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是市场的发展历史方向


    中国面临的通胀问题是其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却也不复杂。

 

    通胀是世界性的经济问题,在国际一体化的经济环境下,谁也逃不出通胀的压力。简单地说,美国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其实是自1997年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积累而成并不是突然爆发,之所以明显的危机没有得到预警并不是各国的经济学家无能,而是他们的声音被压制和隐没,说到底就是信息渠道不通畅,事实上,有很多全球各地的经济学家在文章和书籍中都预见到了美元的危机,为什么明显的危机不被广大的媒体和舆论所重视呢?为什么少数经济学家的意见被信息之海所淹没呢?作为整个人类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应该深思这个问题,否则,历史将不断重演。而这个十年周期中,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从安然事件到雷曼事件都演出了不光彩的角色,这也许是我们没有看到危机的最重要的原因。事情已经过去,值得我们反思的是难道我们还要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继续这种游戏吗?还要听信这些权威机构和组织的鬼话吗?

 

    日本核危机和同步发生的利比亚入侵事件,从另一个侧面又给我们为什么老是认识不到危机和舆论的掩耳盗铃行为上了一课,正义、人道、政府责任、危机处理能力和结果,这一切恐怕需要我们认真的反思我们脑袋里的观念是不是已经与事实之间存在巨大的扭曲。危机之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自己面临的危机?说到底就是靠别人相信别人还是相信和信任自己。

 

    我们现在面临的通胀来自何方?内的不说,仅仅外部而言,我以为主要来自国际资本向中国不断积累和流入,表达为中国外汇储备的超高速增长,同时,美国和欧洲对来自中国的资本的投资建立强大的投资保护和限制,迫使中国的外汇储备只能购买国债,迫使中国的财富只能与美国政府的国债信用共进退,形成外部的汇率压力和内部的通胀压力。我们只能指望欧美货币紧缩,而事实上一但欧美真的紧缩,中国经济体有资金外流从而造就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可能性,而如果不紧缩则我们面临通胀,这就是矛盾,但是,中国是不是真的会面临1997年金融风暴呢?现实的可能性也许并不是如此,也许通胀才是常态,这更符合历史上已经证明的政治家处理经济危机的根本风格。

 

    经济危机的北非和中东的最近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通胀是各国解决问题的很少的选项之一,而如果这个选项被否决的状态下,中国的限制价格是另一种选项,很明显这两种选项都有其致命的缺陷,那么是否存在第三选项呢?存在,但是技术上要求很高,高到几乎理想的状态,那就是不怕通胀,但是要在全社会和通过市场来实现超现实主义的通胀同步,也就是通胀的部分尽可能在社会各个阶层财富和资源中实现同比例增长,确实很难达到这样的目标但这也是窄门。

 

    从发展趋势看,我个人还是认为抗击通胀需要欧美与新兴国家的共同妥协,如果一方总是想通过货币扩张来算计和转嫁危机,那么,通胀注定是会是全球危机继续发展的方向;而妥协的结果是欧美必须退出一部分的权力和利益,欧美必须承受这样的现实,否则,妥协无法达成,方向还是继续通胀;如果双方采取对抗,那么,会在全球经济埋下毁灭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