步地了解了清华。清华培养了我女儿,清华也让我对大学有了更多的感受和思考。

     清华的老师都很忙,手头都有大量的科研项目,但能让我这家长感受到的是他们对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业进步的关心。我出差或出国在外,出于职业本能,总要到当地的大学看看,也都能获得一些新感受。清华一直是我最想去看的大学之一,借女儿上学之机,实现了我的这一愿望。新生报到的当晚,召开班级学生会议。凭我的经验,这是一个很简短的会。会前与女儿约定,会后来我住地取行李然后到学生寝室。我等了近三小时,也不见女儿的踪影。清华园占地6000余亩,莫非迷失了方向走错了路?快到十点钟了,女儿一脸笑容出现在我面前,还未等我张嘴,她就一个劲地说着我所关心的所有的问题。班会上,班主任从学校、专业的情况说起,到生活、学习的指导,直至人生规划。女儿说,班主任的讲话让她体会到了什么叫语重心长,什么叫谆谆教导。会后女儿询问班主任,我住的宾馆的方位。由于有较长的一段路,班主任就坚持踩自行车把我女儿送到我的住地。这就是我对清华老师的第一个印象。

     女儿总说,清华的校园是最美的,清华的生活设施是最齐全的。但最让她感到幸运和骄傲的是清华老师的学识水平和敬业精神。她为了让我有切身感受,在我出差到北京时,她居然抢占位置让我和我的同事去听她的选修课——“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下了火车,到了清华就听了近三小时的课。没想到老师的旁征博引和风趣幽默,成了我们消除旅途疲劳的最好的办法。我们作为高校的同行,感到自己存在的最大差距,在于研究的功底不够和敬业精神的不足。清华老师的PPT内容之丰富、制作之精美让我们叹为观止,课中呈现的史料(有各时期的书籍、报纸、杂志)和实物决不是一只拉杆箱能装得下的。凭我们的经验,如果没有一个星期的精心准备,即使有长期的研究作基础,也不可能上出这样的课。老师讲解妙趣横生,但也会因学生发言站姿不正而提出严厉批评。女儿说清华的老师都是这样的,他们对教学工作的负责精神有时也出乎她的意料。有一次,女儿在校园的马路上看到远处的一位任课老师。这是一位公共基础课老师,该门课程选学的同学很多,而且来自不同的系和专业,女儿心想该老师一定不认识自己。没想到该老师叫住了我女儿,更让我女儿惊讶的是该老师对我女儿上交作业中的差错全记在脑子里,在马路边给我女儿一一作了提醒。每门课程的作业都得到老师严格的检查和详细的批阅,使得学生们养成了不折不扣完成作业的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清华的老师在关心学生学业进步的同时,同样关心学生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女儿的辅导员居然了解全年级每个学生饭卡中每个月的消费情况,特别是贫困生的生活保障和健康状况时刻牵挂着辅导员的心。女儿毕业离开清华已两年了,女儿与我说的或我自己经历的,仍让我记忆深刻。今天写这些文字,除了表达对清华的感激外,也是想让自己知道该怎样为师育人。

    清华是一个懂得做人、获得知识的地方,也是一个学会研究的地方。大二开始学生就在老师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训练,毕业设计时往往参与导师高规格的课题研究。有国内外领先的研究课题、有相应的研究条件再加上权威老师的严格要求和精心指导,学生在掌握研究方法、懂得研究规范、获得研究能力、了解学术前沿的同时,也能出研究成果。女儿发表的论文分别被收入SCIEI,完全是清华特定学术环境的产物。

    清华还是一个催人奋进、追求人生价值实现的地方。不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也不需要专人的更多指导。清华的文化,清华的氛围,自然而然地让每一个清华学生懂得何时考托福,何时准备GRE,何时申请读国内外研究生。他们的目标明确,准备扎实,时刻都在为完成挑战性任务而忙碌着。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英语学好了,专业长进了,学业完成了,方方面面都得到了提升。

    以上就是作为一名家长、老师和高校的管理者对清华的一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