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定价机制有调整空间”


“成品油定价机制有调整空间”

2011-04-11 04:19 辽沈晚报

  专家简介

 

  董秀成,著名能源经济学家,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能源研究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为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和大型石油公司提供战略和政策咨询工作。

  访谈背景

  国家发改委此前发出通知,从 47日零时起再次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柴油则突破8/升的大关,此次调价是年内第二次调价,使国内成品油价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目前我们的成品油怎么定价?定价机制有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国际油价上涨对我们经济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昨日,记者就这些热点问题专访了国内著名能源经济学家、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教授。

  调价时间还可缩短

  辽沈晚报:我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采取“4%+22天”的办法,从现实的实践角度来看,是否有条件缩短调价周期?

  董秀成: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确在经历一个不断改革、完善、发展的过程。22天的调价周期是有条件缩短的,这样有助于避免国内囤油待涨的投机性操作,尤其是一些非真正供应不足的“油荒”现象,成为人们诟病的对象。比如把调价时间缩短至10天甚至更短,可以抑制囤油投机行为,并增加其风险。

  辽沈晚报:在“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到要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石油定价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真正的市场化是什么样的情形?

  董秀成:完全的市场化,政府就不是成品油价格的定价主体,而是由企业根据原油行情、生产成本、市场供需等自行定价,完全跟随市场变化而变化,政府只是起监管职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完善是一个庞大系统的工程,改革的核心也是在现有基础上,逐步实现市场化,但考虑到战略储备、经济发展等多重因素,“十二五”期内实现完全的市场化不太现实。

  成品油税负偏高

  辽沈晚报:此次发改委在上调成品油价时,并表示我国裸油价总体低于美国,言外之意成品油价高的问题之一是税负重,您怎么看?

  董秀成:其实从成品油往回推,石油产业链从勘探开采到炼油再到成品油销售,几乎每个环节都有税费跟着,如开采时要交的特别收益金,终端消费时1升汽油和柴油分别含1元、0.8元的燃油消费税,税费偏高是个问题。

  辽沈晚报:油价中税费的比例能占多少?

  董秀成:准确的数据需进行必要的会计核算,大约在30%上下是可能的。不过,原中石油董事长马富才的说法是成品油价格中税收成分占45%

  辽沈晚报:有人建议提高燃油消费税,以达到节能和抑制消费的目的,您是什么态度?

  董秀成:目前1元和0.8元的消费税是适度的。其实高与不高是看和谁比,和欧洲、日本、韩国比我们的确不高。我个人认为,油价偏低时可适当提高消费税来使市场保持一个平稳,而油价偏高时又可适度降低消费税,缓解消费环节的压力,比如这次石油涨价0.4元,在消费税上让0.4元也是可以的。但定价和税费分别是发改委和财政部,需要进一步协调沟通,而且税费不可能做到像油价那样频繁调整,这也是问题。

  原油定价话语权弱

  辽沈晚报:每次成品油价上调,都会引起社会全范围的关注,甚至一些质疑,而质疑声中最多的可能就是油企“一头雾水”的成本。

  董秀成:在石油成本的形成中,国家发改委往往要采取一个兼顾多方的值,比如不同效率炼厂的成本、社会承受能力等。总体来说,我们国内石油开采加工费用成本与国际水平差距已经不大。

  辽沈晚报:那么在石油进口环节呢?

  董秀成:去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达到55%,虽然我国是石油第二大消费国,但一直游离在世界能源价格定价体系的外围。国际石油市场已不完全是供需市场关系,而增加了金融资本的因素,我们丰富的外汇储备往往用于购买低风险的国债,而没有参与石油金融资本操作,既有风险偏高的问题,又有投资管理能力的问题,而结果自然是难参与到石油能源的定价体系。

  辽沈晚报:但几大石油企业始终保持高额利润,被指成品油定价机制“肥”了垄断油企“瘦”了消费者,高利润背景下是否有必要大提油价?

  董秀成:尽管一些油企存在因效率、管理能力不足的成本高的问题,作为国有企业,他们在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同时,他们还是上市公司,也需对投资者负责。如果国内成品油价格和国际原油价格长期“倒挂”,可能就需要政府大规模的财政补贴,这些都需要考虑。

  垄断不完全是体制问题

  辽沈晚报:有种观点认为,只要垄断存在,只要不充分开放民营资本和国际资本准入,成品油定价就是看不到头的纠结。

董秀成:石油行业的垄断在社会上其实存在一些误解,比如石油行业里的销售(加油站)、仓储批发、进出口贸易、加工炼油、城市燃气,现在都有大量民营资本的介入。所谓垄断可能集中在勘探开采领域,有历史自然形成的原因,但这是一个需大量投资、风险极高且技术水平需求高的领域,现在其实是开放的,但民营企业未必能承受得起,举个例子,海上勘探钻口油井大约需1亿人民币,这1亿投资未必能钻到油,多少民营企业负担得起几次这样“打水漂”?

  辽沈晚报:今年我国货币、经济政策的重点是控制物价水平,在国际油价高企态势下,对我国经济和抑制通胀有什么影响?

  董秀成:成品油因为权重低和此次涨价幅度不大,对直接推高CPI影响不大,但间接关联到交通运输业以及不少下游产业,以运输行业为例,除政府补贴的公车、出租外,成品油涨价会推高运价,进而增加货物成本,但运输企业的市场化消化能力不同,具体影响多大有待评估。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成品油价格呈上扬趋势,会增加我们调控通胀压力的难度。

  辽沈晚报:国家发改委负责人表示,对油价进一步上涨已制定预案,是否表明对油价带涨物价有充分考虑,通胀压力可控?

  董秀成:解决的方式,主要可能是建立政府、企业、消费者合理分担机制。依据目前的成品油形成机制,当国际油价高于每桶130美元时,就会采取一定的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的生产和供应,就是说如果国际油价继续上涨达到一定高位,国内成品油价格就不会紧跟国际油价上调。首席记者胡海林

  专家简介

 

  董秀成,著名能源经济学家,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能源研究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为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和大型石油公司提供战略和政策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