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的一篇大牛文章


    前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生前引领中国考古学几十年,我今天特地数了数,他发表过的文章不止百篇。可他自己最得意,且认为是最具典型意义的一篇,却是发表在非考古专业刊物上的那篇普及文本《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考古寻根记》,刊登在1987年第9期《中国建设》上。那一年,他已78岁高龄。这篇文章用苏先生自己的话说,全文不过两千字,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达到了大众化、科学化范文标准。

    这篇文章的影响之大,有证为二:先是发表之后,很快就被同年的《新华文摘》第11期转载;翌年,又被选为1988年全国高考入学考试语文阅读理解题。可以想象一下,在那年的炎炎夏季,竟有200多万莘莘学子在阅读同一篇考古文章,这恐怕是世界考古史上从没有过的一个奇迹!《光明日报》1988年8月17日有专文分析说,之所以选择这样一篇考古文章作为高考题,原因在于它内容的科学性,语言的准确性和阐述的逻辑性。这样的评价,与其说是对苏秉琦先生这篇文章的臧褒,毋宁说是对这篇文章所代表的中国考古学所追求的科学化与大众化的认可。

    到了1994年,《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还作为书名成书,书中集中收录了此前十年里苏秉琦先生的60篇文章,以纪念他投身考古工作六十年。在他为该书所做的序言《六十年圆一梦》中,我们大体能体会到他之所以那么看重这篇文章的缘由。只见他用充满感情的语句说:“梦是幻想,梦想成为现实,是偶然的事,梦能圆,叫做‘圆梦’,我的梦真的圆了。这可非同小可,这是一代人、几代人的大事哟!不能等闲视之,应大书一笔。这梦是啥呢?”

         一、考古是人民的事业,不是少数专业工作者的事业。人少了成不了大气候,我们

    的任务正是要做好这项把少数变为多数的转化工作。

         二、考古是科学,真正的科学需要的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大学问,不

    是小常识。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加也不成,科学化和公众化是这门学科发展的需要。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到,当苏秉琦把他一生的考古梦终归为两条后,这两条中又无不提到了考古学的科学化特别是公众化。从这里我们不难明白,作为人民事业的考古学在他的考古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才是导致他如此看重《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考古寻根记》这篇文章的缘由。

    其实,作为迄今中国考古学家中提出考古是人民的事业的先驱,作为积极倡导考古学公众化的思想者、引领者、实践者和集大成者的苏秉琦先生,在他人生的最后几年,更是把他致力大半生创立的考古学公众化思想推向了巅峰。其集大成的里程碑,当终推由香港商务印书馆策划的他在生命最后时段,为大众撰写的那部著名的《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一书。该书的撰写从立意开始,便是以公众化做最高定位。苏先生在该书《开头的话》中说:商务印书馆“希望我这本书能反映考古学的一个新时代,又要雅俗共赏。要求虽然很高,却符合我们学科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该书的成书过程包括各个章节的标题,都采用了适合公众语境的表述。书中以他60余年的考古生涯为主线,回顾了他在实践中探索考古学可理论和方法所走过的艰辛道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考古学的成长过程和探索中国文明起源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本世纪中国学的里程碑和世纪之作。该书发行后产生了巨大的学科建设意义及其广泛的社会文化影响,人民教育出版社把此书列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书目,不断再版,不断售罄,甚至还出版日文版等。

    说到中国考古学家中还有哪位的文章被中小学等基础教育采纳,我还真没有查实过,估计应该还会有。起码早年像裴文中特别是贾兰坡等先生那样的考古大家,都没少写远播国内外的考古科普大作。我的硕士研究生贾博宇同学最近初步收集整理了贾先生的一些文论,并做了初步的分析论证,很有精到之处。这里没经过她的允许,我先透露一二:

         1950年贾兰坡先生的首本科普图书《中国猿人》一经问世,深受读者喜爱,五个

     月之后就再版了。该书主要介绍了中国猿人产地的发现及发掘过程、中国猿人化石的

     研究状况及中国猿人的文化等方面内容。1950年前后,贾兰坡先生的科普类书籍还有

     《河套人》、《山顶洞人》、《从鱼到人》、《五十万年前的祖先》、《二十万年前

     的祖先》。前两本属于半科普性著作,后两本则有些类似于连环画,左边一页是文字,

     右边是一幅插图,主要是给孩子们看。1952年起,贾兰坡先生撰写了《劳动创造了人》、 

     《从猿人脑发展到现代人脑》、《“北京人”的故居》、《中国猿人》等科普书籍。

         1974年,他为“十万个为什么”写了三篇文章。1975年《周口店——北京人之家》

     出版,同年有了英文版。在这一年里贾兰坡还有《什么是大角鹿》、《猛犸是什么样

     的动物》两本科普书问世。1978年《中国大陆上的远古居民》出版,这是贾兰坡先生

     一本极其重要的科普著作,该书提出了两个学术观点:一是他认为应该修改地质年代,

     另一个是他认为人类的起源地应是在中国广大的西南地区以及巴基斯坦以东地区。可

     见贾兰坡先生认为学术观点并不是非要在学术专刊上首次刊登,他十分乐于和广大读

     者们共同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行了,我不能再多引述贾同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了,尽管她下面还收集了不少贾先生的其他论著。因此足见,除了贾兰坡这等大家可以比肩外,中国还有哪位考古学家能达到苏先生的高度,恐难再寻找出另一位来。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能超过苏秉琦以及贾兰坡先生这种大师级的影响力者,恐再无来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