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建议
汇报人 赵雨林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学习科学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是我今天参加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终期抽查评估山西汇报座谈会的发言稿)
家庭教育是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齐重的三大教育形式之一。早期家庭教育之研究、实施多注重家长对子女的健康维护、行为规范、学业指导等事项,但由于社会与经济环境的快速变迁,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格局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例如小家庭数量增多、以子女为中心的家庭、家长权威面临挑战、单亲或隐离婚家庭、家庭伦理观念式微、隔代弱势家庭增加等变化,使得家庭教育产生许多新课题。因此,家庭教育的实施重点和文化属性逐渐发展扩增,其范围包含婚姻、亲职、子职、性别平等、现代化家庭、学习型家庭等概念,以符合现代家庭教育实际之需求。
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涉及民生,关乎人文,其意义和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国家为此投入大量人力和精力,取得不少成果和经验。我们作为家庭教育研究与服务的专业部门,也一直在为家庭教育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以下是我对以往家庭教育工作的认识与总结,并根据实际情况而为十二五提出的一些建议。
一、关于家庭教育现状的总结
就我国目前家庭教育工作现状而论,如何行之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如何进行科学深入的研究,我认为要从和开展家庭教育特别重要的三个角色来谈。即家庭教育实践者、家庭教育指导者、家庭教育组织者。以此作为我本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总结线索和建议依据。
1、实践者即父母,主要表现为:素养缺失。
表现1:盲目低级
对孩子的学习指导应该是父母非常关注的一个部分。其表现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人家补习我也补习,人家报班我也报班。什么是最好的不知道,但最安全的就是别人做什么我也做什么。很多家长对此所表现出的迷信和盲目的做法,很多做法和想法都存在明显和低级的错误。其幼稚和错劣程度堪比2010年国人造就集体性保健养生闹剧的态势。
如目前许多一对一的机构发出的承诺,在我的手机里就有一条,“2011中高考60天冲刺方案出台,在校老师面授,中考、高考目标突破600分。咨询电话****”试想,既然是在校老师能面授突破600分,学校校长会放跑这些优秀的老师吗?大家都知道,大考之前,学校老师是多么紧张。为挣这样的钱,也未免太冤枉和小看我们的老师和校长的觉悟和工作了。既然不可能是真正的优秀老师,又怎么可能帮助学生突破600分?但就是这样充满欺诈的短消息,使大量的望分心切的家长蜂拥而至于,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千万校长。在我们对一家很有名气的上市教育机构的调研中发现,如果有亲戚孩子的学习需要补习,70%的人员表示不会建议选择他们的辅导。更令人奇怪的是只有2%的人愿意告诉别人自己在这家公司做事。但是,广大家长似乎对那些众多考上清华北大的学子充满羡慕,对其课余时间基本无特别补习的现实而不顾。还是依然故我,很乐意到这些机构花冤枉金钱,费宝贵时间。殊不知,其实这类教育机构,玩的就是绿豆汤概念。
表现2:多元不给力
多元是进步的标志,也是好事情,但由于历史、体制和文化的原因,我们的多元更多体现的是混乱,而不是富含价值的多元。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处在一个对家庭教育很有看法和想象力的时代。有“虎妈”现象,就有“猫爸”对应。刚认同专家张三的说法,然后发现权威李四的观点是背道而驰,不知道该听谁说的才好。在家庭里夫妻双方意见往往不统一,调查发现,居然有高达34%的离异家庭是与夫妻双方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存在分歧的原因分不开的。互相都不能说服对方,只好分道扬镳。这是非常令人惋惜。即使没有离异,那一定有一方妥协后退,不能随便干预对方,以至干脆卸责推委,造成“爸爸管赚钱,妈妈管教育”似乎很和谐的结果。真可谓:多元不给力,彼此很耗气。
总结:在我们最近的2011家庭教育现状和认知调查中发现,70%的家长表示不知道该教育孩子什么,也不知道如何教育。在这样缺乏准备和认识的情况下,家长们表现出家庭教育的种种不适。其根本原因就是素养缺乏,这和缺乏家庭教育的学习和培养的社会现实是非常吻合的。简单来说,没有得到驾校培训而飞车上路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高,所以,没有驾驶执照是不可以上路的;而没有得到父母能力培训的家长往往会做出比伤害人身体还要大的后果,但是,没有父母执照依然可以做家长。
2、指导者即家庭教育专业人士,以研究者、指导者为主,主要表现为:缺乏主流声音
表现一:理论水平低。
主要表现为,很多家庭教育研究者混淆了价值和逻辑的区别,并忽略逻辑的重要性和先行价值。由于核心逻辑的缺失,使我们的家庭教育工作陷入盲目的低水平状态,甚至连非常简单的问题都让家长感到困扰。主流价值的缺失造成家庭教育工作的缺乏协调和合力。
举个例子来说,穿不穿衣服的问题就属于逻辑层面的,而穿什么样的衣服就取决于价值观的。目前我们很多时候连基本的问题都没有搞清楚,所以大而无当的描述充斥坊间。很多专家都对家庭教育提出自己的看法,但往往限于空洞、苍白的说教,缺少具体明确的指示。这点我们有比较好的成果。通过对家庭教育的内容和开展而设计的3M图谱就能很好地解释和解决这些问题,在我们的家庭教育标准和要求里,没有尊重、信任、理解等家庭教育常见的词汇,但很好地诠释了开展家庭教育的要义和对策。
家庭教育研究缺乏理论和学术素养,研究方式大多以经验、个案等为基础。要么把很简单的事情搞得很繁杂,要么把深刻的事情肤浅化,或者提出充满谬误的观点而不自知。许多束手无策和无知无畏者,干脆打着国学的旗号做家庭教育,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应该的和正确的,关键是要用发展的和选择的理念,而此类盲目偏执的举动实际就是观念和思想的倒退。此番做法都会对家庭教育理论和学术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破坏性。
表现二:鱼龙混杂
如果形容目前参与家庭教育事业的人的出处,可以用八国联军来比喻。许多颇有名号的家庭教育专家背景混杂,虽无学术经验,甚至无学生无孩子,也可以靠重复、抄袭、剽窃等方式出书来包装自己;或者把国外的概念和冷饭拿回来乱炒一顿。囫囵吞枣,食洋不化;或者直接把传统典籍用来做家庭教育的范本;许多搞企业管理培训的人看到家庭教育事业如火如荼,也改旋易辙做家庭教育;甚至刑满释放人员也扯起弘扬家庭教育的旗号,此种乱象委实是家庭教育界的一大风景。
由于缺乏正规的学术土壤培育,家庭教育研究出现乱象是必然。这个原因是与体制对家庭教育关注不足有太大的关系。
总结:家庭教育专业化素养不足,主流声音的缺失等都是现行家庭教育理念存在大量矛盾和缺陷的具体表现。究其根本即:核心逻辑的建设不足,主流价值的引导不足。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我们的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们的孩子能享受与物质文明同步的精神营养。家庭教育是要求全民共同积极参与的,但不能靠卡拉OK主义,只需娱乐和参与精神即可。而是要靠严肃、专业的精神和做派,才能让家庭教育真正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与义务。
不过,我们预计在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视下,随着建立健全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制度的背景下,这样的问题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3、组织者即相关的政府部门,如妇联、教育局等。主要表现为:系统化和组织化的缺位
近年来,政府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和力度虽有很大程度提高,但依然暴露出许多不足。许多人员不能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表现为认识差。再加上实践者基础差和指导者专业不足的背景,就形成了目前家庭教育工作还屡遭诟病的现实。
学校教育模式发展到今天已是非常完整和系统,但也存在尾大难掉,固步自封,孤立封闭之特征。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态度,要么缺乏工作方法和技巧,学校着急,家长却毫不在乎;要么家长着急,学校却按部就班。“表现被动,缺乏合力”是不争的事实。事实上,许多认真做家庭教育工作的学校,对其学校教育的质量是很好的保障和提升,但依然很多学校领导不能认识到这个已经被无数次证明的真理,即学校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主阵地。
而如妇联、关工委、文明办等单位只有通过学校这个平台,才能更好地和家长、学生进行对接,但由于在行政职能上的限制,对学校的干预和对学校期望的配合都是有限的,很多好的思路和经验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虽然会组织专家团进行相关的家庭教育理念传播和服务,但由于资金匮乏、人员老化、专业不足等原因造成缺乏常规、常效机制,导致无系统,无规范,无指导。
总结:家庭教育工作虽然重要,各有关部门也有所认识,但无奈行政格局的限制,客观造成缺乏系统化的调度,很多工作无法如期如愿实行,导致工作效能的不足;由于组织缺位,缺乏主流声音和管控力度,使很多投机钻营者游走其间。所以,对家庭教育工作的体制化、法制化的呼声也愈来愈烈。
4、总结
总之,家庭教育对个人、种族、社会与国家影响甚巨。家庭教育不是个人行为,更不是短期行为。纵观全球文明,那些显赫强势的如日耳曼、大和、犹太等民族,无不对家庭教育有着本民族独到深厚的认识和沉淀。中华民族也如此,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出现了一些历史性的人文灾难和巨大失误,造成了目前不够理想的现实。家庭教育的水平体现一个种族、国家的文明程度,是提高生命质量和保证幸福指数的重要前提。透过家庭教育,可以解读和发现文明密码,更对文明的演绎和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发展,家庭教育之作用和影响力越来越体现出不可替代性。
简单来说,家庭教育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实践者素养不高,指导者水平不高,组织者认识不高,其根本就是基础不好。目前集中表现出的焦点是:由于现代中国的快速发展,对家庭教育的紧迫、专业、高效的需求与家庭教育认识、素养、制度存在不足的矛盾。
总体来说,家庭教育现状凸显国民素质殛待提高,可以不夸张地说,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就是扫盲,为广大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素质的提升,也应该成为下一步家庭教育工作的切入点。而家庭教育的发展和前途在于家庭教育工作法制化,通过立法提高和保证家庭教育的地位和栓里开展。
为此,给力中国家庭教育,重在扫盲,成在法制。
二、关于十二五家庭教育工作的建议
总的建议为三个方面,即专业化、组织化、法制化。
1、专业化:
家庭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应注重核心逻辑的建设和主流价值的引导。
a) 开发正确、系统、简洁、有效的家长学习教材。
b) 家庭教育指导师工作原理和教材的建设。
c)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两大学术体系支持下和专业人士的参与下,对家庭教育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2、组织化:
家庭教育的组织化应是有关部门根据并结合自身条件而开展的主动的规范化工作。
a) 在妇联体制下,加强完整的宣传家庭教育思想、培养家庭教育指导师、辅导服务广大家长、评价指导家庭教育绩效的家庭教育工作链条的建设。
b) 在学校范围内,应该推广并建立系统化组织开展家庭教育的制度,如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学校考核,对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进行家庭教育理念和技能的专业培训,建立专门的类似心理咨询师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岗位对家长进行帮助和指导。
c) 建立健全专业化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和服务工作。
3、法制化:
家庭教育法制化,即通过法规形式对有关部门进行具体的规定和要求。
目前应在有关部门或人大代表的组织牵头下,调集有关人员成立工作协商委员会,针对家庭教育法制化进行调研、设计和规划,并报请有关部门进行试点、落实和推广。在这方面,台湾的经验就非常丰富和成熟,很值得我们大陆学习和参考。
三、我们的工作规划与目标
我们是具体的研究与服务部门,风格就是“说实话,办实事”。将要做好的工作如下所述:
关于专业化的工作,在这个方面,作为科研机构,我们会积极发挥专业特长和优势。
1、编写高效父母教材:我们将根据3M家庭教育图谱的三道四法的基本内容开发适合中国家长的高效父母标准教材,一共分1-3岁、3-6岁、6-12岁、12-18岁、18-28岁等五辑。
2、推广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与服务。我们目前已有较成熟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研究成果和指导师培训模式,一方面将继续推广指导师培训的社会化模式,另一方面认真整理总结在推广过程中的经验和数据,对指导师职业的作用、价值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关于组织化的工作,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过去工作的经验和基础上,继续拓展与教育局和学校的合作。
此前我们在北京、武汉、深圳、成都、克拉玛依、武汉、上海、黑龙江等地,与许多学校、教育局开展了家庭教育项目的合作和实验,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继续帮助更多的学校开展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家庭教育工作。
关于法制化的工作,对于我们来说,最现实的就是积极参与相关工作。
如参加相关的立法讨论,为有关部门积极提供家庭教育的法制研究素材。
以上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斧正。总之,立足本职,为家庭教育事业的明天做积极的贡献。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